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6周早产儿与命运博弈一年 父母卖房借债从不曾言放弃
日期:[2018-04-26]  版次:[A13]   版名:[公益]   字体:【
■小健平生日这天,金莉莉对孩子的近距离探视,是母子俩难得的亲密接触。

■小健平捐款二维码。

“我们没有放弃宝宝,他也一次次从死亡边缘回到我身边”

温暖1188号

温暖诉求

4月12日这天,是贵州小宝宝健平的周岁生日。没有蛋糕和喜庆的布置为他庆祝生辰,小健平身边,只有广东省人民医院ICU的呼吸机、生命监护仪器,以及妈妈金莉莉。好心的护士为母子俩拍下一张“探视照”作为“生日礼物”。因为26周早产,小宝宝整整接受了一年的治疗,至今仍无法脱离仪器。

“孕气”不佳两次流产

金莉莉是河南人,父母在她读高中时就去世了。为了维持学业,她的大学生活费、学费都是靠贷款度过来的。2013年,她认识了贵州籍男子张华,张华老实憨厚,两人相知相恋,组建了家庭。经努力打拼,金莉莉和丈夫凑齐首付,在贵阳购买了一套37平方米的小房子,张华就在小区物业公司上班,是名水电维修工,每月工资3000多元。

结婚4年,两人一直想要个孩子,但金莉莉“孕气”并不好,先后有两个孩子都惯性流产。2016年4月,她好不容易怀上第3个孩子。“我们很珍惜这一胎,自从怀孕,我基本没上班,一直在家养身体,每周定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小心翼翼的金莉莉孕期受了不少折腾,经历了几次先兆流产,胎儿好不容易度过26周,便出现羊水早穿。

2017年4月7日,金莉莉被迅速送往贵州省人民医院,检查结果是不规律宫缩,开始接受保胎治疗。4月12日,26周的弱小男婴还是早产临世体重仅2.6斤。“宝宝出生后,我还没来得及听见他的哭声,他就被送进重症监护室抢救。”提及早产的儿子,金莉莉泣不成声。

孩子怎会早产?在成为新妈妈的同时,医生发现,金莉莉自身患有抗核抗体免疫性疾病,怀孕对于她来说,是一道风险。“我这才知道,孩子能出生,能活着生下来是多么不容易。”

由于孩子早产,部分器官还未发育成熟,检查发现孩子患有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重度窒息等疾病。出生当天,金莉莉和丈夫为孩子取了名字——张健平,普通的名字里,寄予了父母最恳切的期盼。从出生至今,小健平却一直在医院接受治疗。

为了孩子卖掉婚房

挽救早产孩子不容易。小健平在贵州省人民医院救治了5个多月。虽然,在温箱的宝宝情况日益好转,奶量增加,体重也从2.6斤长到6斤多,但是一直撤不了有创呼吸机。

孩子治疗需要巨额费用来维持,为了筹集更多费用,金莉莉便身兼多职,卖早餐、当司机,还咬咬牙,卖掉了房子。“我从网上学会蒸小笼包、包饺子,天没亮,就在医院门口卖早点,每天赚70-80元。虽然很辛苦,但不能就这样放弃,孩子就是我的命,只要他还有一口气,我都要救他。”

随后,贵州的医生又建议金莉莉将孩子转诊到重庆市儿童医院做干细胞移植。不过,在回到贵州等待干细胞生效时,却发现该治疗没有给孩子带来多大帮助,还耗费了30多万元治疗费用。“最后,医生说贵州的医疗水平有限,建议转院到北上广,3月2日,我们在医院救护车护送下转院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在十几个小时的车程上,小健平心脏停跳了几次,靠随车医生抢救,才熬到广州。被收治入院之后,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医生摸着额头的汗告诉金莉莉:“如果送迟5分钟,孩子可能会没命。”

医生对小健平的诊断是乐观的,他们有信心救治孩子,这给金莉莉吃了一颗定心丸。“当然,这少不了治疗费用的维持,毕竟孩子早产,目前的病情起因于支气管发育不良导致,同时还有肺动脉高压、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等10种重大疾病,都需要住院治疗。”新生儿科的邹医生介绍。

金莉莉救子心切,虽然被经济困难绊住,却依旧下定决心:“为了救孩子,我们毫不犹豫地卖了婚房。”

坚守一年不弃治疗

到现在为止,小健平共花了40余万元,除了新农合报销外,金莉莉到处筹款、举债,也花了10多万元。爸爸维持生计,一直在贵阳打工,不敢停歇。对于孩子日后的费用,金莉莉想都不敢想。“我最怕的就是周一,因为周一常常是医院催费的时间。”

按照过往,每逢探视,金莉莉只能站在病房外远望儿子。不能亲密接触,她心里总会默念:“孩子,挺住,有妈妈在!”今年4月12日,是小健平1岁生日,这一天,金莉莉获得了一个福利:在护士帮忙下,拍下一张母子合照。“虽然我很想将孩子抱在怀中,但他身上连着许多医疗管子,我们唯一能做到的亲子接触,就是我握住他的一根手指。”

在ICU长大的小健平,看见妈妈探视也很开心,虽然插着呼吸机不能发声,但他会直冲妈妈笑。金莉莉熟练打开“火火兔”播音器,给他播放了一个小时的儿歌和故事。

金莉莉说,过去一年,已不记得接到过多少次病危通知书,不仅贵阳的医生,还有不少家人朋友都曾劝说她与丈夫放弃治疗,“我没有放弃宝宝,他也一次次从死亡边缘上回到我身边,我觉得这个孩子命不该绝。”

■本版统筹: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本版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飞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