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一镜头 一照片 一变化 一故事(2)
日期:[2018-12-14]  版次:[A09]   版名:[致敬40年]   字体:【

1998年 ■天河北。魏辉/摄

2004年 ■旧白云国际机场。魏辉/摄

乘一部穿梭机,看一城旧故事!你对广州真的了解吗?赶紧扫二维码,测试一下自己吧!考验真相的机会来也!

2010年 ■1985年后,水上居民已被安排到岸上居住,市区珠江河段此后再没有水上居民。黄亦民/摄

1993年 ■十三行故衣街的个体服装档口。黄亦民/摄

2016年 ■沙河濂泉路成了运输车辆装卸货物和堆货的场地。黄亦民/摄

两摄影师用心记录广州变迁

谁说广州是说不清的城市,其实非也。被誉为“广州航拍第一人”、已在广州工作和生活了刚好40年的魏辉的航拍照片,就将广州的全景说清楚了;从事纪实摄影50年的“老广”黄亦民的跑街照片,就将广州的细节说清楚了。广州改革开放40年的巨变,这两位“新广州人”和“老广州人”,通过镜头,通过一组组对比的照片,把广州这些年的喜人变化,也说清楚了。

影像留下记忆,记忆激发生活热情。当我们在他们的照片廊中穿越,会回到过去的时光,明白我们是从哪里来的,也会思考往哪里去。乘一部穿梭机,看一城旧故事。今天,你可以在两位摄影师的照片中“回到过去”之外,还可以通过我们为你精心准备的H5,对广州再靠近一点点,对广州再了解一点点。

魏辉 广州航拍第一人

“城市高楼在往上长,我却希望能飞低点,把广州看清楚些”

1978年,魏辉从河南来到广州,而这一待就是40年。魏辉之所以被誉为“广州航拍第一人”,是因为从1978年至今,他航拍了200多次。

“那时航拍的安排好复杂,要先审批,然后一层一层批,批了以后,还要看天气,天气好才能飞上去,反正每一次航拍都要费非常大的劲啊。”幸好魏辉是空军出身,有先天优势。

上机前,魏辉要准备好几台相机,在飞机上无暇装胶卷,那时是胶卷机,每卷36张,一兴奋,就忘了省着用。有时为了拍到好镜头,避开机翼的阻挡,他甚至把自己半悬在机仓外,咔嚓咔嚓地猛拍。

“我喜欢那种大千世界尽收眼底的感觉。有时,也挺刺激的。有一次,遇上一个年轻的飞行员,我们在中信大厦两座高楼中间穿越,感觉好极了。”魏辉说,他航拍天河有十多次了,每一次都有“更上一重天”的感觉,最早时飞机可以飞得很低,五十来米,那时下面都是农田,没有一栋高楼。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了一二十层的楼,到了新世纪就五六十层楼了。“飞机要一直升高拍,航拍最适宜的高度是四五百米,所以现在人工航拍的飞行难度加大了。”

魏辉1983年的航拍照片,番禺大石镇被农田包围,还是一片绿油油的。而1988年,番禺洛溪大桥建成亚洲第一桥,1916米,是当时亚洲之最。这张洛溪大桥的照片,像一条巨龙腾空而起,横跨珠江两岸。

1986年,有一次,魏辉正在航拍,惊喜地发现下面一片房子,就像一群黄色的小鸟在飞。他立即指挥驾驶员飞过去,近点、近点,拍下了“飞鸟”般的住宅小区,美极了。下来以后,他一打听才知道这是广州五羊新邨,是一幢幢连体别墅,这是改革开放后,广州建成的第一座城市别墅群。

航拍的魅力有全局观,沙盘式地对地形地貌一目了然。通过魏辉的航拍照片可见:1984年的天河,还是大片的农田;1985年,广州天河城在一片农田中崛起;1986年,广州承办第六届全运会,广州兴建天河体育中心主会场;1998年,广州天河城区域已经成为当时广州中轴线上重要的商圏了。

在直升机上航拍与现在无人机航拍有什么不同呢?魏辉说,前者就是有人在看景,有主观的判断和想法,若发现好景,还可以靠前拍、重点拍。“当然,现在无人机航拍方便多了,成本也低得多。”或许正是过去高成本、稀缺的人工航拍,令魏辉的航拍生涯更具魅力和意义。他为40年广州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俯瞰视野与照片。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