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从过去 看见未来, 从世界 发现中国
日期:[2018-04-15]  版次:[A10]   版名:[文化]   字体:【


《枢纽——3000年的中国》

从酝酿到落生,这部作品花去作者八年时间,力图用更系统的方式,对“什么是中国”以及“中国未来走向哪里”给出历史哲学和社会学的解释。

一代青年人在大时代的大构想

《枢纽》的作者是青年历史学者施展。从酝酿到落生,这部作品花去作者八年时间,力图用更系统的方式,对“什么是中国”以及“中国未来走向哪里”给出历史哲学和社会学的解释。

正如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原院长刘吉先生在序言中所说,在《枢纽》中,“施展试图在一种新的全球史视野下,重新理解传统中国以及以中国为文明核心的东亚世界的历史,并把这个东方世界与西方世界的相遇作为中国近代革命的历史背景,考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作者有意避开了传统或经典的通史叙述方式,而以政治统治和社会治理的秩序演变为线索,以秩序构成诸要素的分析作为全书主要内容,形成了气象壮阔的论述格局……这是这一代青年人在大时代进行大构想的一个可贵的尝试”。

作为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的核心思想来源,罗振宇认为,《枢纽》给他开了一个脑洞,是他2017年脑洞拼图中最重要的一块,帮助他实现了最重要的认知升级。

他将其称之为“枢纽脑洞”,其含义是,在当代,海洋世界是秩序的生成线,然后以中国为枢纽,向大陆的深处投放秩序,大陆是秩序的传播线。但是,不管方向如何,中国都是联系海洋与大陆的中介性、枢纽性存在。这是中国的地缘位置和超大规模性共同决定的,也是全球希望中国去承担的角色和责任。只有认清楚这个角色和责任,我们才有能力去营造一个良性的生存环境。

从零到一的创造

要推想未来,首先要摆脱关于自我的一种“深刻的焦虑”:知道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及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是什么。

这种“深刻的身份焦虑”,实际上表达着对新的历史哲学或者说新的历史叙事的渴求;人们渴望通过对于中国各种特殊性的统合性叙述,来寻找中国通达于普遍性的根基。简单来说,就是要在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意义上,回答“何谓中国”这一问题。

这样一种新的历史叙事,直观上呈现为对过去的重述,实际上是在勾勒未来的方向;换言之,我们对于未来的想象,是基于对过去的理解。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学就是未来学。正如刘苏里所说,“到了中国人书写中国历史哲学的时候了”。

施展推出的最新著作《枢纽》,正是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这一背景下,通过对3000年中国历史的回望,不断还原“中国究竟是谁”,试图对如下几个问题给出内在连贯统一的解释: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结构在古代的形成;中国革命对于中国现代转型的伟大意义;以及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其和平崛起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所具有的世界意义。

施展认为,贯通所有这些问题的解释逻辑,是中国的两大根本特征:一是它作为一个古老且未中断的文明所带来的历史记忆,二是中国的超大规模性所带来的政治和经济效应。

一个迅猛崛起的大国,只有说清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是什么,才能摆脱身份焦虑,看懂中国历史演进的逻辑,理解到自我与世界的一致性,将其庞大的力量转化为建设性力量,成就自己的历史地位。刘苏里就此如此评介:“施展迈出的这一步,是零到一的创造。它将结束这个巨大人群如此长时段、对自我认知和定位的焦虑和迷茫,也将引起激荡,诱发更广泛、深刻的对这个人群未来命运和担其所当的思考。”

跨学科论述,打通中国历史的时间与空间

在《枢纽》这本书中,施展打破了一般历史讲述的中原视角,展现了一个超大规模、多元一体的中国:对内,中国是个多元一体的体系;对外,中国是世界秩序的枢纽。

因为中国的超大规模性,使得对中国历史的叙述,无法在任何单一学科的话语当中完成。施展恰好拥有难得一见的跨学科背景和视野,赋予了他超越单一学科、解释宏大问题的跨学科能力。正如施展所言,本书所处理的问题复杂性超过一般,“无法在任何单一学科的话语中完成”,必须综合地理、历史、哲学、经济、思想等各个学科领域,才能对中国这数千年的复杂历史进行梳理和给出连贯统一的解释。

对此,著名历史学者许纪霖在通读全书后做了如下评价:“作者以汤因比式的历史哲学视野,考察农耕文明、游牧文明与海洋文明互动中的中国大历史。如此之大手笔、大气象、大格局,为当今中国学界所罕见。在碎片化研究的时代,本书不啻为令人精神一振的难得力作。”

《枢纽》指出,在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彼此之间,以及西域、高原等各个亚区域与中原、草原之间,有着极为深刻的相互塑造关系:彼此之间互为条件,脱离开其中一方,另几方的历史都无法获得完整解释;相互联系在一起,却能够让其中每一方都释放出更大的历史意义。它们加在一起,构成一个庞大的共生体系。所谓的中国历史,就是这个共生体系的演化史;它在古代最终落实为一个整合了汉满蒙回藏各种要素的多元帝国,中国“多元一体”的结构,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被锻造出来的。

枢纽:现代中国的世界角色

正如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所言,过去40年,我们是一个勤奋的追赶者;但当中国的公司挤入全球10强,当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总和,当中国的中产阶层人口,已经赶上了全美国的人口总量的时候,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自己,必须寻找我们的世界角色。如今,已经没有任何国家可以脱离中国在这个世界独自狂奔,中国就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也是路由器,是资源、信息、资本、秩序在全世界流动的必经之路。

而《枢纽》这本书最有魅力的地方,就在于以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用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融汇了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博弈论等诸多学科,重新梳理了中国历史,定义了中国3000年来一直承担的世界角色——“枢纽”。

中国,从对内的角度而言,是一个多元复合结构的体系;从对外的角度而言,中国是世界海陆秩序之间的枢纽。在历史的不断运动过程中,东亚世界的中原、草原、绿洲、高原、海洋等多种亚区域,不断地互相塑造、共同演化,最终发展成为一个超级大一统的多元复合国家,为现代中国奠定根基;现代中国又正因为这种多元复合性,才能够担纲起其外在的海陆枢纽的身份;中国的超大规模则为它赋予了足够的动能,能够承担起这一历史责任。

这一切都表明,中国是一个世界历史民族,它在进入现代转型之后,进入了更大的空间结构,与整个世界之间进入到一种深刻的相互塑造、共同演化,将人类历史真正发展为世界历史。

罗振宇推荐

2017年12月31日晚,在“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现场,罗振宇重磅发布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旗下文化品牌新民说出品的2018年度图书《枢纽:3000年的中国》,在“得到”App独家发售。上线不到48小时,销售已逾5万册,成为2018年第一本现象级图书。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