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品读海珠 让我们一起寻找最美图书馆(2)
日期:[2018-11-26]  版次:[A07]   版名:[广州区势·最关注]   字体:【
■在万胜分馆,读者正在安静地读书。

■华洲分馆是小洲村和土华村街坊的乐园。

务教育以外的启蒙之地,是文化理念和乡土意识形成的场所”。

新快报记者走访看到,该馆内设有红色的迷宫书架,这是该馆的一大特色。这里只布置一个入口和出口,小读者要想办法在迷宫书架里寻找自己喜欢的书籍。

郭应佳介绍,“为了让小朋友们有更好的空间体验,我们的空间设计都是偏明亮、宽敞”。

新快报记者看到,首层设立的VR虚拟现实体验项目体验区,包括了海底世界、过山车、涂鸦实验室等科普内容。该馆还举办绘本故事坊、玩具图书馆等亲子活动,以及423世界主题阅读活动,并定期举办各种展览。

正在读四年级的梁心妍是海珠区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忠实小粉丝。她说,最喜欢迷宫书架,“因为有很多小空间,我可以钻进去看书,这样我看书会专注很多呢”。心妍妈妈对该馆也是赞不绝口。“心妍喜欢看书,我们都尽量满足她,给她买很多书,但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现在少年儿童图书馆就在家附近,我经常和她一起来。”她说。

●素社分馆

清洁工成图书馆常客 带动全家读书

海珠区图书馆素社分馆(瑶溪书屋)有着“一间书吧温暖一条街”的美誉。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这里的一楼是书库阅览区,藏书约2万册。二楼实木阅览桌椅典雅文艺,单人沙发雅座可俯瞰一楼场景,令人悠然自得。

素社分馆有综合阅读、少儿阅读、电子阅览、音乐鉴赏等功能区,古色古香的岭南建筑装饰风格、每周一次的读者沙龙等,加上周边有中小学、幼儿园,密集的居民区,令每天进馆人数和借阅量都排在全区图书馆前列。“中午和下午学校放学后,好多爷爷奶奶、父母带着孩子来看书,还有不少学生在这里温习功课。”素社街道文化站站长赵芝芳介绍。

新快报记者采访时遇到了环卫工阿花,她今年45岁,从湖南来广州20多年了,在素社街负责清洁工作14年。她喜欢读书,以前曾到广州图书馆借书。“现在在这里借书方便多了,下了班就来借书看。”她说,在她的带动下,全家人都喜欢读书,大女儿已考上大学。

●华洲分馆

“村中图书馆满足不同年龄读者的需求”

在海珠区小洲村里,有一个其貌不扬却别有洞天的海珠区图书馆华洲街道分馆。住在邻村土华村的陈先生说,华洲分馆是街坊们的精神家园。而与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以及公益机构的合作,也让华洲图书馆成了社区妇女儿童和亲子家庭的乐园。

“很有意思的一座图书馆,不同年龄的人都能在这里获得一种满足。”在小洲村瀛洲六街43号二楼的华洲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小胡告诉新快报记者,他觉得馆内图书既“接地气”又紧跟潮流,他爱追日本小说,对馆藏的川端康成、村上春树、东野圭吾等名家作品爱不释手。

“非常满意,社区很需要一个像样的图书馆。”自称来广州“好多年”的江西人陈先生当天来还书,他告诉新快报记者,以前会跑到广州图书馆看书借书,现在隔三差五就来光顾离家更近的华洲图书馆,每次来图书馆都带着乒乓球拍,顺便到对门的文化馆和老友打打球。

据华洲分馆馆长东东介绍,该图书馆自今年6月1日起由海珠区图书馆、华洲街道、公益机构合作运营,7月15日开始正式开放,目前读者主要来自小洲村和土华村,其中儿童占70%以上,青少年约占10%,余下20%为成人读者。

“它告诉我们做事遇到困难不要低头哭泣,要想尽办法解决,哭泣往往是没有用的。我建议大家用这句话来鼓励自己:不要低头,皇冠会掉。” 新快报记者在图书馆的留言柱上,看到一名小读者分享的阅读《我有巧办法》的心得。显然,该分馆吸引不少少年儿童。

声音

广州市社科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凤莲:

多形式办图书馆

契合广州文化兼容性

说起海珠区的图书馆,广州市社科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凤莲谈了四点。

她说,第一,多种形式办图书馆契合了广州文化的兼容性;第二,充满活态的办馆模式,有依托、有主题、有参与感,也有融入感,场馆、图书和读者是三位一体、互相兼容的;第三,体现了定制分享的特色,图书馆成了文化分享的共同体,而读者则成了文化共识的共同体;第四,有书香的导引,无数的城市过往、无数的人间智慧,都与你我有关,这样的阅读才有价值、有意义、有归宿、有寄托。

画家司马江南:

我想和大家一起

在画中寻觅瑶溪之美

广州人习惯将珠江南岸称为“河南”,曾几何时,瑶溪堪称河南最美丽的地方之一,它在海珠区江南西一带。我家就住江南西,瑶溪就在家门囗,打开门就是瑶溪二十四景之一的汇津桥。我希望在再现历史文化景点的同时,也赞美新时代。瑶溪有多美?我想和大家一起在画中、在生活中寻觅芳踪。

活动预告

读者沙龙

——阅读让海珠文化

更自信

时间:2018年12月14日下午2:30。

地点:海珠区少年儿童图书馆(滨江东路樱花街 18号 )。

内容:

●海珠区文化品牌战略与阅读创作

分享嘉宾:梁凤莲(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著有《城市的拼图——广州城市文化研究》、《百年城变》等)。

●海珠瑶溪二十四景的前世今生及创作体会

分享嘉宾:司马江南(画家,创作了瑶溪二十四景国画系列作品、海珠文化研究专家)。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