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她们的故事 让人又是心疼更是敬佩
日期:[2020-03-08]  版次:[T15]   版名:[广东扶贫进行时]   字体:【








她们扎进泥土里, 为的是开出最美的花

■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2月8日,我采访过刘英,那时她战斗在韶关南雄坪岗村的检测点,在疫情一线隔挡新冠病毒,干练的短发,眼神坚定。同为母亲,她有一句话触到我的心,“妈妈去打怪兽,打赢就会回来。”那是3岁的女儿挡在门口,哭着不让她走时,刘英贴在孩子耳边说的。想象当时的场景,我能感受到她对小家和国家同样的挚爱。李钊炯是阳江市龙湾村第一书记,知性、果敢,酷爱读书。她文采斐然,更洒脱超然,她一再嘱咐我,“不要把我写成英雄,我不喜欢。”可我想说,你和刘英,还有每一位奋战在防疫一线、脱贫一线的女性,都配得上英雄这个称谓。

你们扎进泥土里,为的是开出最美的花。

她们是贫困户 改变命运的存在

■新快报记者 严蓉

每次下乡采访,碰到女扶贫干部,我总会忍不住多聊几句:家里孩子怎么样?来驻村以后,生活上有没有什么不习惯?皮肤晒黑了吗?虽然看起来不像正式的采访,但这种家长里短式的拉家常,却往往最能勾画出一个普通人的真情实感。同样身为女人,我能理解,要放弃大城市的便利生活,要割舍孩子及家人来到穷乡僻壤,要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她们内心的那种纠结和不平静。但她们仍然选择了,不是吗?时代的洪流下,也许她们只是沧海一粟,但对于被她们帮扶的贫困户来说,却又是改变命运的存在。

三八节到了,向女扶贫干部们致敬,期待你们凯旋!

有困难有尴尬 更有努力和坚持

■新快报记者 王娟

这一次,约访女书记的过程并不算顺利。整个春节假期,她们忙着防疫战疫,忙着卖鸡、卖番薯、卖菜,忙着给贫困户的孩子送电脑送流量……连多陪陪家人的时间都没有。

谈起作为女书记的难处,她们不约而同说起的,都是对家人的亏欠,但她们也坦言,是家人、朋友、战友的支持,让她们渡过一个个难关。她们也少有地谈及,本来就是少数的扶贫女干部,在陌生偏远之地,走访精神病患者或男性贫困户的尴尬。说完,又一个劲儿地叮嘱记者不要多写,以及给自己各种打气,要努力坚持下去。听着让人又是心疼更是敬佩。

都说女人多情,但这些澎湃的情感又何尝不是力量的源泉呢?

在热爱的工作中 成就最好的自己

■新快报记者 陈斌

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工作所带给你的“反哺”的成就感,又是让人感觉到幸福和幸运的根源。

作为记者,“我手写我心”,是我一直坚持的根本;而在扶贫报道的采访中,我所遇见的女性扶贫干部、第一书记,也同样用她们自己的“笔”书写着这个时代的篇章,也是属于她们自己的篇章,“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这一句简单质朴的话是我采访的一位女性驻村第一书记说的,时光会让人沉淀,在热爱、磨砺和死磕当中,成就最好的自己。

她们年轻, 却已是栋梁

■新快报记者 吴晓娴

刘丽娜作为一名准“90后”女生,她跟很多年轻人一样,从小到大需要由自己决定的最大的事就是上学、择业。但参与脱贫帮扶,她需要决策的是一个村该如何发展,种养什么风险比较低,如何能更好地帮助贫困户脱贫,这些对她来说的确是很大的挑战。

刘丽娜也说,自己正在不断地学习。她用自己的专业在乡村普法,也细心地帮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尽管身在远离城镇的山区村,她只字不提困难,只说大家对她都很照顾。扶贫事业中,很多年轻人成了中流砥柱,乐天、迎难而上,是他们的标志,丽娜便是其中闪亮的代表。

向她们的理想 和激情致敬

■新快报记者 杨升华

看重家庭和想去广阔天地实现不同人生价值的渴望,是采访中女性扶贫干部给我最鲜明的两个感受。

相比男性干部,女书记们在决定奔赴扶贫岗位时,家庭在其抉择中占有很重的砝码,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凡家里有一个人反对,我都不可能出来的。”这是女书记的真心话。

但同时,她们都很渴望跳脱出平日的工作和生活,去不同的领域和世界闯一闯。为人妻、为人母,并没有让她们实现自我价值的热情有所消散,只要有一点机会,她们都能开出不一样的美丽花朵。

致敬每一分不被生活磨灭的理想和激情。

扶贫那些活儿, 男女都一样

■新快报记者 方轶

以前采访过两次扶贫,我知道扶贫工作不仅是累,面对的问题也很多,事无巨细,都要想办法去解决。

这次采访的是两个女书记,可我回想起来,专注于工作上,她们和我之前采访的男书记并无二致,一样要谋划协调各种扶贫产业项目,要入户走访贫困户,要给他们解决各种生活问题。

雷建云今年才34岁,利落干练,办起事来雷厉风行,又热心真诚。许燕华也是了不起,放下干了20多年的质检工作,跳出舒适圈,一个人在星联村独当一面。

扶贫事业里,没有矫情。在柔弱而不失刚毅的女扶贫干部身上,涌动着与男性一样的强大力量。

她的姿态和决心, 何其潇洒

■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我采访过的扶贫女干部大多年轻,她们都以一副算不上强大的身躯,担起了关系民生福祉大责任。她们中有的人本已走上为理想创业的路,在小有成就时,一个电话将她“叫”到扶贫队帮忙。她手上的事业,说放下就放下,在农村一待就是三年,帮扶贫困户,尽心尽力,无怨无悔。

这种姿态和决心,何其潇洒。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