站内搜索:
清明正清日 广州市超百万人祭扫
日期:[2018-04-06]  版次:[A02]   版名:[城事]   字体:【
■昨日,在银河公墓处处可见拜祭先人的市民。

■昨日7时,银河公墓门口的燕岭路已经出现交通拥堵,至中午12时才开始缓解。

■公安民警列队祭奠革命先烈。

■银河公墓里,外国友人前来祭扫。

■一支鲜花寄哀思。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吴晓娴 通讯员 印锐 叶金鑫 邓立超

■本版摄影: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

昨日是清明小长假首日,正值传统的正清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一大早,老广们全家出动,拜祭先人,热情高涨。

记者从广东省民政厅了解到,截至4月5日16时,全省各祭扫场所共接待祭扫群众约654.5万人次(其中,殡仪馆接待83.3万人次,经营性公墓接待224.3万人次,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接待346.9万人次)。

其中,广州市拜祭总数106.47万人次,车流量15.65万辆;骨灰撒海预约累计超1000具。

今明两天及随后两个周末 祭扫仍将集中

广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人流车流高峰比往年提早到来,拜祭高峰从早上7时开始。记者在现场看到,广汕路燕岭路段车流行驶缓慢,银河公墓门口排起了约200米的“长龙”,直到12时,才开始缓解。

银河公墓入口处一位安保人员告诉记者,清晨4时多就已经有车辆开始驶入,到6时多,公墓内的停车位已经“爆满”,后来的车辆只能排队。记者观察到,下午一时,又出现了一个小高峰,银河公墓大门到拜祭区之间的通道上,车辆动弹不得。

市民吴先生的家人早上四时多就来占位,“家里老人想早点拜祭,就先过来了。”吴先生说,自己6时多到的时候,银河公墓的停车场已经停满了,只能把车停在旁边殡仪馆的停车场里。”

由于前期宣传引导比较到位,市民群众自觉乘坐地铁、公交车前往祭扫的比例较往年大幅度提升。火葬场等重点拜祭区域燃烧香烛、冥纸币现象较往年减少,白云山思园未发现燃烧香烛、冥纸币现象。

预计清明小长假期间及随后的两个周末,前往祭扫的市民群众仍然会比较集中。广州市民政局方面提醒市民,尽量错峰出行、错峰拜祭,尽量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祭扫,选择居家拜祭、灵牌位拜祭、鲜花拜祭、网络拜祭等绿色文明祭扫方式。

半夜霸位,

只为跟逝世家人多聊会儿

早上6时20分,记者在广州市火葬场逛了一圈,拜祭区里轻烟袅袅,人头攒动,桌位全部爆满,山顶K区最后二十个拜祭位也都被占满了。到了七时,无烟拜祭区也找不到位置,市民只能开始第二轮。

许先生半夜就过来霸好了A区的靓位,摆上苹果、烧腊和发糕等祭品。“一年就这么一次,想和爸爸多说话 。”许先生说,早上3时左右,山下的拜祭区基本就满了,5时多连山上的位置都很难找到。他和姐姐、姐夫和妹妹一家还在等人齐再开始拜祭,已经有两拨人在他后面轮候了。

林小姐8时到火葬场,她自带了小桌子,“我们怕塞车,就租车过来。今天是正清日,刚好小孩放假,才有时间一起来。”林小姐说,习惯在A区拜祭,往年排队都要排到12时才有位,以前看到有人带桌子来。今年要赶着回去上班,就自备桌子过来了,不用等位。

相关新闻

为先烈献一束感念的鲜花

新快报讯 记者吴晓娴通讯员印锐报道 清明时节祭英烈,家国情怀传后人。4月5日上午,“缅怀革命先辈,培育家国情怀——缅怀革命先烈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银河公墓广场长明火炬前举行。

活动仪式后,与会人员参观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系列展览和烈士纪念馆,还通过手机扫二维码方式,在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网站和微信平台留言、献花祭扫英烈。本次展期为1个月,结束后,银河公墓将组建宣讲团队送展到基层。

援藏英烈陈东绥的弟弟陈东红也出现在活动现场。他回忆道,1968年底,哥哥陈东绥在毕业分配时,主动要求去西藏闯一闯,给中央写了很多信,才终于踏上了西行的列车——来到在西藏林芝地区海拔3000多米的驻地。

后来陈东绥有个机会可以调回来,林芝边防十一师征求他的意见,希望他继续留在条件艰苦的西藏,他同意了。1969年12月一次上山伐木时,一株快被锯断的巨大松木,猛然朝着陈东绥的位置倒去……23岁的年轻生命,连同他的激情与理想戛然而止。

陈东红还记得自己初三时去火车站送别哥哥,再次相见就是阴阳相隔。他曾经多次托人去找哥哥的遗骨,由于高原环境复杂,都没有找到。直到2011年,在省公安厅的帮助下,做了DNA检验,才找到哥哥的遗骨并接回广州来。陈东红说:“生活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哥哥的精神都会激励我前进。”

华南商贸学院的大一学生陈梓璇也给先烈们献上了鲜花。往年她都会回潮州老家祭祖,今年为了这个活动,特意跟家里人说不回去了。梓璇说,以前是在书本和老师的讲解中了解先烈,这次现场参与,又有不一样的体验。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飞行员吴忠良。2006年,他为了保护机上的乘客牺牲了。梓璇说:“没想到和平年代也有为国牺牲的英雄们,我很敬佩他们,会传承他们的精神,继承他们的遗志,为社会作出贡献。”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