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狮头鹅鲜美,单丛茶飘香 潮州“一村一品”促增收
日期:[2019-10-17]  版次:[T05]   版名:[广东扶贫特刊]   字体:【
■饶平县浮滨镇充分发挥狮头鹅原产地优势,使养殖狮头鹅贫困户人均增收1320元。

■丁荣娣平时照管着两亩青梅园和130多平方米茶园,村里组织了农业技能培训,今年她家的青梅收入有4000多元。

■浮滨镇岭头单丛茶,是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驰名海内外。

■东明村被称为“竹编之乡”,村里的老人展示他的竹编用品。

“南国如山河,潮州文采多”“凤凰茶试罢,溪畔试雏鹅”,清香味甘的凤凰单丛茶、远近闻名的狮头鹅、景靓物丰的梅竹之乡……各美其美,结合地方特色发展产业,让贫困村长效脱贫,身为海滨邹鲁的潮州以丰饶的自然馈赠做文章,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近年来,潮州大力推进茶叶、佛手果、青梅、水产、橄榄等十大生产带建设,使出绣花功夫,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组织260家企业与93个村对接,推动农旅融合,促进贫困户增收。

■采写:新快报记者 吴晓娴

■图片: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

●饶平县浮滨镇

养殖狮头鹅带动人均增收千余元

潮汕地区有一句俗语,叫“无鹅不旁派”,“旁派”在潮汕话里是丰盛的意思。大意是,如果逢年过节没有鹅,就等于没有菜,请客如果没有鹅就等于没请一样。而食青草长大的饶平狮头鹅肉质鲜美,胆固醇低,营养丰富,肉厚味甜,一个鹅头最高可以卖到上千元,成为了潮汕的一张美食名片。

作为狮头鹅的原产地饶平县浮滨镇,为了充分发挥狮头鹅原产地优势,于2018年成立了饶平县浮滨镇狮头鹅协会,引进1家实力较强的狮头鹅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户养殖狮头鹅,为贫困户提供技术和销售服务,使养殖狮头鹅贫困户人均增收1320元。2018年全镇肉鹅出栏12万只,种鹅存栏1.4万只,产值4000多万元。

事实上,浮滨镇还有另一件宝——岭头单丛茶,它具有自然花蜜香气、滋味浓醇甘爽,蜜韵明显,在广东单丛茶中风韵独树一帜,是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其精制品更成为“国宾茶”,驰名海内外。

近3年来,浮滨镇加大投入,创新帮扶模式,建立联农带农机制,采用“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及贫因户”发展模式,在“一镇一业”上鼓足干劲,促成全镇茶叶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促进农户脱贫奔康,实现乡村振兴。

至2018年年底,全镇发展茶叶企业、合作社84家,参与茶业发展农户数4315户,占总户数的62%,其中参与茶业发展的有劳力贫困户201户,占全镇贫困户的50.6%;全镇茶园面积从2015年3万亩增加至4.8万亩,年产量4300吨,年产值4亿多元,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68%以上。参与茶业发展的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15061元,比非参与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增1450元。

●饶平县东明村

青梅树产出致富果,引来八方客

下了甬莞高速东山出入口,驱车约3公里,就来到了饶平县东山镇东部的省定贫困村东明村。这是一个被誉为“青梅之乡”“竹编之乡”的古老客家村庄,一石、一树、一井背后都有奇妙的传说。

在新时期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春风中,东明村在扶贫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以“梅”“竹”为钥,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齐头并进,解开了乡村发展的难题。

东明村气候温和,常年雨水充沛,土壤富含硒元素,村里家家户户种青梅,至少有上百年的历史。全村共有七百亩左右的青梅树,年产300多万斤。东明村也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条做强青梅产业的致富路。

贫困户丁荣娣的丈夫陈锡泉于2017年4月因患结肠癌去世,同年11月,她的家婆李连英也患食道癌去世,剩下两个在上学的孩子,依靠丁荣娣一人抚养。为了给家人治病,还欠下了2万元债务。扶贫干部针对她的致贫原因和实际情况,制定了全面的帮扶措施。

丁荣娣平时照管着两亩青梅园和130多平方米茶园,由于之前主要精力花在照顾孩子身上,并不熟悉农业种植。村里组织了农业技能培训,给了她很大的帮助。今年她家的青梅收入有4000多元,其中包括1000多元的奖补。

原来,东明村为了鼓励贫困户发展青梅、橄榄、茶叶等种植,2017-2018年共发放种植奖补2.195万元。

如今让丁荣娣感到欣慰的是,大女儿已经到中山读大学,小儿子的学习成绩也不错。农闲时她就去村里的玩具厂做手工,儿子上学期间,她一般做到晚上9点再赶回家陪孩子,周末更是忙到晚上10点多,希望能靠着自己的双手早日脱贫。

针对青梅农业实际情况,东明村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章维组织成立了种养合作社,与饶平县电子商务协会合作,建立青梅深加工厂,收购村民生产的青梅,也能增加村里的集体收入。

青梅树产出致富果,花开时节更吸引来八方游人,带动村里的生态旅游发展。每年初春,东明村漫山遍野的梅花同时绽放,像飘落的雪花,皎洁娇艳,福建、潮州市区等地的游客驱车而来,车马塞途,好不壮观。

东明村还有两个资产扶贫项目,包括东明水头水电站项目和东明村光伏发电项目,其中前者由帮扶单位中山南区投入资金60万元,2017-2018年每年获得收益6万元,其中村集体收益3万元,贫困户收益3万元,2018年贫困户共19户54人,人均收益550元。

昔日废弃围屋修复成景点

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徜徉于东明村中,处处有竹韵梅香,行走在整洁的硬底化村道上,两侧的民居有着“石头竹子米黄墙”的客家元素,满眼是红灯笼、三角梅,生机盎然。

巍巍青山留下红色足迹,百年围楼见证峥嵘岁月。围屋也是东明村的一大特色。今年3月上旬,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来到东明村,对一处围屋的外观进行整修设计和施工。

他们实地勘探之后发现,围屋里杂草丛生,垃圾成堆,残垣片片,仅存下石柱门框,村民在废弃的围屋内填土种植蔬菜,杂乱无序。原围屋28户居民仅1户在住,但围屋主体建筑的客家民居风格尚在。

师生们以修旧如旧的原则,就地取材,将当地的蜡石、废弃的农具及竹子等元素融入到设计方案中,恢复围屋昔日风貌。

如今,走进饶平县东山镇东明村围屋,一幅幅鲜红的对联格外醒目,石阶错落有致,废弃的石臼石磨摆设成为新的景点,客家围屋再现昔日古堡式土楼特色。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