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中大为何先反对后同意并主动推荐历史建筑?
日期:[2018-07-18]  版次:[A07]   版名:[深读]   字体:【
■中山大学梁銶琚堂

■中山大学医院旧址

■中山大学化学系楼

■中山大学东北区371号

广州第六批历史建筑推荐名单公示

昨天起公示的广州市第六批历史建筑推荐名单中,有4处中山大学内的建筑曾经在第四批历史建筑推荐名单征求意见公示中出现过,后来却在正式公布的名单中消失了。中大曾经反对其列入历史建筑保护,如今不仅同意,而且推荐增补了一处建筑。从反对到同意到主动推荐,市国规委相关负责人认为,中大积极支持历史建筑保护值得肯定,这反映出社会公众对历史建筑保护的正确认识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不断宣传。

■策划统筹:何姗

■采写:新快报记者 何姗 黄婷 摄影:何姗

4处建筑是不同时期建筑风格代表,

是中大人集体记忆

这4处建筑是梁銶琚堂、中山大学医院旧址、化学系楼、物理系楼,曾于2016年7月26日第四批历史建筑推荐名单公示中出现过,当时公示的还有中山大学马应彪夫人护养院副楼、生物楼。

这6处建筑,最早的是建于民国时期的红砖楼中山大学医院旧址;分别建于1958、1959、1961年大跃进时期的物理系楼、化学系楼、生物楼,皆为清水红砖墙,物理系楼、化学系楼还有中式琉璃瓦;建于1960年代的马应彪夫人护养院副楼;建于1983年的梁銶琚堂,由香港知名实业家梁銶琚捐建,岭南建筑大师林克明设计。6处建筑大多基本保持原状。

前身为岭南学堂、岭南大学,有百年历史的中山大学南校区内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有70多处建筑已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6处建筑产生自2013年广州最大规模的文化遗产普查(“五普”)的成果。

负责广州市历史建筑名录推荐的华南理工大学张智敏博士认为:中山大学内建筑已列为文物保护的基本都是自清末到民国时期的遗存,但在此后的校园建设中仍有精品,这些建筑延续了原有的规划,但风格、年代迥异,是各个时期建筑风格的代表,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与印记;从外观到内部,装饰都很精致。尤其是梁銶琚堂、中大医院旧址都是中大人的集体记忆。这些建筑是中山大学南校区发展建设的实物见证。

市国规委领导三次上门解释宣传消除中大顾虑

2016年9月1日,中山大学向市国规委发函,对其6处建筑被列入广州市第四批历史建筑推荐名单提出异议,指“部分建筑已出现结构安全问题,严重影响后续使用”,“我校认为该6处建筑不应列入历史建筑推荐名单”。

为争取中大同意这6处列入历史建筑保护,市国规委领导及专家先后三次登门,向中大了解其诉求与需要,说明这6处建筑列入保护的理由。为解除中大方面的顾虑,专家们解释了定为历史建筑并不意味着不能动,而且还鼓励活化利用;历史建筑也不像文物建筑,它一般不划定建设控制地带,对周边建设影响也较少,甚至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允许适当的扩建和改建。

市国规委领导第三次上门时,中大方面当场同意其中4处列入历史建筑,其他两处:生物楼是危楼,以及马应彪夫人护养院副楼规模较小,中大方面不主张列入,但中大相关负责人表示,马应彪夫人护养院副楼虽不列入历史建筑保护,他们也不会拆,也会修缮。

同时,中大方面还主动推荐了一处建于上世纪50—70年代的红砖楼:中大东北区371号。这处建筑刚被按原状修缮过,中大计划活化为咖啡厅。

新快报记者近日去中大察看过这5处进入公示推荐名单的建筑,除了中大东北区371号修缮后尚未启用外,其他4处都在按原功能正常使用,外立面都保存完整,特色部位也基本保持原状。

历史建筑保护需广泛宣传消除公众误解

在评审中大的这批历史建筑推荐名单时,一位名城委委员说:“像中大这种有文化有历史的校园,如果学校都不积极支持历史建筑保护的话,社会上还有什么人会支持呢?”

