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全方位提升东莞城市形象和美誉度
日期:[2018-11-23]  版次:[G01]   版名:[新东莞]   字体:【

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东莞城市形象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一批重大事项

21日上午,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主持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城市形象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行动计划》)等一批重大事项。《行动计划》提出,力争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树立“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的美丽东莞形象,实现东莞城市形象和美誉度全方位的、质的提升。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今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宣传工作提出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指示精神,结合市主要领导在宣传系统调研讲话中关于提升城市形象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城市形象传播的战略规划和战术运用,提升工作科学性和实效性,在《东莞城市形象传播工作规划(2016—2020年)》的基础上,市委宣传部围绕全面提升东莞城市美誉度这个核心任务,有针对性地制定《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分为总体要求、工作目标、目标受众、传播内容、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六大部分内容。围绕提升东莞城市美誉度的核心任务,建立“三年行动计划”工作体系与统筹机制,在未来三年左右的时间,重点面向没有来过东莞、短暂停留东莞、长期在莞生活等三类目标受众人群,通过创新外宣载体、策划主题活动、拓展渠道平台、推进联合推广等四大类共十八项具体举措,持续对外强化东莞正面形象,传播推介经济美、生态美、人文美的“美丽东莞”形象,全面更新目标受众人群对东莞的传统印象,让东莞近年来的新发展新变化被外界所广泛了解,实现东莞城市形象和美誉度全方位的、质的提升。

肖亚非指出,城市形象是城市的软实力。提升东莞城市形象,是增强东莞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东莞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同时,东莞又是一座现代时尚的城市,年轻人数量多。对东莞城市的宣传和推介,要注意突出重点,积极对外展示东莞青春、活力、人文、开放的城市特质,宣传好东莞的城市形象。要在拓展渠道平台上下功夫,加强新媒体传播方式,通过微信、抖音、 微电影等手段多发出东莞的“好声音”。要善于借助2019年篮球世界杯等大事件、大项目、大型的主题活动展示和提升东莞形象,打造一批大型文体活动品牌。要加强与境外主流媒体合作,向海外受众推送东莞正面报道,提升东莞的城市知名度美誉度。

链接

三年显著提升城市形象

为达到2020年底,东莞城市形象得到显著提升,《行动计划》提出了每年年度目标。一年初见成效。从2018年第四季度起,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传播工作,争取于年底前完成首批年度重点外宣项目,对内对外传播取得初步成效,实现三年行动计划的良好开局。

两年巩固加强。持续推进相关城市形象传播工作,针对重点目标受众人群,不断强化东莞的正面形象,全面更新外界对东莞的传统印象,让外界广泛了解东莞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持续提升东莞在国际、国内的城市好感度。

三年全面提升。到2020年年底,东莞城市形象得到显著提升,实现外界对东莞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城市定位的清晰认知,增强东莞对优质企业、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提升国际、国内目标人群来东莞的投资、旅游、就业意愿,同时研究启动下一个周期的城市形象提升计划,探索形成长效机制。

议题点击

政府重大决策在出台前应向人大常委会报告

会议审议通过《东莞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规定(试行)》(下称《报告规定》), 明确市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市人大报告工作的责任单位、基本原则、报告事项范围、报告程序、相关要求、制度保障以及实施日期等。

《报告规定》明确,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在出台前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的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或者报上级有关单位审批前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的事项; 市人民政府作出的年度重大决策、重大工作部署或者其认为需要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的其他事项;市人大常委会认为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的事项;其他需要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的事项。对于突发的重大事件,如自然灾害、重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等的应急决策,可采取事后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备的方式报告。

市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市人大报告工作,实行年度报告清单制度。

对建设项目 进行严格差别化环保准入

会议审定了《东莞市建设项目差别化环保准入实施意见(修订稿)》。该《实施意见》是在旧版本基础上进行修订后形成的。《实施意见》明确,环保准入要实施分区控制、分类指导、强化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等措施,对全市辖区内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源保护敏感区、重点流域控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和集中供热区城内建设项目实行分区控制;强化产业禁入管理,严控重点污染企业准入,提升污染行业集约发展水平,加强工业锅炉准入管控;强化中水回用和源头控制排放,强化末端治理、严控污染排放。通过建设项目差别化环保准入,促进全市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发展竞争力的提升,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高度融合、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