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更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应进入教科书
日期:[2019-04-21]  版次:[A15]   版名:[收藏周刊·专栏]   字体:【

如何借助于美育的力量,运用优秀的美术作品在美术及其他学科的教材中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文化自觉和自信?

我看了各个地方编写的教材,认为主要问题在于对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文化经典、艺术经典阐述得不够系统,介绍得不够充分,存在西方经典大于中国历史传统经典的倾向。我认为应当加大中国经典的比重,让学生感佩于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和文化的深厚与灿烂。

我认为博物馆、美术馆蕴含着大量的中国文化经典与艺术资源,应该有机地与中小学美术教材及其他学科教材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认识更多中华艺术瑰宝。比如小学教材里应多用一些经典美术作品作为插图,像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傅抱石的《待细把江山图画》、关山月的《绿色长城》等,应广泛地收入中小学的语文教材、地理教材、历史教材和美术教材。

基于以上思考,特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在中小学的美术教材中应当加大中国传统与现当代美术作品的比重,在教材的文本上突出“中国意识”,体现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和中国元素;第二,在诸如《语文》等非美术教材中也尽可能运用中国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美术作品的感染下,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与原理;第三,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应该无偿地向美术教材的编写提供中国传统和现当代优秀美术作品的图片资料,以帮助教材更好地体现“中国味”;第四,建立博物馆、美术馆与中小学的联动机制,积极开展馆校合作教学,在有条件的地方形成相应的机制。

——吴为山 中国美术馆馆长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