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多年练一“剑” 一招治“心病”
日期:[2018-08-11]  版次:[A08]   版名:[城事]   字体:【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医生杨平珍在接受记者采访。


■扫二维码观看杨平珍医生受访视频。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医生杨平珍:

好医生好故事

■策划:新快报记者 肖萍

■采写:新快报记者 尹政军

■摄影: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 王飞 曾泓

如果说医生是“剑客”,那么手术刀就是“剑”。有人曾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杨平珍,用一根消融导管作为利剑,不断将病魔杀败。

长期以来,杨平珍苦心练“剑”,治疗房颤、心律失常等病症的许多患者时,他已达到“无剑胜有剑”的最高境界,其心脏射频消融术、冷冻球囊消融术、左心耳封堵及永久起搏器电极导线拔除术等技术独步杏林,使无数受尽病魔折磨之苦的患者重获新生。

休息时间最喜欢泡在手术台和实验室

1982年,杨平珍考上了江西医学院(现南昌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毕业后,成绩优异的他留校,成为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一名医生。

1990年,杨平珍考上了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的研究生,开始了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

学医的都知道,医学研究在外人看来是一件十分无趣且枯燥的事,而杨平珍对此却乐此不疲,如鱼得水,这是因为他做事认真细致、不急躁、耐得住寂寞,这种性格非常适合做医生这样的工作。

“做一名医生除了要有良好的医德,更重要的是要技术过硬。”杨平珍说,要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修炼成能克敌制胜的“独门绝技”,除了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还要“善于思考和有一定的悟性”。

杨平珍喜静,他喜欢专注做一件事,在休息时间他最喜欢泡在手术台和实验室。“现在想想,确实对家人有亏欠。我的孩子现在读大学了,但我没有参加过一次她的家长会。”说起这些年对家人的疏忽,杨平珍直言常常内疚,要感谢妻子的理解和支持,这些年为他分担了许多家庭的责任,让他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工作和从事研究。

从1994年开始,杨平珍便开始专注于房颤、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有些病人的心脏会突然‘乱跳’,有时觉得心里堵得慌,甚至有些患者会出现晕倒和猝死。其实这些病症的原因都是因为他们的心脏比正常人多了一条传导神经线或出现了心肌的病变,以前的办法大多是药物治疗,后来我们想到用物理方法治疗,如果把这条神经线彻底阻断,病人的心律失常就能得到根治。”他向新快报记者解释。

作为国内较早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的医生之一,杨平珍先后帮扶过上百家三甲医院开展此项治疗。

“这项技术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技术含量很高,实际操作起来并非易事。一个是医生对病人病情的正确诊断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另外实施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也很高,一个动作稍微偏离一丁点都会造成手术失误。”杨平珍说,从医以来动过的手术有几万台,但他对每台手术都用同样的原则要求自己:细致再细致,小心再小心。

包括小宝宝中年人 治好病人超两万

有人称杨平珍是“剑客”,也有人说,他并非一名寻常“剑客”,而是一名身怀“绝技”仗“剑”斩杀病魔、救治患者的剑之“侠者”。

手术多的时候,杨平珍一年要做2000例以上手术,治好的病人目前已超过2万人。

2016年6月,湖南怀化钟家迎来了新生宝宝,然而,1个月后,小宝宝总是反复哭闹,进食后不停呕奶,细心的妈妈发现宝宝常常四肢冰凉,心脏跳动极快。家人带宝宝到当地医院检查,心电图提示孩子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最高达280次/分钟,超过了正常儿童的两倍。经过一些常规处理后,宝宝的病情虽得到了短时间的控制,但心跳狂乱的情况仍不时发生。孩子每次发病都要在当地医院的抢救室救治,刚满3个月就花了医疗费五六万元。

四处求医未果,国内许多知名的大医院都不敢收治,病人家属最后找到了杨平珍。一番诊治后,杨平珍了解到,患儿身体尚未发育完全,任何药物都可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唯有射频消融是正途。但患儿实在太小,血管细如笔芯,心脏小如鸡蛋,手术难度和风险都很大。

2016年9月13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脏中心心电生理团队在杨平珍的带领下,联合麻醉科和导管室,借助三维标测系统技术,采用射频消融术,仅用1根消融导管,精确定位患儿心脏消融靶点,放心消融3秒即终止了男婴的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得到完全根治。

“这个手术难度很大,患者年龄小,血管细,术前麻醉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还得面对手术中许多其他问题。”杨平珍说,当初他接这个手术也下了不小的决心,“病人的生命大过天,孩子家长同意,我们做医生的为什么不能放手一搏呢?”

此前杨平珍教授团队已分别为4个月、7个月、1岁等多名低龄患儿成功实施射频消融术,此次手术更是创造了华南地区射频消融术治疗最小年龄患儿的纪录。在杨平珍看来,这次手术意义非凡,它不仅仅挽救了一条生命,更为医生积累了极其宝贵的临床经验,为低龄心律失常患儿带来了更多新生的希望。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房颤时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和长期心率增快可诱发心功能不全、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严重时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房颤也是引起脑卒中的罪魁祸首之一,冷冻球囊消融术正是杨平珍为了对付这个“怪兽”练就的一门绝技。

4年前,55岁的陈先生反复出现心慌不适,后被诊断患了“阵发性房颤”,经过长时间治疗,甚至做了冠脉造影手术仍不见好转。患者找到杨平珍后,杨平珍采用最新的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术,仅经过4秒的冷冻消融,就将陈先生的心跳拉回到“正轨”,由房颤心律转复为正常的窦性心律,陈先生的“心病”得以成功治愈。

珍惜医患缘分 为病人多想多做一点

在杨平珍办公室的墙壁上有一幅写着“妙手回春”四个大字的书法作品。杨平珍说,这是一名病人在治愈几年后给他送来的。杨平珍看重它,不在乎书法本身的价值,而在于这幅字记录的是一名病人和医生的缘分。

“在我看来,医患之间是一种缘分,我常和病人说,我能给你治病说明我和你有缘,在茫茫人海中,我们能一起对抗病魔,难道不是一种缘分?”杨平珍说,他看重这种缘分。

珍惜有缘人,这是杨平珍对待每一名病人的态度。“杨主任对待病人超出了医生对病人的基本职责范围。除了治病救人,他对患者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同样关心,在他的能力范围内尽量给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照顾。”说起杨平珍,心血管内科的医护人员都充满了敬佩之情。“多为病人想一点,多为病人做一点。”杨平珍不光要求自己这样做,对科里的医生护士也是同样的要求。

对于人生和职业规划,杨平珍有着自己的“蓝图”:把科室做大做强,组建一支有凝聚力、战斗力、团结和谐的团队,为更多病人提供最专业贴心的服务,让更多病人恢复健康。

杨平珍一直以战斗在医疗第一线为荣,他说:“学了这行就要爱这行,能把自己所学发挥到极致,能为国人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就是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人物档案

杨平珍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专业技术二级岗,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他是国内知名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诊疗专家,1999年底率先在国内开展应用三维标测系统(CARTO系统)治疗房室性复杂心律失常的应用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心房颤动、心外膜室速、复杂心律失常、心脏除颤器及抗心衰脏三腔起搏器的介入治疗,擅长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及永久起搏器电极导线拔除术。特别是对抗心衰心脏三腔起搏器的植入、心房颤动及复杂房、室性心律失常的消融治疗,更为擅长。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