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创新党建扶贫重温“红色记忆” 发挥行业优势确保“精准退出”
日期:[2020-05-29]  版次:[T08+]   版名:[广东扶贫特刊]   字体:【
■省档案馆驻村工作队充分利用档案部门红色资源优势,将《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档案展送进乡村。

■在驻村工作队帮扶下,贫困户余金宏除了种稻,还养鸡增加收入。

■驻村工作队帮助兰亭村修建的文体广场受到群众欢迎。

■省档案馆帮扶兰亭村建设的扬塘坑农业生态示范基地。

■驻村工作队争取到行业资金,支持兰亭村水利设施建设。

■驻村第一书记黄汉钿到贫困户罗友香家走访了解情况。

■贫困户黄新汉家住进了新房,一家人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广东省档案馆帮扶梅州市兴宁市大坪镇兰亭村四年来

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

兰亭村地处兴宁市大坪镇北部,由油洞村、各背村、到角里村、兰亭井村、朱塘角村和陈岭头村6个自然村组成,总面积5.3平方公里,下辖18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544户2583人。

2016年起,广东省档案馆定点帮扶兰亭村以来,先后派出3批驻村工作队,投入帮扶资金700多万元。经过四年帮扶,兰亭村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底的6076元增加到2019年的1116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无发展项目增加到产业发展项目年收益5万元。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144人,到2019年底已有50户132人实现脱贫退出。到2020年6月底前,确保全村所有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退出。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把珍贵的档案展送到乡村,在扶贫一线开一堂生动的党课;打造精准扶贫档案管理范本,实现贫困户“精准退出”……在广东省档案馆帮扶的梅州市兴宁市大坪镇兰亭村,驻村工作队聚焦贫困人口,充分发挥档案行业优势,在党建扶贫、产业帮扶、行业扶贫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等方面精准发力,下足“绣花”功夫,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坚实基础。

珍贵档案展下乡 重温“红色记忆”

《共产党宣言》草稿全球仅存的一页,毛泽东、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书和有关文献,以及彭湃、方志敏等革命先烈的亲笔手稿和遗墨……在大坪镇罗屏汉烈士故居二楼,由省直机关工委、省档案局、省档案馆和大坪镇联合承办的《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档案展,现场展出的档案文献和影像资料,让参观者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这些珍贵的档案文献和影像资料,带着参观者一次又一次重温“红色记忆”:1934年,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作《关于中央执行委员会报告的结论》:“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 一份《解放日报》相关报道的档案,记录1942年10月至1943年1月召开的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隆重奖励了习仲勋等22位功绩卓越的干部,毛泽东为习仲勋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

广东省档案馆驻兰亭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黄汉钿说,尽管他来过很多次,但每次见到方志敏英勇就义的照片,仍旧为革命先烈的从容感到震撼。围绕党建扶贫,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到省直机关工委2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充分利用档案部门红色资源优势,将《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档案展送进乡村。既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提供了优质内容,又丰富了基层党建工作形式,更好地推动机关党建、农村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的有效融合。送档案展览下乡,成为丰富与改进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及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及抓手,自展览开幕至2019年底,共接待参观800多个单位、15000多人。

扶贫路上,驻村工作队还为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目前,罗屏汉故居已被评为梅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梅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兴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兴宁市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东门城阙今何在,英雄史迹千秋载,革命未踟躇,救国施壮图………”翻开一本厚厚的留言簿上,纪念入伍五十周年的兴宁籍老战士参观罗屏汉故居时赋诗感怀。兴宁市叶塘镇龙塘村党支部则留言:“共产党员是普通群众一员,始终牢记为民服务,为龙塘村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而努力奋斗!”

发挥档案馆优势 一户一档“精准退出”

2016年以来,兰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6户155人,贫困人口自然死亡减员13人,新生增加2人,贫困户有4户因自然死亡销户,到2019年底,有50户132人达到贫困户退出标准。

在兰亭村委一间简朴的档案室里,整整齐齐摆放着精准扶贫档案,记录了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从精准识别到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的全过程。新快报记者打开贫困户黄平香的精准扶贫档案,首先看到一份“贫困户建档资料目录”,目录下面,依次是贫困户申请表、评议贫困户时的会议记录、收入证明等资料。其中一份会议记录显示:2016年5月24日下午,兰亭村扶贫工作会议,一致同意余金宏、黄平香等贫困户为兰亭村的相对贫困户。

另一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贫困户帮扶记录簿,记录了黄平香家庭致贫主要原因是其女儿学习生活费开销大。对此,驻村工作队为她家量身制定了三年帮扶计划,鼓励他们自力更生的同时,落实相关助学政策,视其需要提供就业支持等。黄汉钿说,这一家三口人都有了工作和收入,2019年已实现脱贫,去年主动申请退出。

“从精准识别开始,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充分发挥档案行业优势,加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动态管理,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黄汉钿说,驻村工作队协助省扶贫办和省档案局,在兴宁市举办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档案管理培训班,提供现场观摩学习点,现场解答学员关于档案管理的问题;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专门设立档案用房,集中保管贫困村、户档案;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吸引了多家单位到村学习交流精准扶贫档案工作。

“今年,我们会全力以赴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确保所有贫困户‘精准退出’,这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黄汉钿表示,兰亭村剩余贫困户2户12人现已达到脱贫标准,目前正在办理退出。接下来,驻村工作队将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退出情况进行回头检查,对返贫风险较大的重点户,精准强化帮扶措施。

