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岭南印学崛起
日期:[2019-03-03]  版次:[A08]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清 “宣宗成皇帝之宝”玉印


■南越王墓出土的“文帝行玺”金印


■南越王墓出土的 “右夫人玺”金印

古代的岭南印章艺术起源很早,但汉魏至明代,岭南篆刻几乎是寂寥无闻,沉寂一千多年后,岭南篆刻在明末清初接近江浙,并于清代晚期异军突起,初步形成了自身的地域特色。岭南篆刻发展到谢景卿、黎简时代,清雅温厚、遒劲醇古的地域印风初步形成,异军突起,标志着岭南印人队伍开始形成。

黎简善刻印,谢景卿最为专门,他们的取法和审美取向代表了整个时代的取向。到了黄子高、陈澧的时代,印人群体队伍日益壮大,虽然浙派印家徐三庚、常云生、余曼庵客粤传授印艺,影响了一批岭南印人。甚至有学者认为,“粤派”印风不仅在岭南传播,甚至影响到江浙一带乃至全国。1949年之后,邓尔雅、简经纶、冯汉、陈融、丁衍庸等印人先后移居香港和澳门,对我国港澳地区乃至东南亚的印学传播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21世纪之后,随着一批新的印学专家的成长,岭南印学再次焕发出另一个新面貌。

过去两年,岭南印社在广州已经成功举办了首届、第二届“岭南印学学术研讨会”并出版论文集,引起了全国印学界的广泛关注。

岭南印社社长曲斌接受收藏周刊专访时称,“举办印学学术研讨会目的就是要实现挖掘、整理好岭南印学的完整体系,传播岭南印学精神,将其融入中国印学的大血统。”他更表示,“(连续举办印学学术研讨会)填补了岭南印学研究的空白,把岭南印学推到了中国印学研究的前沿。”

当代印人如此努力与持续付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岭南印学将再次崛起!

(收藏周刊编辑部)

(本版图片来自国家博物馆和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官网)

■统筹:李世云 ■采编:潘玮倩 陈福香 梁志钦 曾贵真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