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放弃本科读技校 留校任教获6项专利
日期:[2019-10-14]  版次:[A06]   版名:[爱国情 奋斗者]   字体:【
■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主持人、机电一体化快速培训体系创始人、广东省技师学院教师刘建。  凌玉芬/摄

国家技能大师刘建闯出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路——

“吃得苦,霸得蛮”,这种湖南人的精神,在湖南伢子刘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17年前,当同龄人为考上本科院校而兴奋不已时,他却毅然放弃入读大学的机会,南下成为一名技校生。随后,他凭借一身技艺,开启了人生“逆袭路”:不仅获了奖,更留校任教,同时还为多家企业攻克过百项技术难题,并“反哺”教学实现创新改革。如今,他已成为广东技工教育界的名人,担任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主持人;研发十余款装备,并获得6项专利,且有10项正在申请中;此外更创建了机电一体化快速培训体系,全国推广,培养高技能人才逾3000人。

■新快报记者 沈逸云

【北上】 到东北读大学想学技术 入学不到一年决定休学

刘建是穷娃娃出身。他对童年的印象,是几乎没有一次性交齐过学费——总要东拼西凑,有时候甚至到了期末才凑齐这一学期的学费。

中考结束后的那年暑假,他到湖南长沙打工,收过破烂,摆过摊档。在收破烂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不少废旧电器。这些别人不要的废品,他“瞎捣腾”一下,竟全部修好,“起死回生”。

2002年,刘建考上了东北的一所大学。他回忆称,当时只想“学些技术,当一名电气工程师”,于是他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入读机电一体化专业。

刚入学,刘建便斥“巨资”300元买了一套电工工具,并加入学校的电器维修协会。有一次,有个学长的全自动洗衣机坏了,他带着工具上门,不一会就修好了,自此这名“会修家电的大一新生”名气传了开来。随着越来越多同学认可,他更加自信,但离开的想法也越发强烈。

有一次,一名学电子专业的大四学长请刘建去帮忙修电饭锅。刘建一到现场,立刻判断出是保险丝坏了,三下五除二便修好。“我当时想,一个学电子专业的本科生,都快毕业了,怎么连一个保险丝损坏的故障都找不出来?”刘建说,正是这件小事,令他下定决心走出学校“闯一闯”。他给自己算了笔“账”:同专业学长毕业后到“好单位”就业,每月工资最多1800元,而他贷款上大学4年的学费每年要6000多元,继续上大学划不来。

【南下】 入读技校被人认为“疯了”

毕业求职“打败”了所有人

在大一上学期结束时,刘建向学校申请了休学。“当时我打听到广东需要技工人才,也有招生。”刘建说,2003年8月29日,他来到广东惠州,入读广东省技师学院(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高级维修电工培训班,开启了人生新阶段。

入学报到时,这个从大学“逃离”的学生引起了众人的不解和怀疑。“当时学院领导还给我做思想工作,让我回去继续读本科,还向原来的学校求证(我休学)是否属实。大家都觉得我疯了。”刘建说,在取得原学校对自己离校的认可后,他终于如愿以偿入学就读技校。

在一年的学习中,刘建走“实践”路线,晚自习与周末基本上泡在实训室。那年碰巧学院扩建,很多新建的宿舍楼由电工老师带领学生去安装水电,打孔、钉线槽、放线、装灯,均由学生动手。整个夏天,刘建白天照常接宿舍楼的照明线路,晚上从7时至11时在实训楼练习编程,回到宿舍点起蜡烛继续学习。

毕业后,刘建到广州一家企业求职。“我的学历只相当于高中毕业,我对老板说,我为了搞技术放弃了本科,这样才获得了面试的机会。”面试时,企业的技术经理给他出了一道题——用一个控制器控制三个灯泡。“他问我需要啥材料,我就一二三四给他列了个单子。”刘建说,这道题太简单了,行业真正的操作比这复杂得多。

最终,刘建获得了这一职位。面试结束后,技术经理告诉他,自己在此前已经面试了30多人,有本科生、硕士生、技校生,也有所谓有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但没人过得了第一关——即材料选择。

【留校】 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为技能人才队伍“打地基”

2004年秋季,已经进入企业工作的刘建被母校“召回”,参加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的广东选拔赛。他参加集训仅一周后便上了赛场,凭借着此前自学的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功能指令,他比对手提前一小时完成比赛,获得学生维修电工高级组第一名,并在之后全国决赛时获得“雏鹰奖”。

凭着这些奖项,刘建被母校聘为电气自动化实习指导教师。身份角色转变,让他突然意识到知识“短板”。他开始参加数控维修、数控连接、维修电工高级技师等课程培训,又自考了中山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后来我有时对学生说,你比别人奋斗多一点点,人生就会完全不一样。”刘建坦言。

当了老师后,刘建将其“个人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格外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课时总会带领学生维修学校数控楼教学工厂的设备。他还和同事一起改造数控机床,钻研进口机床维修课题,解决了数控维修设备因频繁接线总烧接口的问题。后来,该项技术被广东某教学仪器公司使用并进行广泛推广。

基于日常教学,刘建在2006年起萌生了“自创”的念头,不仅开始尝试改造、发明教学设备,更改革创新教育模式,还有意识地培养组建教师团队。

“我希望用更高效的教学、性价比更高的设备,让更多人进入技能行业,为技能人才队伍打好‘地基’。”刘建介绍,他开发的数控维修专业核心课程和创新的培训体系,相较于传统模式,节省了近七成的培养成本,至今已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培养研究生、本科生、技校生、企业技术人员等高技能人才超过3000人,培训师资超过120人。此外,他更研发了十余款设备,其中经典设备6款。

【创业】 10分钟修好百万元设备

深刻感受到“技能的价值”

2007年,刘建到惠州城区的各个电子城参观。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为一名销售PLC自动化产品的老板解决了步进驱动器用不了的问题。自此两人成为好友,刘建为该老板的工厂解决了不少实际技术问题,在业内得到了高度认可。

此后,刘建加速了创业的步伐。“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香港一个代理商有一套价值百万元的设备瘫痪了,叫了四五批人过去都没修好。后来我们过去,10分钟就修好了,企业给了2万元的‘咨询费’。”刘建说,那一刻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技术的价值”,坚信“技能改变命运”。

2011年,刘建受聘为惠州市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兼职项目主管。在主持参与河源市勤城达水务有限公司二级泵站中控室改造时,为了学习组态软件、远程控制等前沿技术,他利用暑假一个月的时间,辗转广深莞多地,行程超过2000公里,最终圆满完成项目。此外,他还参与了其他企业的几十个自动化项目,不仅提高了企业设备自动化程度,而且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作为“老板”,刘建在机电设备和数控设备维修、改造、设计和调试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十多年来,他主持或参与的企业技术攻关项目累计达100多项,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达150万元以上。

不过,在与企业“打得火热”的同时,刘建没忘记自己的教师本职工作。“在前线了解到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回来就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向。”他认为,坚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根本目的还是促进教学改革。

历经多年沉淀,刘建带领团队研发机电并重的工业自动化教学设备以及配套课程,运营线上学习平台,打造专业的就业平台。其主导团队以技术顾问、技术管理、技术入股等形式探索技工院校学生结合专业创业,2016年实现项目估值1120万元,融资近300万元,新一轮融资预计超过5000万元。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