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每6个澳门家庭就有1名暨大校友
日期:[2019-12-20]  版次:[A17]   版名:[澳门回归20周年特别报道]   字体:【
■暨南大学成为澳门学生最喜欢的内地高等学府。

■孙健荣

澳门与暨大的不解情缘,在年轻的他们身上绵延

漫步在澳门的大街小巷,偶遇暨南大学校友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因为,澳门人对暨大有种特别的情结:平均每6个家庭就有1名暨大校友或在读学生。这些年来,慕名来暨大就学的澳门学子也越来越多,暨大还为此开设了特别的书院、特别的课堂。

暨大与澳门学生的缘分到底如何?让我们走近校友和学生去探个究竟。

■本版采写: 新快报记者 王娟 实习生 吴蔼玉 杨楚薇 通讯员 苏运生

■本版摄影: 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

定制服务 四海书院有“特别课程” 新生训练营有“暨南拳”

冬日阳光明媚的中午,来自暨南大学管理学院2018级市场营销学的澳门学子黄洁杏迈着大长腿出现在新快报记者眼前,让人眼前一亮。

被保送到暨大的黄洁杏的记忆中,暨南大学从来都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因为表姐就是从暨大毕业的,从表姐的口中,她了解了不少暨大和广州的事儿。“内地有约百所高校,都对澳门招生。不过,只有暨大,被誉为中国第一侨校。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毕业于暨大,听说这所学校对澳门学生的培养自成体系,而且对澳门生关照和关注很多。”于是,经过一家人商量,她选择了离家近的暨大就读。

同样被保送至暨大国际学院2017级药学专业的学生孙健荣,也是从小被身边的暨大人影响的。“澳门有两校联招(暨大、华侨大学),我接触的很多朋友和长辈都是这两所学校的校友,也借此了解到暨南大学。”

因为澳门学子的文化教育背景、学习接受能力与内地孩子不一样,暨大对澳门学生采用分流教学、分流培养的方式。这种“定制”套餐,让黄洁杏和孙健荣很快就放下离家的焦虑,很快融入了新生活。

入学第一年,他们被安排在四海书院学习和生活。“这是一个很特别的管理方式,我们大一的港澳台小新生聚在一起,在四海书院中去适应内地的环境,我受益匪浅。”黄洁杏说,为了让他们跟上上课的节奏,学校还专门为他们设置了课程,独立上课,更有针对微积分等弱项的补课。更贴心的是,辅导员会每个月定期走访大家的宿舍,切实了解和关心大家的生活。“冬至、端午节还会组织我们一起包饺子、包粽子,大家感觉到这里就像家一样温暖。”

暨大的相关负责人告诉新快报记者,四海书院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和与时俱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制定了符合澳门学生特点的培养方案,编写了符合澳门学生学习规律的教材。如针对澳门学生则是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澳门基本法等内容作替换,开创教学“一国两制”新实践。

此外,学校还推出全英授课,以适应全球化发展;在澳门开办成人高等教育,协助澳门培养各方面人才。

另一个让他们印象深刻的,是暨大自创的中华武术“暨南拳”。新生们通过研习“暨南拳”,听中华传统文化讲座,参加各种的体验教育和互动交流,他们很快和老师、同学们“破冰”,融入到大学新生活。

在贵州天眼感受中国技术,在西安兵马俑领悟千年古韵……每一年,暨大会精心设计实践考察路线,组织至少3000名优秀港澳台侨学生参加中国文化之旅、广东社会实践与历史文化考察等系列移动课程。黄洁杏坦言,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让身为四海书院学生会文化项目部副部长的她,加深了对祖国文化的了解,更加深深地爱上了中华文化。

见证发展 “广州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

在暨大本硕连读的第一临床医学院2017级外科学硕士研究生张锦标,目前留在广州继续深造。“暨大离澳门不远,同时与国内外的合作交流也相对较多,人文情怀也浓厚。”他告诉新快报记者,“在懵懂的时候我亲历了澳门的回归。在两地生活了这么多年,与其说我在见证着澳门的发展,不如说我随着澳门和广州一起成长。九年时间让我在这两座城市都有着难以割舍的回忆。广州建起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基础设施也更加完善,这些实实在在的改变都是我经历过的、感受着的。广州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

当记者问到将来的发展时,他犹豫了好一会,笑了笑,反而向记者回忆起了去年从澳门经过港珠澳大桥到香港的经历,“港珠澳大桥比我想象中更加便捷,二十分钟就将我从澳门送到香港。那个时候,我感觉到这座桥把我们连成了一个整体。也许未来,我也能够在大湾区实现医者的抱负。”

刚刚读大二的黄洁杏却已经有了清晰的人生规划,她清楚地记得,自己所在学校的那一级,230多个学生中,有40个都来暨大就读了。虽然在这些同学中,可能很多都会像师兄师姐们一样,毕业学好本领回澳门服务。但她表示,自己会先在内地工作,“中国地大物博,我还有很多地方没去看过,我希望自己能在内地走更多更远的地方,收获更多,成长更多。”

黄洁杏说:“希望趁着年龄还小,多去闯一闯,过几年生活稳定后再回澳门去建设自己的家乡,毕竟爸爸妈妈还是生活在澳门。”

教育保障 多项计划培养优秀澳门学生典范

为了给澳门培育优秀的人才,暨大一直和澳门在携手努力。新快报记者从暨大了解到,该校推出了优秀港澳台侨学生“千百十培养工程”,着力培养优秀的澳门学生典范。

从1995年起,校学生会设立澳门学生分部,并在珠海等其他校区设立对应的澳门学生社团(后更名为澳门学生联合会)。“暨南大学在广州,距离澳门近,而且有奖学金、助学金等优惠政策。”暨大澳门校友会理事长黎柏强说。学校有“澳门保送优异生”奖学金、联招优异生奖学金、港澳及华侨学生奖学金,还有各类单项奖学金、社会奖学金和校长奖学金、5A卓越引领计划等,引导澳门学生追求卓越。

2016年,学校设立全国首个WE创港澳台侨青年众创空间,并联合企业,成立全国首家“港澳台侨大学生创新创业投资基金”,规模达10亿元人民币和1.5亿美元,用于扶持境外青年开展创新创业项目,促进境外青年创新创业。澳门学生萧振盛带领团队成功开发互助APP软件“可帮”,在学校“赢在创新”大赛中包揽3项大奖,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数字

据暨大公布的数字,澳门人口60余万人,有暨南人2万多,平均每6个家庭就有1名暨大校友或在读学生。几十年来,暨南大学为澳门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成为澳门连接内地温情而有力的弦。

据暨大统计,截至今年9月,暨大在校澳门学生有2212人,是国内招收澳门学生最多的高校。众多优秀澳门学子求学暨南园,在这里攻读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