产业助脱贫 村集体贫困户稳定增收

“2018年,百香果收获了4000多斤。今年,鹰嘴桃也开始挂果了,以后还有柚子。”在省档案馆投入14万元,帮扶兰亭村建设的扬塘坑农业生态示范基地,村支部书记余建成向新快报记者介绍,基地占地约30亩,从2018年开始,每年都为村集体增加不少收入。平时基地需要请人干活,就喊贫困户来做,一个人一天有100元的收入。

兰亭村地形狭长,多为山地,以丘陵地形为主,现有耕地仅1628亩,林地7000余亩。在家的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青壮劳力多外出务工,人口“空心化”较突出。产业基础薄弱,村集体收入不多,是摆在驻村工作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针对兰亭村资源、环境特点及优势,驻村工作队突出产业扶贫和就业帮扶,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强集体经济的保障作用,建立防止返贫帮扶机制。其中,仅扬塘坑农业生态示范基地,截至2019年底,累计采摘百香果约5500斤,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约5万元。

驻村工作队还争取到省直机关工委“强基振兴”项目资金20万元,用于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项目于2018年12月建成并网发电,目前已为村集体带来收益2万元;通过以奖代补,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引导贫困户发展种养和外出务工实现增收,使贫困户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今年3月,兰亭村引进一家园林公司,盘活村里荒地种植花卉苗圃的项目开工建设。新快报记者在项目现场了解到,现在,苗圃已经种了500棵大的树苗。待项目建成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村民可以到苗圃劳作,每人每天能收入100元。

黄汉钿说,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未对兰亭村扶贫产业、农产品和贫困群众返岗就业造成影响。不过,驻村工作队没有丝毫放松,针对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口,通过电话及时掌握最新情况。针对在家的贫困户,逐户了解生产和就近就业的实际需要,因户因人精准施策,确保实现稳定脱贫。

扶贫必扶智 严格落实教育保障政策

“他在家玩了快两个月,才回深圳上班。”在兰亭村贫困户罗友香家里,说起自己的大儿子,她脸上露出了引以为豪的笑容。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她家致贫的原因是因病、因学。她丈夫去世前,因病干不了活,两个儿子还在上学,全靠她外出务工,支撑一家人的生计。得知罗友香家的实际困难后,工作队制定了精准帮扶措施,特别是及时落实教育助学政策,帮助她减轻了负担。2017年,省档案馆领导前往罗友香家中看望慰问时,罗友香热泪盈眶地握着陈华江馆长的手,情不自禁地说:“没有共产党,我们家就住不上这样的新房子,孩子也不可能坚持上大学。”2019年,她大儿子毕业后有了稳定的工作,靠自己给家里添置了新的家具和电器。

“因残、因学、缺劳力”,在贫困户余金宏家中,一张贴在墙上的“帮扶明白卡”介绍了他家致贫原因和各项帮扶措施。经过帮扶,他家五口人已搬进新房。去年,仅种稻、养鸡就获得以奖代补资金6000元。“他有三个小孩在读书。”黄汉钿分外关心的是,希望余金宏的孩子和其他贫困家庭学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帮助家庭摆脱贫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疫情防控期间,驻村工作队安排自筹资金1.56万元,为14户有学生的贫困家庭安装了宽带网络,解决学生上网课的实际困难,还协调教育部门借用平板电脑5台,方便村里的贫困学生在家上网课。

扶贫必扶智,扶智靠教育。帮扶兰亭村四年来,驻村工作队严格帮助落实教育保障政策,就读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全日制专科教育阶段的贫困户子女全部享受免学杂费和生活费补助政策,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此外,在落实医疗保障政策上,建档立卡贫困户100%获得政府全额资助购买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并完成危房改造20户。

“对我来说,这几年变化很大,感谢工作队对我的关照,他们工作非常到位。”贫困户黄新汉一家人也住进了新房,两个女儿,一个外出务工,一个在读小学。他不但在大坪镇上找到了工作,月收入2000元,还在家种了2亩多地,还有一个小鱼塘,“现在生活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自己也要加油。”

整治环境完善设施 群众幸福感再提升

在兰亭村委门口,贴着一张村规民约:“积极配合参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三清三拆三整治’,共建美丽家园、共创美好生活……”

“在省档案馆的帮助下,经过驻村工作队的努力工作,我们村有了很大的变化,村道变宽了,装了路灯,环境变美了,旧文体广场建好了,新文体广场和自来水管网建设完成了,群众生活大大提升了。”余建成告诉新快报记者,以前,兰亭村就一个文体广场,驻村工作队来了后,帮助村里新建了四个文体活动场所,选址位于村民集中居住区域,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充分肯定。

黄汉钿说,2019年,兰亭村清理沿路违建的铁皮瓦房及村内乱搭建行为,完成了2座公共厕所、油洞村口污水处理工程和陈岭头、黄坑、白照祥等3个文体小广场等。目前,全村所有自然村村道均已完成路面硬化。帮扶兰亭村四年来,驻村工作队争取农业、环保、水利、交通、林业、体育等行业资金226万元,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去年底,又争取到70万元资金,支持水利设施建设。今年5月,一条长380米的灌溉水渠及机耕道建设已经启动,建成后,群众生产出行将更方便。

“在现有5个文体活动场所的基础上,我们准备再建2个文化广场,确保全村公共文体设施和服务实现全覆盖。”黄汉钿表示,工作队将持续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启动兰亭村水利工程,规划油洞村污水处理池对接和兰亭小学等区域的排水沟建设项目,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水利设施常态化管理机制,确保项目建成后能够管理得当;进一步加强村内道路建设和村道扩宽,推进亮化工程;为推动兰亭村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良好的基础,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