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87岁著名画家梁世雄谈创作:如果观察不细致,写生没意义
日期:[2019-11-17]  版次:[A11]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梁世雄 苍松万古春

■梁世雄 海南

■梁世雄 沙面

■梁世雄 三峡

梁世雄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 人物介绍

虽然梁世雄先生现年已经87岁,但每每谈起写生、书法、速写等话题,他总显得特别激动,并对曾经跟随关山月、黎雄才等前辈学习的过程记忆犹新。他回忆称,虽然关、黎口头不会强调写生如何重要,但他们言传身教则深深地影响着他,谈起写生对创作的作用,他说:“如果观察不细致,写生没意义。”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诗词对我领悟大自然风光就很有启发”

收藏周刊:重视毛笔写生,对创作最大的帮助在哪里?

梁世雄:主要是表达意境、层次、空间。

我是用毛笔写生,有一个好处,就是表现对象时,用笔可以更丰富,干湿浓淡都可以现场就用笔法表现出来。表现对象的立体感,结构特征都可以充分地表现。毛笔写生对我的创作很有帮助,对我创作的用笔,表现对象的质感,还可以培养用笔的肯定,而且现场用毛笔写生之后,回到画室创作,表现可以更充分。

收藏周刊:我看到您有一些写生稿,画的是不起眼的静物,您在选择角度时会如何考虑?

梁世雄:无论是创作,还是写生,反映的还是画家的感情问题,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收藏周刊:很少说古人画画有写生,但他们仍然能创作出好作品。

梁世雄:写生是一种观察生活的手段。古人不用写生这种手段,但他们会观察大自然,依靠观察记忆,而且古画最关键的地方是诗意把握得好,这跟古人对诗词的掌握程度比较高也有关。比如我到长江写生,诗词对我领悟大自然风光就很有启发,李白有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因为首先对诗词描述的意境有了想象,然后到实地之后,感触更深。有一次我到日本办展览,我有一幅画的名字叫《轻舟已过万重山》,有个日本的中年女性观众问我,那里现在还有马骝吗?我很惊讶,原来他们读书的课本就有专门学唐诗。日本对中国诗词也很重视。这件事也让我明白,诗意是无国界的,诗意是能够引起共鸣的。

收藏周刊:古代山水画家,您喜欢哪位?

梁世雄:巨然,我临摹过他一幅手卷,他比较精密,很注意画面结构,他笔下的祖国河山比较秀丽。

明代沈周,我也临摹过。文征明山水好,书法也好。

收藏周刊:书法对题画有帮助,对用笔有没有帮助?

梁世雄:帮助很大,书法好,用笔更加大胆肯定,因为书法是一笔到位不能改的,所以书法好,画画也容易受影响。用笔可以利索肯定。

学生到长江不画水,那“为什么还要去长江”?

收藏周刊:您会如何评价一幅好的山水画?

梁世雄:首先看诗意,然后看空间是否有“深远”,前后层次,远景、中景、近景等,还要有“阔远”。山水画首先要求空间,要一笔千里,如何用干笔、虚笔,要自己体会。人物画要求造型,花鸟画在于笔墨。

收藏周刊:黄宾虹的山水很难体会到有空间感?

梁世雄:他纯粹是讲笔墨。齐白石也主要是笔墨,很简练,但他有诗句,笔墨也耐看。

但笔墨是一方面,我认为最主要还是要反映生活。画长江要有长江的气势,画黄山要有黄山的秀丽。有一次我带学生去长江写生,发现很多人不画水,我问他们“不画水,为什么还要去长江?”去了长江却体会不到“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气魄,等于白去。事实上,水虽然是难画,但只要认真观察,是有规律的。我试过一次到长江,专门画水,我就坐在船头,不停地画。其间还有外国人问我卖不卖,我当然不卖,这是我的观察所得,我得留着搞创作。

“要半观察,半记忆”

收藏周刊:要观察出规律,有方法吗?

