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拥堵成因多种多样,治堵需要系统发力
日期:[2018-07-23]  版次:[A02]   版名:[评论]   字体:【

■洪绩

交通拥堵、停车难、公交车拥挤……广州如何治理这些“城市病”?据《新快报》报道,市交委有关负责人近日做客“羊城学堂”时从多角度畅谈见解,坦言“共建共治共享”是目前治理交通拥堵能找到的最好方式。

广州为什么会拥堵?按照有关说法,主要原因是广州市民活动区域集中在中心六区,全市中小客车保有量249.2万辆,中心区域占了176.5万辆,造成只占全广州20%面积的中心区域承载了全市70%的机动车出行量。此外,城市规划不协调也是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城市人口增加对城市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交通出行的需求远远大于城市道路建设的投入。

可以说,这些观点很有针对性,国内诸多大城市“城市病”的原因基本上也都摊到人多车多、规划不协调及交通建设滞后这几点上。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症状都已诊断清楚,那么是否有较好的解决方案?在实践中,有哪些教训当汲取?正在施行的治堵措施有哪些可改进之处?

就“中小客车指标调控”之策而言,按照相关说法,该政策实施后中小客车保有量增长率从19%下降到3.2%,为发展公共交通、调整城市结构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否则广州的车道很快就会被各种车辆挤满。如此之说,不无道理。然而,调控毕竟只是增量减速,并不能改变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的趋势,交通拥堵始终继续加压。而且,车牌指标竞拍成交价格不断上涨,而摇号中签概率却越来越低。

再就路权的管理来说,提出在道路资源有限之下实现公交先行,赋予公交专用路权,诸如建设BRT。然而,公交优先显然不仅限于BRT,还涉及公交线路布局、车辆服务质量、票价等问题。尤其是,公共财政能否增加补贴,公交地铁票价能否给予更大的优惠以吸引更多人选择公交出行,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同时,如何完善城市道路慢行系统,让自行车出行更方便,无疑也是减轻机动车拥堵需要附加解决的问题。

相对于以上治堵措施,如何破解中心城区人多车多的困局更具反思价值。20年前广州就提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总体发展思路,最近这些年也数次出台实施城市“突围”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指向抽疏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但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处处崛起“石屎森林”,容积率一再抬升,商业楼宇密集,地下空间更多成了商场而非停车场,结果就是人、车数量继续加压。这就是“规划不协调”的最现实的注脚。

可以推想,若中心城区不改变“黄金地段”高强度开发等问题,不加大借助交通便捷和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外延等吸引人口外移的力度,以降低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其他治堵措施的效果都会打折扣。概而言之,交通拥堵有赖于系统治理,多方面发力,而非过于依赖某些方面。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