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上市公司争抢融资租赁牌照
日期:[2018-06-11]  版次:[A21]   版名:[财金周刊]   字体:【
■制图/廖木兴

行业“空壳化”严重,监管趋严下或自动退场

在融资租赁监管划转至银保监会的背景下,上市公司不改对牌照的热衷。据统计,今年已有12家上市公司介入融资租赁行业。融资租赁是“类金融”牌照里门槛最低的一张。而随着划转后的监管趋严,在注册收紧之前,上市公司抢滩融资租赁牌照,将可掌握先发优势。然而,由于融资租赁公司已经高达9000余家,行业“空壳化”严重,分析认为,监管或将采用先停注册再清理整顿,最后出管理办法。随着合规成本的加大,大量的“空壳”融资公司将难支撑,最后退出市场。

■新快报记者 黎华联

上市公司“抢滩”融资租赁

刚刚过去的5月,有3家上市公司表态试水融资租赁。5月18日,世联行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与世联地产顾问(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市世联共享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1000万美元设立公司参股子公司世联惠商融资租赁(广州)有限公司,公司以自有资金出资250万美元,持有其25%的股权;世联中国出资250万美元,持有其25%的股权;世联共享出资500万美元,持有其50%的股权。

公司表示,世联惠商作为一家持牌的融资租赁公司,根据公司战略布局,融资租赁业务将作为金融业务的组成部分,承担为公司收购各类优良资产的角色,并以经营租赁方式把各类资产配置到相关业务中。

而在5月15日,另一上市公司——珠海港发布公告称,将与关联方珠海港香港有限公司共同出资3亿元,设立珠海港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新设立的融资租赁公司初期主要围绕公司主业资产开展融资租赁业务。

5月21日,陕鼓动力发布《关于设立融资租赁公司的公告》称,公司拟以自有资金2亿元出资设立西安长青动力融资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暂定名)。

除了5月份3家上市公司表态将出资设立融资租赁公司,据统计,2018年以来共计12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将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其中,在3月达到了一个小高潮,当月包括于香港设立金融租赁专业子公司工银航空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的工商银行以及在汕头设立汕头市融盈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的东方皓业在内,一共6家公司成立融资租赁公司。

收紧注册前可掌握先发优势

小小金融CEO刘小峰表示:“目前多家上市公司抢滩融资租赁牌照,与融资租赁归口部门划转至银保监会有关。”

以往,融资租赁公司处于多头管理局面,按监管主体不同大致分为:金融租赁公司,归口银保监会管理,为持牌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租赁公司,为一般工商企业。其中,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由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审批,外资则向商务部备案。

而商务部5月14日发布消息称,根据中央文件要求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商务部已将制定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典当行业务经营和监管规则职责划给银保监会,自4月20日起,有关职责由银保监会履行。

“在划转之后,融资租赁统一监管将是大势所趋。而监管的思路或将收紧融资租赁的注册,再出新的管理办法。在注册收紧之前,上市公司抢滩融资租赁牌照,将可掌握先发优势。”

“随着对监管的日益严厉,持牌经营是业内共识,而融资租赁对比互联网小贷、融资担保、典当行等‘类金融’牌照里门槛最低的一张,在某些地区包括天津广州等城市还作为扶持的行业重点发展,所以也可以解释那么多机构对此如此热衷。”合富金融策略发展部总监徐北表示。

刘小峰也认为,在融资难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布局融资租赁尤为重要,将能有效盘活相关资产,为公司提供新的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共计187家境内上市公司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进行融资,占两市总家数的5.33%,融资笔数共计347笔,融资金融共计804亿元,融资租赁已成为上市公司主要的融资渠道之一。

9000余家公司下的空壳化

根据中国租赁联盟和天津滨海融资租赁研究院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不含单一项目公司、分公司、SPV公司和收购海外的公司)总数约为9090家,较上年底的7136家增加了1954家,同比增长27.4%。

不过,看似红红火火的融资租赁公司,实际上很多并没有实质性开展业务,也就是所谓的“空壳公司”。中国融资租赁联盟召集人、天津滨海融资租赁研究院院长杨海田曾公开表示,全国开业后一年内无业务做的租赁企业空置率,达到65%,有些地区达到85%。杨海田表示,“这些地区融资租赁企业真正做业务的没有几家,这是行业现实。”

一边是新的融资租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另一边是“公司资源”的频频出让。记者亦发现,如果在网站上搜索融资租赁壳公司,或者融资租赁牌照转让,会跳出一大堆网站,价格以10万元起步。如某中介告诉记者,价格视乎公司情况而定,合资大约为35万元,外资为25万元。

而在2016年商务部的融资租赁全国风险排查中也发现,国内融资租赁企业多存在失联、超杠杆经营等现象,近七成是空壳企业,还有融资难、人才匮乏等问题。

合规成本加大, “壳”或将退场

分析

银保监会6月7日发布公告称,组织本地区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以下简称三类机构)登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商业保理业务信息系统”“全国典当行业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真实、准确、完整填报信息,逐户审核确认企业填报信息,结合实际开展摸底工作。此次由银保监会会同各地方政府金融、金融局开展的信息填报工作,标志着银保监会接过商务部的监管权限,正式开展对上述三类金融行业的监管工作。

此前,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或者由于多头监管导致的监管不足或监管真空,融资租赁等“类金融”行业滋生出套利风险。光大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银行通过融资租赁公司开展通道业务,从而使得部分业务规避监管要求。二是融资租赁公司通过对接P2P募集面向公众资金。

业内人士表示,行业整顿完成之后,其监管可能会参考小贷和融资担保公司管理方式,由银监会进行业务指导,地方金融办承担具体监管职能。

“融资租赁相关的法律、法规已经非常成熟,只是目前还处于监管的‘窗口期’。”徐北表示,5月14日商务部网站正式发布,将相关监管职能移交至“银保监”,但业内相信最终监管职能将移交至各地金融办(局)。“其流程还是银保监出相关指导意见,金融办(局)落实相关日常监管。”

业内人士分析, 摸底结束后,可能会集中清理一批机构,重新颁发业务牌照,有针对性地对三类机构的套利模式制定监管细则,补齐制度短板。

“肯定是先停注册,再清理整顿,最后出管理办法。”徐北表示。其认为,高管必须购买社保并在相关部门进行备案、经营场地面积要求、注册资金实缴到位、一年多次的现场检查等监管要求,必将加大其合规成本,最终大量的“空壳”融资公司将难支撑,最后自己退出市场。”

“融资租赁最终还是回归对风险和业务的把握,而不能单纯从牌照进行炒作。”徐北表示。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