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给中小学生全国性竞赛降温去虚火
日期:[2018-09-28]  版次:[A02]   版名:[评论]   字体:【

■戴先任

据报道,中小学生可以参加哪些全国性竞赛?竞赛该不该收费?竞赛结果又能否作为入学的评判指标?针对上述问题,教育部办公厅本月21日印发的《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作出了规范。业内人士表示,管理办法的实施,一方面可让基层学校有章可循,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及家长“减负”,优化教育环境。

近年来,各类中小学生全国性竞赛五花八门,一些赛事与招生入学挂钩,竞赛结果能作为招生入学依据,让这些赛事附加上了严重的“应试”色彩,也让不少学生家长趋之若鹜,踊跃替孩子报名参加,有旺盛的市场需求,也让不少举办方觉得有机可乘,“水涨船高”,设置繁多的收费名目,如什么“汇编出版费”、“综合服务费”,如用于支付证书的工本费、打印制作费以及证书挂号邮寄费或快递费用等等。这让竞赛变了味,也给学生增加了学业负担,给学生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

此次教育部出台的管理办法,对面对中小学生的各种竞赛予以规范,就掐住了此类竞赛乱象的七寸。如管理办法规定,从严控制、严格管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原则上不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竞赛活动;同时,竞赛应坚持公益性,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做到“零收费”。一些竞赛已经形成了产业链、利益链,学生“零收费”参赛,直接掐断了背后的利益链,那些名目繁多的收费将不复存在,竞赛主办方失去了创收动力,竞赛也就有望回归正轨。

此次管理办法还规定竞赛结果不得作为招生入学依据,在竞赛产生的文件、证书、奖章显著位置要标注教育部批准文号以及“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等字样。这一招更是釜底抽薪,各种竞赛活动主办方,无法再以“竞赛结果有利升学”“获奖证书助考名校”为噱头,这有助于让学生与家长理性认识各种竞赛,不再抱着功利心理去参加竞赛,有助于减轻因为各种竞赛带给中小学生的过重课外负担,对于赛事主办方来说,也无法再利用竞赛蛊惑学生与家长参加竞赛。

学生“零收费”参赛与竞赛结果不得作为招生入学依据,这两项规定,是给各种竞赛降温与去虚火的良方,能让各种竞赛回到正常的轨道内运行,压缩竞赛机构的生存空间与学生参加竞赛的需求。

除此之外,管理办法还明确,对各类竞赛加强监督,实行常态化监督,同时,对中小学生全国性竞赛实施“动态化”清单管理:对清单进行一年一审,对清单进行从严从紧管理,做到优胜劣汰。这就能让竞赛机构难以再“暗藏猫腻”下去,能够让此次“最严管理办法”落到实处。这不是对中小学全国性竞赛一刀切地简单叫停,而是通过切断利益链、褪除功利色彩来给各类中小学生全国性竞赛降温,从而达到给学生和家长“减负”,净化教育生态的作用。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