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民生细节落实处 有种方案小而美
日期:[2019-04-08]  版次:[A05]   版名:[广州区势·最关注]   字体:【
■学生托管也是广州市民关心的话题之一。  受访者供图

■关注各区十件民生实事

公厕挂上老照片反映城市变迁、用“一桌一灯一柜”为困难青少年定制阅读空间……

被列入了十件民生实事后,有关项目如何执行?对此,广州街坊有话说。新快报记者走访了解到,各区对于垃圾分类、公厕改造、加装电梯等方面都有一些有益的经验,比如组织居民到餐厨垃圾处理站参观餐厨垃圾处理过程、在公厕中悬挂反映城市变迁的老照片等,甚至还有用“一桌一灯一柜”帮助困难青少年改造居家环境、定制阅读空间的“小而美”方案。

出台奖励政策 垃圾分类可赚积分

今年,广州市番禺区将垃圾分类列入十件民生实事之中。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实现垃圾分类收运,全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第二,扩大居民小区垃圾强制分类覆盖范围至60个;第三,扩大餐厨垃圾处理规模,全区餐厨垃圾处理能力提升至500吨/日。

对于垃圾分类这件事,家住番禺区钟村街锦绣趣园小区的陈伯颇有心得。他已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他所在的小区配备了智能垃圾分类垃圾桶,居民按分类投入,还能持卡赚积分兑现日常生活用品。

对社区居民垃圾分类观念转变,钟村街爱卫办负责人深有感慨地说,刚开始一些社区居民不习惯垃圾分类的做法,其中一大原因是群众认为垃圾分类后还是会被混在一起运去填埋和焚烧,分类没有什么意义。为了打消居民的这一顾虑,钟村街经常组织社区居民到餐厨垃圾处理站参观,亲眼目睹餐厨垃圾处理全过程。此外,钟村街还向居民赠送餐厨垃圾处理所生产的肥料用于种花种菜。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钟村街今年计划建三期餐厨垃圾处理站,增加14吨日处理能力,届时钟村街餐厨垃圾处理能力将达到38吨/日,完全可自理辖区内产生的全部餐厨垃圾。同时在南国奥园、祈福新邨内择4个小区投入使用智慧分类系统,扩大智能垃圾分类影响力。

四区制订社会厕所对外开放方案

越秀区北京路步行街是广州旅游的打卡地。在北京路附近一座公厕外,来自湖南的张阿姨告诉新快报记者:“没想到广州的公厕不仅干净,还能看到历史。”

原来,为了让市民和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北京路的历史文化,构建广州公厕的新形象,越秀区的公厕悬挂了许多老照片,比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德路、八十年代广州市最大的国有钟表首饰专业商店“李占记”等。北京路片区的8座公厕各自放置了约20幅黑白照片,遍布在公厕走廊、空白的墙上,方便市民和游客领略北京路及周边的历史韵味。

此外,越秀、天河、番禺、花都四区都制订了《社会厕所对外开放工作实施方案》,动员街道、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宾馆、酒楼、商场等单位具备条件的 736 座(越秀 324 座、天河 206 座、花都 101 座、番禺 105 座)内设公厕免费向群众开放。为有效推进社会厕所对外开放工作,广州市城管部门还设计社会厕所对外开放悬挂的统一标志,方便市民找到并确认。这些措施都受到了市民和游客的欢迎。

海珠区帮20户家庭改造居家环境

新快报记者注意到,在广州各区的民生实事中有不少“小而美”、颇具特色的项目,如海珠区的“一桌一灯一柜”,帮助20户困难青少年改造居家环境。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其实这项活动在去年就已进行,这是海珠区“幸福·家”系列公益服务活动——困难青少年阅读空间改造计划的内容之一。

14岁的小马正在读初三,和妈妈一起住在狭小、采光差、不通风的两居室里,卧室内放了一张双层床,此外几乎没有多余空间。小马加入海珠区困难青少年阅读空间改造计划后,爱心设计师卢芯捷为小马量身定做了专属的阅读空间。

