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前半生对于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 成就了历史文物研究者沈从文
日期:[2018-05-27]  版次:[A14]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白楼潭一影。沈从文绘,蜡笔画,1934年致张兆和信

■我的画成为怪东西了,因此只得搁笔,不再涂抹,不过来一个水鸟浮江图看看。沈从文1930年绘

■1934年,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北平。

■1929年,(左起)沈从文兄妹四人与母亲在上海合影。

唐代鸳鸯蜂蝶纹镜,故宫博物院藏。沈从文在《古代镜子的艺术中》提到,唐代的花鸟蜂蝶是常见纹饰,十分富于风趣人情,具有高度真实感。

北宋耀州窑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壶,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沈从文研究认为,陶瓷的装饰加工部分,可供景德镇老师傅和青年艺人参考的,还是宋耀窑等等的雕花做法。

“一九零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湘西小城镇筸(凤凰县南),诞生了一个男孩,名叫沈岳焕。等到这个男孩长大,产生出改变人生的意识和渴望,要一个人自主地去闯荡世界的时候,确定改名为沈从文。”

五十年之后,当人们去到北京的历史博物馆,可能会看到这样一位中年先生,他衣着朴素,戴着眼镜,经常微微笑,如果你驻足在一样文物之前久了,他可能会主动上前,向你讲述起它的故事。

这位在年轻时候写出优美的翠翠《边城》的作家,在他的后半生,成为一名历史文物研究者,而且是一位独具浪漫意味的“抒情考古派”。而这样独特的后半生,之所以能形成,还要从他的前半生说起。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机警的母亲“告我认字,告我决断”

沈从文的父亲沈宗嗣,从小就被寄希望于延续军人世家的骄傲。而沈从文的母亲黄素英,其父为本地贡生,她“瘦小、机警、富于胆气和常识”,对沈从文的幼年教育,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她告我认字,告我认识药名,告我决断:做男子极不可少的决断。我的气度得于父亲影响的较少,得于妈妈的较多。”

1917年,沈家家境日下,15岁的沈从文因为母亲的托人关系,成为一名补充兵,到辰州驻防。“母亲看开了些,以为与其让我在家中堕入下流,不如打发我到世界上去学习生存。”

后来,经过很多的曲折和故事,他在军队成为了“四块钱一个月的司书”。而在之前的那许多曲折当中,他接触到了书法、绘画和西方文学。

1922年前后,沈从文在陈渠珍手下担任机要文件收发员。据记载,那时他们移防川东,沈从文背了个小包袱,除了简单的衣物之外,“还有一本值六块钱的《云麾碑》、值五块钱的《圣教序》、值两块钱的《兰亭序》、值五块钱的《虞世南夫子庙堂碑》,还有一部《李义山诗集》……这份产业现在说来,依然是很动人的。”

陈渠珍书房对沈从文的重大深远影响

陈渠珍,于“历史文物研究者沈从文”而言,是他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人。

在川东过了半年,沈从文回到湘西,在统领官陈渠珍身边做书记。这是对他学术和创作生涯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一段时光。

他住在一个大会议室里,里面有四五个橱柜,“橱里约百来轴自宋及明清的旧画,几十件铜器和古瓷,还有十来箱书籍,一大批碑帖,不久且来了一部《四部丛刊》。”陈渠珍很喜欢治学,沈从文因此得到了很多整理和阅读的机会。

“因为把我仿佛关闭到这一个房子里,不便自由离开,把我一部分玩的时间皆加入到生活中来,日子一长,我便显得过于清闲了。因此无事可作时,把那些旧画一轴一轴的取出,挂到壁间独自来鉴赏,或翻开《西清古鉴》《薛氏彝器钟鼎款识》这类书,努力去从文字与形体上认识房中铜器的名称和价值。再去乱翻那些书籍,一部书若不知道作者是什么时代的人时,便去翻《四库提要》。”

“这就是说我从这方面对于这个民族在一段长长的年分中,用一片颜色,一把线,一块青铜或一堆泥土,以及一组文字,加上自己生命作成的种种艺术,皆得了一个初步普遍的认识。由于这点初步知识,使一个以鉴赏人类生活与自然现象为生的乡下人,进而对于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发生了极宽泛而深切的兴味。若说这是个人的幸运,这点幸运是不得不感谢那个统领官的。”

就住在“三千年文化博物馆”旁边

不过,军队的环境,长期以往,还是让这位骨子里的浪漫青年,产生了迷惘和不适应。沈从文希望能够向更远处走去。1922年8月,沈从文从湘西军中,来到北京西河沿的一家小客店。他在旅行簿上登记:“沈从文,年二十岁,学生,湖南凤凰县人。”

“北漂”青年沈从文,在酉西会馆的一个小房间里安顿下来。酉西会馆距离琉璃厂、前门大街,都只有十几二十分钟的脚程。当时,由于处在新时代的开端,大量封建王朝的文物、书画,在那里堆积如废品。

沈从文住的地方是北京前门外一条小街,向右走就是文化的中心,有好几百个古董店。现在看来,可以说是三千年间一个文化博物馆。大约十五分钟就可从家走到那里,看到所要看的一切。向左边走二十分钟又到了另外一个天地,那里代表六个世纪明朝以来的热闹市集,也可以说是明清的人文博物馆。因为这个时期仅仅隔宣统逊位十二年,从17世纪以来,象征皇朝一切尊严的服装器物,在这里都被当成废品来处理,像翡翠、玛瑙、象牙、珍珠等,无所不有。

一面是古代的人文博物馆,上至三四千年前的东东西西;一面是前门的大街,等于是近代的人文博物馆——所以,“于半年时间内,在人家不易设想的情形下,我很快学懂了不少我想学习的东西。这对我有很深的意义,可说是近三十年我转进历史博物馆研究文物的基础。因为,后来的年轻人,已不可能有这种好机会见到这么多各种难得的珍贵物品的”,沈从文在《从新文学转到历史文物》中如是回忆。

战时逃难还惦记着“我那瓷盘子”

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之后,沈从文的收藏活动,从1933年开始。据他的儿子沈虎雏回忆,沈从文在北平和张兆和结婚定居之后,开始收集瓷盘,价格不高,因为有裂损。“就是这样,战时逃难沈从文还惦记着,写信让人给带到后方:‘我那瓷盘子别给碎了,让某某带过来。”

根据丘濂文章《沈从文的后半生,孤寂中创造一条新路》的记载——沈从文收集文物时并无占有之心,最后基本都赠与朋友,或者捐给博物馆。1948年北京大学开始筹备博物馆,沈从文捐出了云南购得的全部漆器,许多瓷器、民间工艺品、贝叶经等古文物,还捐出了《世界美术全集》《书道全集》等一批藏书。张充和评价这种文物聚散:“真正的财富是在他的脑子里。”

接下来,便是到了1949年,那将会是沈从文文物研究生涯中的重要一年。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