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岭南书法在百花齐放中守正出新
日期:[2019-01-13]  版次:[A09]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草书横幅 节录王国维 《人间词话》

■楷书斗方

■隶书扇面

广州市文联主席、广州市书协主席李鹏程:

在日前广州市书法家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李鹏程当选为第七届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李鹏程自幼习书,临池不辍、孜孜以求,在书法创作、书法理论研究等各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更是一名出色的书法工作组织者。谈及岭南书法,他说,“广州乃至岭南的书法无疑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书法创作在百花齐放中守正出新,在繁荣热闹中冷静前行。”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广州书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优秀书家丰富和促进了广州的书法

收藏周刊:您怎么看目前广州乃至岭南的书法创作现状?

李鹏程:近年来,广州乃至岭南的书法无疑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从书法家队伍的人数总量、各级书法家协会组织开展的书法展览和学术活动来看,书法创作在百花齐放中守正出新,在繁荣热闹中冷静前行。

创作与学术共进。近年来,相继举办全国书法临摹作品展。“白沙杯”、“容庚杯”、已故著名书法家书法精品展和学术研讨会、“南雅奖”书法篆刻展,广东新人新作品展、“红棉杯”全省青年书法提名展等一系列展览的举办,进一步促进了书法家在审美观念、创作思想上的有益交流,也进一步促进了书法艺术的提高。创作和研究,不断在兰亭奖和国展中获奖。陈永正教授等领衔和院校学术研究队伍对岭南书学研究不断深入;张桂光教授领衔编写完成的《商周金文辞类纂》荣获“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梁晓庄著作《岭南篆刻史》荣获中国书法最高奖的兰亭奖。

交流与普及并发。广州市书协历届班子尊重文艺规律,继承优良传统,推动自主创新,在繁荣书法创作、推出书法人才、开展书法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比如,广州市已经举办第十届青少年书法大赛;与港澳台交流活动不断;如在“麦华三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中,共收到全国各地稿件6166件,集中展现了岭南乃至全国书法创作的艺术水平和精神风貌。广州有开放包容的传统,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书法家,也带来了不同的书风和观念,丰富和促进了广州的书法。

研究与引导待兴。当然,也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岭南书法和岭南书家的研究、挖掘、宣传不够,不深入,不彻底,较零散,造成岭南书法成就和杰出书家“鲜为人知”尴尬的局面。同时,现在存在书法与群众脱节现象,群众不知道什么样的书法是好的。怎么样提高群众对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理解水平,是书协应尽的职责。因为只有理解书法,才能谈得上欣赏书法,然后才能热爱和弘扬书法。

书法的人民性问题

要引起书法界的重视

收藏周刊:广州书坛应该如何跟岭南大书坛融合发展?

李鹏程:广州历来是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广州最早接触西方,同时又有吸纳中原文化、传统文化的传统。广州在改革开放40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接受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吸纳和培植了大量的书法人才,因此,广州书坛理所当然地在传承岭南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形成了更加崭新的书法气质。

广州市书协要进一步加强精准定位,做强做大广州乃至岭南书法品牌,着力提升岭南书法品牌的影响力。要做强“岭南”品牌。周期化、精品化开展“年度展”“双年展”“研究展”品牌活动,打造广州书坛精品展览、名家交流、学术研讨平台,创建广州乃至岭南书法创作高地、学术高地、人才高地的书坛标杆。要创建全国品牌,充分利用岭南书法历史资源与自身优势,主动参与、整合社会资源,合力打造全国性书法品牌展览,形成雅集、展览、论坛并行又整体互动的高品质活动新格局,让广州书法文化资源焕发生机和活力。

收藏周刊:您曾说“要让书法艺术能够适合更大的人群”,您认为广州书协肩负着怎样的社会责任?接下来广州书协会有哪些举措?