“我在设计小马的阅读空间时,主要考虑采光和空间利用两方面,将改造位置确定为采光和通风相对较好的过道处,安装可移动的书桌增加空间利用率。”卢芯捷介绍。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该活动去年完成了50户的工程,参与的设计师则从第一期的3名增加至现在的12名,每名爱心设计师对接一个困难青少年家庭,从上门量尺寸、出设计图、反复沟通和修改,到确认设计图最终稿、下单生产、物流、安装,平均耗费1个月时间。该项目共募集了支持金额达175.2万元。

政协委员提出连片加装电梯建议

在今年各区的民生实事中,也有一些延续多年的“长青项目”,加装电梯就是其中一项。

家住海珠区的张小姐最近为加装电梯的事情奔走,她和一群邻居组成了加装电梯小组,但几次商议都遇到阻力。“找社区居委会,居委负责人说你们业主自己商议吧,我们不方便介入。”张小姐称,希望政府能为加装电梯一事助力。

为破解电梯加装难题,民盟海珠区基层委员会、区政协政法组在相关建议中提出了探索连片加装电梯方案。区政协委员建议,结合社区微改造,对整个小区进行统筹,完善市政设施、绿化,加装电梯整齐划一。社区人居环境得到整体提升,低层业主从中获益,从而减少矛盾。

荔湾区将电梯加装列入民生实事推进,荔湾区委书记亲自挂帅,并且发动了各种力量参与。其中,在彩虹街有一间“玻璃屋”(志愿者服务站),每天接待各区市民,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

彩虹街退休老党员、热心参与社区事务的居民梁伟元介绍,一年多来,“玻璃屋”为广州市居民提供旧楼宇加装电梯咨询、疑难解答共接待5000多人次,为居民开协调会2000多宗。

“希望口袋公园能到处开花”

除了“民生实事”,广州市民还提出一些“候选项”

新快报记者走访了解到,除了已经列入各区“十件民生实事”的项目,广州市民还提出了一些“候选项”。

洪先生家住广州解放路,从事园林工作,他发现越秀区的民生实事中没有街心公园、口袋公园的相关内容,觉得可惜。

“越秀区在法政路-越秀北路、东湖路-永胜上沙和农林东路等地试点建设口袋公园,形成兼具便民休闲、历史传承、夜景照明、海绵城市和特色花园五大要素的园林空间。”洪先生称,“希望口袋公园能到处开花”,让广州花城、绿城名符其实。

而今年南沙区“两会”,“乡村振兴”成为一大热点,这也是南沙区十件民生实事之外的热门话题。

“以传统耕种为主、缺乏产业创新。”南沙区政协委员、榄核镇有关负责人在谈到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时指出,目前,南沙区的农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土地集约程度低。尽管农业产业硬件基础较好,适宜农业产业化发展,但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低,农产品附加值少。能与都市农业有关联的项目甚少,仍是传统种养、小规模生产占主导,农业发展模式较单一,缺乏创新,对都市人群没有吸引力。

该政协委员建议,在榄核镇、东涌镇、万顷沙镇各选定一个农业村作为试点,因地制宜,围绕当地特色农副产品打造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基地,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项目。三个示范村既有共性又各有特色。榄核镇为南沙区西北大门,面对人口密集的广州番禺、佛山顺德、中山等,着力打造都市农旅产业项目。东涌镇依托种业小镇的定位,打造农业种业交易中心,建设广东省农业现代产业园,发展现代高新农业产业;万顷沙镇渔业得天独厚,大力发展滨海“渔业+旅游”,打造渔产品品牌,形成水乡特色的现代水乡养殖业。

■统筹:新快报记者 邓毅富 ■采写:新快报记者 邓毅富 谢源源 朱清海 李应华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