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重要的是怎样书写
日期:[2020-09-06]  版次:[A15]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王世国行草斗方《屈原名句》


■王世国 著名书法评论家

一般人甚至有些书法名家、学者均以为书法作品书写的诗文就是书法的内容,进而主张当代书家要写“历代的经典”,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王岳川);相反,另一些人则提倡书家要“自创适合书法表达的诗文”,“艺文双修”,不能做“抄书匠”(陈洪武)。两种观点看似针锋相对,其实都有不妥之处,根源都是将作品的诗文误解为书法的内容。

所谓“内容”是与“形式”相对的一组概念。“内容”是事物内在诸要素的总和,“形式”是内容的存在方式,是内容的结构和组织(《辞海》)。显然,书法家书写的诗文并不是“内在诸要素的总和”,只是诸多要素之一。因为如果把书写的诗文看成是书法全部要素的话,那么书法便不能成为艺术,而只能成为文字信息载体。

确实,书法艺术与实用书写曾经密不可分,书法最初只是信息载体,甲骨文、金文和秦汉篆隶,以及魏晋以后文人大量书写的信札或诗文,其内容就是传达和记载的信息;那些写得好的,有艺术感和美感的就成为书法作品,例如王羲之《兰亭序》、张旭《肚痛帖》、黄庭坚《李白·忆旧游》等。对于那些并没有受过书法训练的普通人来说,他们的日常书写并没有艺术价值和美感,不是书法艺术,若流传至今,则成为历史文献和遗墨文物,或有史料价值。

上个世纪以来,人们传达和记载信息有了方便的手段,书法日益脱离了日常书写的行为模式,而逐渐成为纯艺术形式。由于汉字是书法创作的必要媒介,汉字所记载的诗文(包括单个文字)就成了书法家唯一的创作素材。要知道这些创作素材就像是音乐的音符、绘画的图像、诗歌的文词一样,它只是艺术家创作时所需要的材料,是提供给作者进行编排、创作的基本元素。显然,我们不能把创作素材等同于内容。

那么,书法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究竟是什么呢?它就是“神采”和“形质”。早在南北朝时期,书法家王僧虔就曾指出:“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以绍于古人。”作品表现出来的精神、气韵、性情就叫“神采”,它就像一个人的气质和风度;而点画墨色、结字造型、章法布局等就叫“形质”,它就像一个人的体格、筋骨和血肉。好书法“形神兼备”,即外在的形象与它显示出来精神风采俱佳,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就像内容与形式是有机统一体一样,神采与形质也是密不可分。米芾就曾把好书法比作是风度翩翩的美男子:“筋皮脂泽风神皆全,犹如一佳士也。”

由此看来,作品中书写的诗文内容不能等同于书法的内容,它对于书家来说只是创作素材。这就像莫言的小说大多取材于山东高密县东北乡的农民和农村生活一样。创作素材对于作品的成败有一定作用,但其重要程度远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高,更不能决定作品的高下。例如,一些“江湖体”作品尽管书写的诗文与优秀书家作品的诗文完全相同,或者是自作诗,但它仍然没有艺术价值和美感,不是艺术作品,不过是毛笔字罢了。

所以,书法不是诗文的抄写,而是艺术创作。无论是要求书家书写“历代的经典”,还是要求书写现代诗文,或者要求书写自作诗等,都是未能真正理解书法艺术的本质。执着于这种观点的人,仍然是把书法家看作是“抄书匠”,只是各自要求书法家抄写的内容不同罢了。其实,诗文只是书法创作的特定素材,书写自作诗或现代诗文一点也不比书写“历代的经典”高明,反之亦然。这就像我们不能说画自家栽的竹子就一定比别人高明一样。书法创作就是运用一定的汉字(诗文),创作出“形神兼备”艺术作品,表现出“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性”,因此重要的不是书写什么,而是怎样书写。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