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改善贫困人口居住条件 推进“造血”产业项目(1)
日期:[2020-06-24]  版次:[T26]   版名:[广东扶贫特刊]   字体:【
■巴东村勤致农场鱼虾加工区。

■新联村桑蚕种养基地的工人正在加工蚕丝被。

■巴东村勤致农场员工正在喂鸡。

■桑蚕种养基地的工人正在喂蚕。

■巴东村贫困户温土星家。

■下村村博厚小学换上了新的门窗。

民生、产业多面抓,佛山市不断探索各种脱贫方法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 斌

■图片: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

2019年相对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7959元

从2016年开始,佛山市对口帮扶湛江市7个县(市、区)中的163条省定相对贫困村,共14667户50165名相对贫困人口。截至2019年底,对口帮扶的省定相对贫困村中出列162条,出列率为99.38%;相对贫困人口退出14594户49934人,退出率为99.54%。相对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9年为17959.33元,超过全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0%(11022元)。

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征途上,佛山市总共派出了180名扶贫干部对口帮扶湛江。民生、产业多面抓,不断探索各种因地制宜、因贫施策的脱贫方法,切实践行精准扶贫的佛山特色。日前,新快报记者走访佛山市精准扶贫帮扶的湛江南三和吴川等地看到,村容村貌环境改观,贫困人口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各种帮助“造血”的产业项目有条不紊推进。贫困户的精神面貌也完全不一样了,一些原本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都以“能早日脱贫致富”为荣,依靠劳动获取稳定收入成为共识。

帮扶工作队来了 村居环境改善了

民生篇

初夏,雨过天晴的午后,南方电网广东佛山供电局驻巴东村第一书记罗大强与新快报记者一起来到湛江市坡头区南三镇巴东村贫困户张康贵家。被晒得黝黑的张康贵近来在产业扶贫基地勤致农场做活计,他伸着两个胳膊跟罗大强说:“我很努力工作,皮肤都晒伤了。”

今年64岁的他家中有5口人,老婆患有精神疾病,而他本人因年纪大也没什么劳动能力,还要供三个子女读书,属于低保贫困户。家里原来的房子危险等级为D级,被纳入危房改造对象,但家里实在太穷,仅靠政府危房改造专项补贴的4万元建不起房子。在村委、镇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帮他又申请了2万元佛山市专项财政资金,这才算是把房子建起来。

巴东村另一户贫困户温土星的情况也差不多。温土星兄弟6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问题,其父过世,母亲离家,2个弟弟读书。以往家庭收入主要是依靠在一亩地里种些花生、蔬菜及在附近打零工。大哥在村里任保洁员,每个月有1500元收入。这个岗位是巴东村设立的就近就业公益性岗位,辖内18个自然村共设了35名保洁员岗位,安排了22名贫困户上岗。温土星告诉新快报记者,他也在附近的建筑工地上做泥水工,能有3000元月收入。“厨房是扶贫工作队帮我加建的,院子也是扶贫工作队帮我做的。”他说。

巴东村的民房基本是砖瓦结构,部分房屋建造时间长,主体结构破坏严重。每年8月到10月是台风肆虐的时节,危房不但不能抵御风雨,甚至威胁人身安全。在29户需要实施危房改造的贫困户当中,像张康贵这样情况的有7户,他们都获得了由佛山市财政帮扶资金额外给予的补贴,住上了新房。

学校换上新门窗 贫困户立志脱贫

在吴川,美丽的鉴江边,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对口帮扶有9条自然村的樟铺镇下村村。驻村第一书记林宁与博厚小学校长陈劲青正在查看2019年8月重新修缮过的楼宇门窗。陈劲青告诉新快报记者,以前博厚小学的大门没有安装不锈钢拉闸,校内这三栋楼的门窗也都比较简陋。“现在全部换成不锈钢门窗了,这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我们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了不少,安全方面也有了更多保障。”陈校长激动地说。

佛山市对口帮扶的民生工程中,由佛山市公安局对口帮扶的鉴江下游吴川市长岐镇新联村的贫困户李均华十分励志。新快报记者现场走访时了解到,他家也是危房改造计划的受益者。李均华与80岁的老母亲按危房改造标准改建了6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但他积极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极强,自己到海南的建筑工地上打工。今年又找亲戚朋友借了钱把家里的住房面积扩建到了两层半,“我一点一点打工挣钱还。”他说。妈妈李景娣说起儿子,喜滋滋地告诉新快报记者:“听说他在海南也找到女朋友了。”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