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培养“好医生”的好医生
日期:[2019-07-10]  版次:[A06]   版名:[城事]   字体:【
■李旭正在给病人治疗。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急诊科主任李旭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急诊科主任 李旭

·篇首语·

人生最大的痛点,无非生、老、病、死。每一个,都与医生相关。所以,他们一定是你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人。

其实他们和你我一样,是肉体凡胎的凡人,有同情心、同理心、悲悯心;但一般人经历的生死惊心动魄,却是他们每天面对的成败交替上演的日常。

这样的情况下,医患双方的认知相距有时真有点遥远,但所幸,双方又是面对同一个敌人的战友——康复是打胜仗后的巨大奖赏,它既属于病人,也属于医生。

有时候他的一句鼓励,就成了你坚持下去的支撑。

有时候你的一份信任,就成了他放手一搏的勇气。

我们相信,医学的进步、人类的前行,都与这些支撑和勇气有关。

又是一年中国医师节将近。去年7月-8月,在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广东省医学会的指导下,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新快报主办的“向善而生——好医生好故事”活动向“8·19中国医师节”致敬。今年,我们的“敬佑生命——好医生好故事”第二季也正式开启——我们希望记录这些故事,关于这些我们为生命所做的共同努力。

不论你是医生,还是患者,如果你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故事,请通过gdgooddoctor@163.com告诉我们。我们将择其中突出、优秀者进行采访,相关报道及视频将在报纸、ZAKER广州、新快报官博官微同时推出。

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急诊科主任李旭有两样东西不离身,挂在脖子上的听诊器和架在鼻梁上的眼镜。

“一个好的医生好医术,解决患者病痛是根本,还要兼具一名好的老师、一名好的科研工作者。”在李旭心中,好医生标准是“听诊器”“眼镜”两手抓,不仅要医术精湛能救死扶伤,还要能传道授业解惑。

以此为标准,李旭身体力行20多年,如今成绩卓著,头衔横跨医、教、研三界:博士,主任医师,三级教授,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急诊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六批省级培养对象。主要从事肝脏、肺脏损伤及器官衰竭机理研究。

在培养了30多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之后,李旭对新快报记者透露了自己的一个心愿: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关门弟子,培养成一名好医生。

■统筹:新快报记者 张英姿 肖 萍

■采写:新快报记者 高镛舒

■摄影:新快报记者 孙 毅

医者初心

做一名受人尊敬的医生

李旭从小就想当医生。原因很简单,受母亲耳濡目染影响。

李旭的母亲是医院产科的护士长,给他留下深刻记忆的是,母亲经常半夜三更被叫到医院参加抢救。有一年大年三十,年夜饭吃到一半就被叫去医院。

“妈妈非常受人尊敬,我要像妈妈一样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医务人员。”李旭从小就立下志愿。1999年,他从第一军医大学消化病硕士毕业后,加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急诊科,一干就是20年。

上班第一天,李旭就救了个小孩,他至今印象深刻。那天有人叫急诊,说是在医院旁有个孕妇在卫生间生下了一个小孩,小孩还被卡在马桶里。

“那是我急诊生涯的第一例,当时情况非常紧急,我赶到现场,马上把婴儿从粪坑里掏出来,把口腔清理干净后,抱上婴儿便往医院抢救室赶。”婴儿被救过来后,李旭明白了,为什么母亲那么受人尊敬了,“你付出努力,拯救的不只是一个生命,还是一个家庭。”

急诊室里挂着一张老照片,画面是原急诊科主任桑显富背着一个小女孩。李旭介绍,照片拍摄于白云机场,这名小女孩是从汶川大地震现场转运过来的伤员,身受重伤,情况非常危急,当时年近60岁的桑主任直接冲到最前面,一把背起小女孩送上救护车。

“老主任传达的精神是我们急诊科的精神,我也正在延续他的精神。”每次在急救课培训上,李旭都会把这张照片放出来,给大家讲急诊科的故事,“急诊科的工作虽然平凡、辛苦、紧张,但是非常重要,是扎扎实实在救人。”

医者韧劲

挤出时间搞科研

上个月,南方医院那栋老实验楼要拆了,李旭绕着它走了很久,那里见证着他的奋斗、汗水和喜悦,“我在这栋楼里度过了最美好的硕士、博士6年。”

读博士一年除夕的下午,外面鞭炮声震天,整栋实验楼里面只有李旭一个人在做实验,家人都在等他吃年夜饭。李旭的实验没有停,“一停下来可能一个礼拜甚至一个月的实验都白费了,没有当年的拼劲就没有现在成就。”

2004年,35岁的李旭博士毕业,次年他便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开心只不过1个月,压力就随之而来。当时,李旭除了要出120急诊,还要做主治医师,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临床度过的。只能利用晚上下班后、轮班时间,休息时间,做一些与科研相关的事情。

哪来的时间?李旭的答案是,“只要你喜欢,总是有办法去挤出时间做。”

科研与临床如何平衡?“一个共同的点,源自于好奇心。”李旭说,“驱使我去把病人疑难杂症去解决出来,为什么我这个实验会有这个结果,别人同一个实验有别的结果,追根溯源去诊断,对实验要有一个非常强烈地探究欲望。”

“这些结果都只有在最后一刻才能揭晓答案,这一刻是人生幸福感,非常快乐。特别是拿到一组漂亮的数据的时候。”李旭笑着,像个孩子。

医者传承

培养一批好医生

曾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市级项目多项,第一完成人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SCI论著20余篇……

学术成绩卓著,同时还是一名言传身教的师者。无论是凌晨1点还是清晨时分,总能发现李旭还在回复学生的邮件;翻阅学生的论文,连标点符号都会仔细审核;即使是广州特有的台风天里,李旭也会风雨无阻地去实验室里仔细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帮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并细致地计划下一步实验。在7月2日公布的第五届“感动南医——立德树人好导师”获奖十佳名单里,李旭榜上有名。

“宵衣旰食,朝乾夕惕”既是李旭教授本人的写照,也是他对学生们的严厉要求。截至目前,李旭已经培养了30多名医学硕士、博士、博士后,在李旭的影响下,在已毕业的研究生中,1人获得广东省优秀研究生,3人在毕业后一年内同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王宝恩肝纤维化科研基金的资助,1名在研博士生应邀在2019年京都举办的亚太自由基医学学会双年会大会专题演讲,1人在广东省急诊医学年会青年病例演讲大赛一等奖。

戴着眼镜,李旭书卷气十足,他常教导学生,好医生不仅要医术精湛救死扶伤,还要能传道授业解惑,做到医教研三位一体。

“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医教研三位一体的李旭分享着科研和临床的关系,“一个好的医学科学问题一定来源于临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而这个科学问题被破解后,最终要为临床问题服务。二者不可偏废,忽略了科学研究则临床缺乏创新和发展的动力,忽视了临床则科学研究成为无木之本。”

李旭有个心愿,把自己的女儿小雨培养成一名医生。小雨今年读初三,学习成绩好,对生物学尤其感兴趣,寒暑假会跟着李旭的学生做细胞小实验。

“小雨将来就读爸爸的博士生,就做我最后的关门弟子吧。”李旭的眼睛里闪着光,“虽然医疗环境还很艰苦,但是我还是支持女儿去从事这个神圣崇高的行业。”

同题问答

什么是好医生?

在李旭眼中,好医生首先要立德,要有仁心;其次是要有好的医术、好的本领去解决患者的病痛;第三要是一名好的老师;最后要是一名好的科研工作者,才能成为一名医学大家。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