李鹏程:书法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基因,是文化自信的本源。传承之,弘扬之,发展之,光华之,是历代仁人志士,也是当代文艺工作者,更是广大的书法艺术工作者功德无量也是责无旁贷的使命。

广州市书协将重点拓展书法“传播、普及、提升”社会功能,彰显书法艺术的社会价值。书法的人民性问题要引起书法界的重视。作为书协,尤其是当书法向纯艺术转型的时候,应该有对自身问题作深入反思的必要。这个反思的立足点,不能局限在传统的文人书法观和西方艺术思潮两个方面,而应该回到当前的大众立场、人民立场。不妨从日常书写、生活应用、民间书艺、当前适用领域的变更来思考研究。要积极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书法进万家”等公益性书法活动,通过送书法艺术到基层、到群众中去,通过讲座、展览等形式普及书法艺术知识,打通书法艺术走进大众的最后一公里,使得书法艺术成为人民群众高雅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要坚持守正创新,用群众喜爱的形式,写群众能懂的作品,发挥书法艺术的优秀文化传承功能、德育教化功能、益智和审美功能,为促进全市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社会大进步做出新贡献。以笔墨展现广州形象,以精品阐释广州精神。

岭南书风岭南书派宝库

需要不断挖掘整理吸收

收藏周刊:业界认为存在岭南书风,但未形成派别,在您看来,这是一种具有何特点的书风?

李鹏程:岭南书法,源远流长,历代书风亦盛,名家辈出,灿若星辰,汉有杨孚,唐出张九龄,宋代崔与之、白玉蟾、李昴英,个性鲜活,色彩亮丽,明代陈献章为广东大学者、大书法家,门下弟子甚众,自成一格,形成“白沙书派”,开广东书派之先河。陈氏之后,入古出新者不乏大家,如湛若水、黎民表、邝露、陈子壮等,气节、书艺皆为人所称道;佛门书家如天然、今释、深度及海云诸僧,雅擅翰墨;士林如彭睿壦、何吾驺、伍瑞隆等于诗文之外,长于临池,为广东文苑二大景观。清代,岭南大凡能诗文者多擅书法。乾嘉前后如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冯敏昌、黎简、宋湘、谢兰生、吴荣光、张岳崧等名重一时;道咸之降,学者书法盛极一时,陈灃、李文田、朱次琦及后起之康有为、梁启超等乃其中之典范。以康有为影响最大。民国时期,篆书名家邓尔雅,隶书名家胡汉民、林直勉,行楷书名家商衍鎏、叶恭绰、易大厂。当代的容庚、商承祚、吴子复、朱庸斋、詹安泰、佟绍弼、何绍甲、卢子枢、麦华三、秦咢生、李曲斋等都各有成就,饮誉书坛。他们风格各异而又传承有序,纷纷从古代经典中汲取营养,逐渐从碑帖并行的书史发展轨迹中呈现出碑帖融合的艺术语言,具有明显岭南书法的特征。

岭南书风、岭南书派宝库需要不断挖掘、整理和吸收。麦华三先生在《岭南书法丛谭》一文中,对宋至民国的广东书家特点概括为:重气节、重学问、不求闻达、富创作性。岭南书法的群体整体文化水平很高。我想,对这一群体的评价至少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崇尚自然,彰显风骨气象。陈白沙崇尚自然,首创茅龙笔,一扫当时流行的“台阁体”柔媚造作、千人一面的弊病;二是心为书画,坚守畅情达意。陈白沙与弟子湛若水等人组成了哲人书法群体。湛若水强调书法的本质是“书为心画”“写心”:写初心、写我心、写天地之心;三是法古求新,开启时代新风。李文田对《兰亭序》真伪问题的发难、康有为的碑学宏论等。在晚清碑学群体中,李文田以方笔写雄强、邓承修以圆笔表阴柔、康有为以圆笔表雄强、梁启超以方笔表阴柔的分工合作,不但表现出自觉的创新意识,而且反映出他们创新的方式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法古而不泥古。四是崇文重学,传承优秀文化。岭南书法家大多是思想活跃的饱学之士,“字内功”与“字外功”兼修。清代以谢兰生、阮元为代表的经学派注重书家的书卷气和字外功,认为学问是书家与书奴的分界点。他们先后培养了黄子高、朱九江、陈澧、吴荣光、李文田等书家。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