据了解,广州市从认定第三批历史建筑起,就开始征求业主意见,不少业主因对历史建筑保护有误解或顾虑,担心列入保护后不能动、没有自主权、报建程序复杂、影响周边建设等,不同意其房子被认定为历史建筑。市国规委负责人表示:历史建筑保护还需要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消除人们的误解,鼓励活化利用。这方面,中大会起到示范作用。

校友回忆与建议

第一次开学典礼是在梁銶琚堂,每个周末会去那看电影

这些建筑的历史要有详细介绍

(曾德雄: 1994年硕士、2006年博士毕业于中大哲学系,市人大代表,广州市社科院哲文所所长)

我是1991年9月份入学的,对梁銶琚堂印象最深的是,入学的第一次开学典礼是在那里搞的,当时看到“梁銶琚堂”这个名字,觉得有点怪,之前在内地比较少见到以人名来命名建筑楼,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他的女儿捐赠,用父亲的名字来命名建筑楼,后来差不多每个周末都会去(那里)看电影。

对中大医院旧址也有印象,这栋楼的建筑风格有点古色古香的味道,入学体检就在这里做的。这两个地方都是我开学必须去的地方,一个是搞了开学典礼,一个是做了入学体检,平时感冒头疼也会去医院开药。

除了这两处建筑,还有其它建筑也给我留下很多回忆。这些文物和历史建筑共同构成中大历史文化有机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真的应该好好保护起来。老师同学们一谈起中大的时候,脑子立即浮现出来可能就是这些建筑了,这是我们的集体回忆。

我觉得能够延续它们的功能最好啦,还要能不断改善,满足大家越来越高的需求;另外,这些建筑的历史还要以某种方式来告诉入学的新生,希望能够有详细介绍。建筑本身的历史也是和中大历史联系在一起的,应该作为学校历史教育,有机地融合进去,形成一个校园文化传统。

毕业典礼在梁銶琚堂开,爸爸也进去观礼了

列入历史建筑的这几栋建筑不能破坏周边环境

(刘烨:2011年本科毕业于中大人类学系,2012年曾任中大助教,曾参加恩宁路学术关注组、中大小红楼关注组,目前在美国攻读社会学博士)

毕业典礼在梁銶琚堂,当时在门口排队,四年当中,这是和这个建筑离得最近的时刻。记得在门口站了很久,慢慢走进大礼堂,感觉到庄严肃穆。当时只开放了一部分门票给家长进去观礼,太抢手了,当时我只有一张票,我爸爸进去观礼了,我妈妈在旁边的怀士堂看直播。

另外一次是2013年的时候,我之前在中大读书的女朋友也在梁銶琚堂开毕业典礼。当时我搞了三张票,我和她的爸爸妈妈一起进去观礼。记得仪式还没有正式开始,当时人很多,我一边喊着她的名字,一边拿着她妈妈的iPad给她拍照。

一般人都认为中大清末和民国的建筑可能更需要保护,后面(年代)建筑不是特别突出。我认为,不同年代的建筑都应该是作为时代代表保护起来,很多人怀念中大,觉得这是一个红砖绿瓦的校园,但这毕竟不能像时光胶囊那样,永远定格在那一瞬间,校园是不断在变迁的,这些建筑也是不断变迁的一部分。我觉得应该把后面有代表性的建筑也囊括进来。

记得中大模范村的小红楼之前是草木葱茏的,像一个热带植物园,后来基本把灌木除掉,这种对文物保护的理解太幼稚了,我觉得原来慢慢形成的建筑和生态互动,实际上没有必要完全去切除。

我希望现在列入历史建筑的这几栋建筑不能把周边环境给破坏了,叠加在它们身上的多层次历史信息不应剔除掉,应有选择地保留。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