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连着产业扶贫一起推 连着红色教育一起学 连着古村开发一并说(2)
日期:[2019-10-14]  版次:[T15]   版名:[广东扶贫特刊]   字体:【
■英德市石灰铺镇英州红茶业的茶趣园,村民在采摘茶叶。

■清远市佛冈县石角镇天皇鸽业白鸽场,饲养员在给白鸽添加食料。

家庭产业转型,生活更有奔头了

今年初,朋友圈里一个“悬空”的大茶壶被刷屏推荐,这一奇观吸引了大批游客到英德市石灰铺镇英州红茶业的茶趣园景区参观游览。络绎不绝的人流,让江育勤一家找到了脱贫之路——在茶园景区摆摊卖当地土特产。

“因为那把‘茶壶’,今年的游客多了很多,五一期间过来看壶的游客塞车都塞到了村里。当时都没有什么东西好卖,只能把家里晒的白菜干、红薯干之类的都拿来卖。不像现在,卖的东西就多了,有十几样。”记者见到江育勤的时候,他家的小摊刚搬进了茶厂外搭建好的小商铺里没多久,之前他是“在路边上支把大阳伞,一个小板凳,摆个地摊。就怕刮风,已经被风吹烂了4把伞了”。而两年前,这家人的生活还“苦得要命”,早上五点起来就在地里种冬瓜,种了几年都亏本。

江育勤一家如何“靠”上旅游这条脱贫线的?还得从广州市白云区均禾街道办事处与英德市石灰铺镇勤丰村帮扶结对,积极探索,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当地龙头企业的自身优势和带动作用,多样化、多渠道地开展产业帮扶工作说起。

白云区均禾街道办事处驻英德勤丰村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王文蔚告诉记者,他刚到这里的时候,茶山上只有一个茶叶基地,后来才建起了茶厂,今年建了大茶壶后,成了网红旅游打卡点。

“当时是村书记介绍我们(工作队)与英州红茶业合作,我们刚来,对当地产业和贫困户都不是那么了解,就跟当地的书记聊起,觉得(茶业)可行啊。资金可以帮到这个企业发展,企业发展了自然就有就业岗位,有了岗位就能吸收贫困户务工,贫困户有了固定工作,稳定收入,就可以脱贫。”

于是,均禾街道办事处通过积极筹措帮扶资金30万元,以公司+农户入股到英德市英州红茶业有限公司旗下合作社——万联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按投入资金的不低于10%作为固定分红,为勤丰村委会每年增收4万元,总体收入达到6.5万元。

此外,利用金融扶贫促增收,发动13户在家务农的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向银行申请扶贫小额贷款65万元,并以金融+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用贷款作为押金,合作社以每亩3万元价格一次性缴纳押金,承包经营茶园,合作期3年,英州红茶业有限公司保底按照7%的收益分配给合作社,再分配到户。在这样的模式下,合作社的贫困户每年可增收3500元。

均禾街道办事处充分利用英州红茶业有限公司发展茶叶产业和天元旅游的契机,大力推荐村内贫困户到企业就近务工,英州红公司共吸纳了勤丰村5名贫困户务工,1户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占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的30%,人均年工资可达2.88万元。其中一户销售农产品的,就是江育勤一家。

王文蔚告诉记者,江育勤家里五口人,育有两女,小女儿小时候不小心被烫伤,治疗中欠了一大笔债。以前家里种了五六亩冬瓜是主要收入,收入不稳定,靠天吃饭。现在在景区摆摊,他家每天营业额有300-400元,节假日高峰期更有500-600元,夫妻俩的主要精力都在这个小摊上了,种地面积缩减了。今年家里大女儿也毕业找到工作了,产业转型后,他们家生活会越来越好。对江育勤一家来说,现在生活好了,就有其他的奔头了,比如家里烫伤的小孩,以前没办法,现在条件好点了就想着给孩子植皮,想她过得更好一些。

数据显示,勤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53户104人,截至2018年底,勤丰村预脱贫率达100%,2018年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572元。

“有人扶还不走, 对不起(扶贫) 这样的政策”

集装箱养鱼是广州港集团帮扶的英德市大田村等附近3个贫困村的共同项目,2017年11月开始投入使用,如今共投入100.8万元,已有9个养鱼集装箱,按劳动力入股,4年返还10.8万元利润给村集体。

为何要用集装箱养鱼,优势在哪里?广州港集团驻大田村工作队队长林森介绍说,这个产业劳动力需求少,一个人就可以管好所有的集装箱鱼。成本低,每个月电费只需1000元左右。一个箱体可以养鱼4000-5000斤。箱子主要养黄骨鱼、鲈鱼、皖鱼等,除了黄骨鱼是从小养到大,像皖鱼,主要是来“瘦个身”。买回来的皖鱼,身上会有泥土味残留,用山泉水活水在集装箱内养,让皖鱼瘦身减重,去掉土味,肉会更加紧实甜美清香,单价也比瘦身前翻了倍,市场上普通皖鱼10多元一斤,这个瘦身皖鱼要20多元一斤。

50多岁的贫困户肖社荣看起来神采奕奕,他被养鱼项目聘请进行日常运营管理,每月可收入2500元。他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是黄泥路,现在是世外桃源了。现在不仅收入多了,大家可以像八仙过海那样,可以去创造。他以前只是种地的,如今农林牧渔样样都可以了。“你让我去城市我都不去,这里农村的风景多好呀,出门见青山,好景一时观不尽。”他还说,现在有(扶贫)这么好的机会,怎么可以荒废,有人扶还不走,对不起(扶贫)这样的政策,他虽然50多岁也不能虚度了年华。去年,他家里的年收入达到了5万元。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