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岭南印社副社长潘英伟:数字技术助力书法篆刻传播弘扬
日期:[2019-03-03]  版次:[A11]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往事并不如烟

能成世界能成我

无欺自安

木讷近仁

生怕情多累美人

数字技术的进步能否与传统的篆刻书法艺术结合?一直是行内探讨的焦点之一。对此,岭南印社副社长潘英伟介绍,岭南印社准备开设基于互联网的“岭南艺术大讲堂”互动课堂,通过线上线下的课程设计,增进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书法篆刻的深入了解,并进一步学习提升书法艺术水平。他说,“正在建设具有深厚社会和文化意义的‘印人数据库’平台,有效保存、利用和弘扬书法篆刻文化,促进书法篆刻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发展。”

科学技术要在传统文化的 传承与发展上起积极作用

收藏周刊:数字技术如何为书法篆刻这样的传统文化“给力”护航?

潘英伟:科学技术的进步,也要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上起积极作用。最近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某电视台春晚”的“恭贺新春”背景板,因为用了一个江湖字体的字库而造成了书法错误。这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书法字库已经是一种重大的需求,二是书法字库没有经过权威的审定, 三是书法大家没有参与到实用字库的制作。传统文化内容通过数字化技术来应用,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天壤隔阂。

正在建设“印人数据库”平台

收藏周刊:岭南印社在这方面做了哪些有益的尝试?

潘英伟:岭南印社正在探索新技术在书法篆刻文化推广拓展上的创新。比如说,我们正在大力研讨移动互联、大数据、多媒体、共享性、社交化这些当前的前沿科技特性,在书法篆刻的资源汇聚、知识传播、技能教育等内容服务上能做些什么。

个性化的知识服务,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效的传播、学习方式。我们准备开设基于互联网的“岭南艺术大讲堂”互动课堂,通过线上线下的课程设计,增进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书法篆刻的深入了解,并进一步学习提升书法艺术水平。

精准细分的知识资源、共享协同的知识体系、个性化知识服务都应该在书法篆刻这一中华特质文化上有更好的实现。目前,我们正在建设具有深厚社会和文化意义的“印人数据库”平台,荟集具有重要传统文化价值的印人印学文献资源,实现在线阅读、教育培训、按需出版等目的,有效保存、利用和弘扬书法篆刻文化,促进书法篆刻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发展,并且通过专业的数字化运营模式,构建文化新业态,突显社会效益。

简介

潘英伟

编审,资深出版人,数字出版专家,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客座教授。从事教育出版三十多年。曾策划编辑出版《中国历代书法家评述》等书法理论典籍。现为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州岭南印社副社长。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