梁世雄:要半观察,半记忆。看一眼画一笔是不行的,没有消化。观察后凭记忆画,有了思考的过程。

收藏周刊:陆俨少对水的处理算是有代表?

梁世雄:他的笔墨好,他笔下的水,用笔用墨上是有组织的,但不够鲜活,概念了。

收藏周刊:一幅写生稿大致需要多长时间?

梁世雄:不确定,根据对象而定,有时候一日两幅,有时候一日只画一幅,如果刚好经过一个地方觉得不错,但又因为时间问题,那我可能简单画,但有一些内容是我专门去画,要“攻破”的题材,就会尽可能地花多一点时间画,记得那幅《六朝古松》就画了六个小时。

收藏周刊:那棵松的难度在哪里?

梁世雄:这棵松最难的地方是,面对如此的千年老松,如何表现它,它繁复的层次,交织的枝叶,互相叠加,很考验处理能力。黎雄才老师经常强调“画好一棵树不容易”,很多人是没有下这方面的功夫,很多当代画家画一棵树都画不好。黎雄才老师就很擅长画树,对我们影响很大。

收藏周刊:您的这幅画也融入了素描的明暗画法?

梁世雄:素描对中国画是有帮助的,但不能完全照搬。要画好一棵树,树的体积感与立体感也是需要塑造的。画树,我曾经一度崇拜俄国画家施希金,他很擅长画树,虽然是油画,但他对树的塑造与对树林的处理,一直很吸引我。

收藏周刊:我注意到您还加了一个月亮,按理您画的时候应该是白天?

梁世雄:加月亮是为了增加诗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再配上郭沫若的诗句,“六朝遗植尚幢幢,一品大夫应属公。吐出虬龙思后土,招来鸾凤诉苍穹。四山有石泉声绝,万里无云日照融。化作甘霖均九域,千秋长愿颂东风”。整幅画意境会不一样。

收藏周刊:您个人会特别补充诗词方面的涵养?

梁世雄:我小时候上过私塾,当时对唐诗的学习很严格,背诵不出诗句,教书先生马上就上戒尺了。

黎雄才曾评价最多的是 “你观察得不够”

收藏周刊:关山月、黎雄才等老先生会如何强调写生?

梁世雄:他们不会多说,但以身作则。他们用笔很肯定,我们在一旁看,也会深受影响,自己下笔也容易变得大胆。

我跟黎雄才老先生去过很多地方写生,他可是风雨不动,突然下起大雨,他都不走。有一次在井冈山写生,突然下雨,但他丝毫没有走的迹象,撑着伞继续画,他不走,我也不敢走。还有一次在日本海边写生,突然起风了,浪很大,他坚持要跑到灯塔那边写生,由于风越来越大,浪也随之翻滚,我们都感到害怕,但他也丝毫不感到胆怯。因此,从他的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老一辈对写生是十分重视的,每一次能够深入到生活,深入到大自然里,他们都不会放过任何一次机会。我们那时候出去写生,哪怕走得很疲劳,还是要画,越是疲劳越要抓紧画,因此,写生又能锻炼意志,写生能够锻炼我们观察生活的专注与细致,对创作很有帮助。

收藏周刊:用照片代替现场写生,有何影响?

梁世雄:用照片作为收集材料的手段,而不现场写生,难以记录下现场直接的感受,从而导致笔下内容缺乏鲜活感。第一次到新疆的时候,想尽办法看胡杨林,但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已经傍晚,时间实在太短,来不及写生,唯有拍照记录。但即便后期创作,也是靠当时的记忆,照片只是作为补充的辅助资料。如果我不是亲历其境,只是看照片,是画不了那些笔墨的。

收藏周刊:写生是否也需要警惕些什么?

梁世雄:如果观察不细致,写生没意义。以前黎雄才老先生就经常强调,观察要认真细致,要观察对象的结构,哪怕一块石头,都要观察形体的组成,要画出立体感。写生锻炼观察能力,是第一步,以前老先生评点我们的写生作品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观察得不够”。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