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你想要的“智慧生活” 广州数字经济正在创造(1)
日期:[2020-05-23]  版次:[A10]   版名:[2020全国两会]   字体:【
■广州港南沙四期工程拟打造高标准智慧港口。图为南沙港码头。

■人脸识别闸机让乘客“刷脸”付款过闸。

健康码大数据监控平台、官员主播网络直播带货、AI体温人脸追踪监测、智能在线教学服务……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系列数字化转型成果在多个应用场景中充分释放,而市民生活消费模式随之转化,亦拓宽了数字经济的“群众基础”。

全球数字经济“浪潮”下,在这条新赛道上抢占先机,就将开启打造经济新动能的主要“引擎”。

广州行动了。3月30日,《广州市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若干措施》(下称“22条”)正式出台。随后,总投资超过5800亿元的243个项目落地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投资规模约1800亿元的73个数字基建项目集中签约揭牌。广州正在用“加速度”勾勒出数字经济的发展新蓝图,未来这座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令人期待。

智慧城市

聚产业基础数据资源释放数字化转型成果

“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这是“22条”给广州定下的目标。从国家定位、未来技术、重点载体,到设施完善、产业支撑、国际开放、关键要素,这份文件的出台,是广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第一份纲领性政策文件,亦被看作是广州面向全球第一份数字经济领域招商引才的宣言书。

在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广州市人大代表李志坚看来,广州实施“22条”时机成熟,且具备一定的优势。除了千年商都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基础外,5G产业等数据资源亦逐年集聚于此。

早在“22条”出台前,广州的数字化转型成果已在多个应用场景中充分释放。从周一到周日,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144.65平方公里的城市开放道路上,市民可在大型小区、商场、地铁、公交车站等地点,使用WeRide Go App呼叫文远知行Robotaxi,利用自动驾驶出租车出行。

市民在广州地铁三号线、APM线广州塔站和二十一号线天河智慧城站能体验到“智慧地铁”。由广电运通研发的智能客服系统解决方案、智慧安检系统解决方案、人脸识别闸机、智能售取票机,不仅实现高效安检,还能让乘客轻松“刷脸”付款过闸。

时至今日,市民们在家即可云带货、云旅游、云度假……直播经济不仅帮助实体经济业态复苏,更助力脱贫攻坚。直播主播不再是网红“专场”,地方官员等亦纷纷试水。4月30日晚,广州市番禺区区长陈德俊、副区长陈明捷便走进直播间,开启广州第一个区长直播带货,吸引了880多万人次在线观看、互动,汽车认购量近3000台。

广州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建荣日前透露,通过实施“22条”,预计到2022年,广州将建成超过8个数据要素流通治理重大创新成果、15个重大创新实验平台、30个重大产业转型升级工程、100个技术领先的优质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并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领域形成一批数字化治理成果。

广州担当

添重大数字基建项目引领万亿元规模增量

广州在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新生态进程中,并未停步于一份文件的出台。“22条”亦明确,相关政策措施是站位湾区、面向全球,并聚焦国际开放,推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交流合作。

李志坚分析,广州要下好数字经济这盘“棋”,首先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在“数字空间”里的话语权。

3月31日,就在“22条”通过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后的第二天,广州举行全面加快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动员活动。在这场令人瞩目的签约动工仪式上,243个项目签署入驻协议、开业和开工,总投资超5800亿元。

而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5月8日,广州举办“数字基建云聚广州”首批数字新基建重大项目签约及揭牌活动,73个总投资规模约1800亿元的重大数字新基建项目集中签约、揭牌。

其中,既包括以5G、阿里云、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类项目,也有以5G智慧港口、5G+AI智慧教育、智能充电等为代表的融合类项目,还有以华为“鲲鹏+昇腾”生态创新中心、百度阿波罗自动驾驶基地等为代表的“硬核总部”创新类项目。

“这些项目的带动作用大、乘数效应强,将催生全市数字新基建提质增速,引领未来数字经济万亿元规模增量。”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高裕跃说。

在这些重大数字基建项目的布局中,广州亦体现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的担当。如拟选址从化经济开发区明珠工业园的中国电信粤港澳大湾区5G云计算中心项目,总投资额达68.9亿元,建成后其数据处理能力相当于10亿台个人电脑,将满足整个大湾区的应用数据传输处理需求。从化区常务副区长吴林波即坦言,这一项目将加速培育催化无人驾驶、远程医疗等对传输时延和速度有严格要求的新经济新业态,撬动粤港澳大湾区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人工智能

技术攻坚为数字经济发展 提供核心驱动力

在“22条”中,若说5G、大数据为发展数字经济的技术“头雁”,那么人工智能技术则是关键。文件提出,要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作为广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核心空间载体,充分发挥海珠、番禺、黄埔、天河四区优势,沿珠江东部形成协同联动发展空间格局,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创新源。

3月31日,在全面加快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动员活动上,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正式电子揭牌。据悉,该实验室首期3年建设投入经费20亿元,人员规模450人,争取用3-5年时间,集聚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内外的优势研究力量,开展创新研究,突破人工智能系列关键科学技术,满足国家和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常务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李远清介绍,实验室将围绕三大创新目标,提升我国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原创能力,实质性缓解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卡脖子”技术问题,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它还将聚焦四个领域: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核心算法、智能互联与大数据关键技术、人工智能专用芯片与先进计算、类脑智能关键技术;实现智慧健康、智能制造、高端芯片、互联网经济与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智慧物流这六大行业领域示范应用与产业化。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之间究竟有何联系?李志坚解释,产业发展中,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是三个阶段,呈现出“三角”的形态关系。产业要想实现人工智能化,必须拥有大量的数据支撑,作为计算基础,且能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这三者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他表示,行业、产业的人工智能化程度越高,数据算法越先进,智能互联程度越高。

■专题策划:新快报记者 张英姿 陈红艳 ■专题采写:新快报记者 沈逸云 ■专题摄影: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 毕志毅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