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言有尽,意无穷
日期:[2018-06-03]  版次:[A13]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明 徐渭 荷花

■郑板桥 竹石兰蕙图

■朱耷 杨柳浴禽图轴

“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画上题款,是从北宋的文人画开始的,以苏东坡、米元章为代表。画上题诗对画作意境的强调和补充起到很大的作用,丰富情趣的同时也能彰显作者的诗文韵味。

元代倪瓒提到“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此后,逸笔几乎成为了文人画用笔的某种标准,而倪瓒的“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观点,更成为了中国画历代探索的核心。而对于作诗的要求,倪瓒追求并要求与其绘画理念一致,诗、书、画的完美结合,清新旷达,耐人寻味。

具有大写意倾向的作品,最先出现于唐代山水画。花鸟画领域大写意出现最晚,明代才成熟。沈周、陈淳的水墨花鸟只能说是小写意、中写意,只有到了徐渭笔下,才真正成为水墨淋漓的大写意。经清代石涛、八大、扬州八怪、海上画派的传承与发展,日益充实。

进入20世纪,则有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朱屺瞻等大家,以各自鲜明的艺术个性,给大写意花鸟增添了新鲜血液。吴昌硕将篆隶书法和金石篆刻的功力融入绘画,创出雄放古拙的风格,并以凝重的笔意挥写浓烈的色彩,与水墨相互生发,别开生面。齐白石融民间意趣于文人笔墨之中,充满生命情趣,大俗大雅,大大拓展了传统题材。潘天寿将花鸟与山水相结合,具有景大境大、方折奇险的张力结构。李苦禅追求用笔的力度、厚度和水墨淋漓的气势。朱屺瞻融会中西,浓墨重彩,苍拙厚朴。此外,又有以某项专长著称的大写意名家,如徐悲鸿的水墨奔马、刘海粟的泼彩荷花、黄胄的毛驴、陈大羽的公鸡等。

不少学者认为,大写意延续了中国画发展的生命力。事实上,由于大写意是综合的诗、书、画、印四大艺术门类的艺术创作,其发展的空间确实仍然巨大,所谓“言有尽、意无穷”,在新的世纪里,大写意艺术探索必将迎来新的局面。(收藏周刊编辑部)

■统筹:李世云 ■采编:潘玮倩 陈福香 梁志钦 曾贵真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