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第三届岭南印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启动,岭南印社社长曲斌:印学研讨把岭南推到了印学研究的前沿
日期:[2019-03-03]  版次:[A09]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曲斌书法(行书:南国有美,艺道无涯)

■易孺刻

■曲斌与徐畅先生共同主编的第二届岭南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曲斌篆刻作品《笔中情》(左)《敝帚自珍》


■容庚刻

印说岭南·第三届岭南印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中国印学“颂契成果奖”、“新士励学奖”日前正式启动征稿。过去两年,岭南印社在广州已经成功举办了首届、第二届“岭南印学学术研讨会”并出版论文集,引起了全国印学界的广泛关注。

岭南印学一直以来与印学主流都保持着微妙的关系,如何能在岭南连续举办具国际性规格的研讨会成为了行内一直关注的焦点。对此,收藏周刊记者专访了岭南印社社长曲斌,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表示,“岭南印社举办的岭南印学研讨会,填补了岭南印学研究的空白,把岭南印学推到了中国印学研究的前沿。”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倡导岭南印人文化

倡立篆刻印学岭南派系文脉

收藏周刊:印学国际研讨会已经举办到第三届,最初是怎样的“底气”让您觉得可以在岭南举办这样的研讨会?

曲斌:岭南印学研讨会主要是以研究岭南地区有史以来的印人印事为主,并由岭南印社举办,而岭南印社又注册在广州,广州作为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举行研讨会自然是顺理成章之事。

收藏周刊:如果从岭南文化的角度来谈呢?

曲斌:岭南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现当代,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岭南文化以其独有的多元、务实、兼容、开放和创新等特点,汲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融汇升华,推动着岭南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而在传统文化艺术领域,尤其是在篆刻、印学领域,岭南地区明代时期的先贤张萱、伍瑞隆、邓云霄等印人与江浙地区的印人就都有广泛交流。清以降,更是出现印学研究、交流、传艺的高峰,社团林立,大家辈出,影响到港澳及东南亚地区;使得岭南地区的印学传播更加广泛、传承脉络更为清晰,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蕰。而广州又得改革开放之先机,传统文化融入了高科技发展的网络时代,在全国范围起到了引领的作用。所以,在岭南的中心城市广州召开研讨会除了专题研讨外,在关联领域还有助于大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是非常有价值和影响力的。

收藏周刊:举办印学研讨会的目的是什么?

曲斌:岭南印学研究的宗旨就是立足岭南,面向全国乃至海外展示、传播岭南印学精神。岭南地区的印学传承有学者认为是黟山派,也有人认为是粤派,说黟山派者,是因为黄牧甫先生客居广州15年之久,其间,在广东地区广泛的传技授艺,的确是为广东地区的篆刻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但在明初时粤籍文人就和江浙地区有印学交流,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已颇具广东区域特征。因此,如按上述观点,难免有以点带面之嫌,不妥。说粤派者,是因为明清这批文人、印人的确都是粤籍本土人,但之后有很多传人都居住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地区,传承和传播广东的印学艺术。鉴此,本是同根生和一脉相传的文化,我们不能也没有理由把它硬生生地断裂开。所以,我们举办印学研讨要厘清它的传承脉胳、发展秩序,不能断章取义。应倡导的是岭南地区的印人文化,要倡立的是岭南篆刻、印学的岭南派系文脉。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挖掘、整理好岭南印学的完整体系,传播岭南印学精神,将其融入中国印学的大血统。广东与港澳地理位置相邻,有同宗同源的文脉,有折衷东西、兼容并举的精神。

岭南自明代介入印学

研讨会填补了研究空白

收藏周刊:回头看看,岭南印社在广州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学术研讨会,成效如何?

曲斌:岭南印学在中国印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明代文人介入印学开始,岭南地区的文人(印人)就已接轨江浙地区,有开印学先河之风,且不断兴盛发展。由于改革开放时期广州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忽略了对岭南印学史进行系统的研究,自岭南印社成功举办两届研讨会后,对岭南地区的印学事迹进行挖掘、整理,岭南印人、印事方得显山露水,但仍欠全面、系统的梳理。正如中国文联副主席陈振濂先生在出席第二届岭南印学研讨会发言时讲到的“岭南地区的印人、印事还可更细更深入地挖掘,还要延伸到港澳地区及海外……”这也是我们要继续举办岭南印学研讨会的原因。著名学者、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孙慰祖先生在岭南印学研讨会上作学术总结时说:“岭南印社举办的岭南印学研讨会,填补了岭南印学研究的空白,把岭南印学推到了中国印学研究的前沿,是对中国印学研究的贡献……”

收藏周刊:是什么支撑印社能将这一项目持续开展下来?

曲斌:岭南印社是依法注册的篆刻印学研究交流的机构,肩负有对岭南篆刻和印学继承、创新、传播的责任。我们对岭南印学的研讨不仅仅是一种兴趣和热情,更是责任所在。再者,岭南印社拥有一支本地高校艺术类的专家、教授和全国各地艺术类的专家、教授作为印社核心团队资源,印社的活动他们都给予了无私的奉献,增强了印社要做好并坚持做下去的决心和信心。

首设“中国印学·颂契成果奖”和“新士励学奖”

收藏周刊:第三届研讨会正在开展征稿工作,这一届比之前有什么新的举措吗?

曲斌:第三届研讨会相对前两届研讨会,我们有四方面新的变化。一是除了“岭南”专题外还增加了非岭南专题的“篆刻与文字学”专题。这就将岭南印学研讨会的内容延伸到了全国印学研究的范畴,打破了地域性的限制。其二就是增加了稿酬和奖金,目的是鼓励更多的作者关注岭南地区印人、印事。其三就是把前两届的研究对象要求截止至民国时期为限,放宽到2004年辞世的印人止。目的就是力争有更优质的稿件和更广泛的研究对象。其四就是首次设立了“中国印学·颂契成果奖”和“新士励学奖”。

收藏周刊:能否具体说说这两个新设立的印学奖?

曲斌:“颂契成果奖”的命名是采用岭南前贤容庚先生(颂斋)和商承祚先生(契斋)的书斋号而命名。两位前贤成果卓越,不仅是岭南地区的旗帜性人物,在全国也是公认的德艺双馨之学术典范。该奖项主要适用于对中国印学有突出成就的专家、学者进行奖励。

“新士励学奖”含义有二:一是采用岭南印社成立时的支持者、首任导师兼顾问汪新士先生之名“新士”二字,寓意是对汪新士先生的尊重和纪念。汪新士先生系西泠印社早期社员,著名书法篆刻家、教育家。先生一生经历坎坷,但仍不放弃对篆刻和印学的修养,一生组建(参与)号称东南西北中五家印社。有学者赞誉先生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堪比孔子。由此可见先生之高风亮节。二是鼓励后学的青年人,加强德艺双修、注重理论与实践并举,做学者型的艺术家。

收藏周刊:岭南印社未来有怎样的规划?

曲斌: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怎么与港澳地区联动,构建好岭南地区的印学研究,为中国文化添砖加瓦而尽绵薄之力。还有就是岭南印社目前正在编辑“印人数据库”,该数据库分为线上电子互联网平台和线下纸质出版物,收集整理对象从明代至上世纪80年代止的印人,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估计要用5-6年的时间方可完成。

简介

曲斌

现任广州市岭南国画研究院院长,广州岭南书画院院长,广州岭南印社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