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书家之“养气”随感
日期:[2020-09-20]  版次:[A15]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东晋王羲之《妹至帖》

■刘寿堂

(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

书法作品之“气息神采”取决于书家“养气”积淀之深浅。古代文士尤重养气,《礼记·乐记》说:“合生气之和。刚气不怒,柔气不慑。”强调人之气息讲究平和顺畅,刚柔相兼。汉代王充《论衡》说:“人禀元气于天。”这里的“天”其实是指人之“气”来源于大自然宇宙之“精神气息”,是一种天然而不造作的“流淌”之气。到了东汉,人物品藻已开始崇尚“气节”,有“才气、侠气、志气、意气、勇气”等词汇流行,延至魏晋,对于“士人之气”言谈更甚。“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陶渊明的隐士之气;南北朝时《文心雕龙》有:“缀虑成篇,务盈守气,刚健既实,辉光乃新。”是刘勰的文论之气。从谢赫关于书画的“气韵生动”说至清代张宗祥的“气相接,生动、雄肆之气”,无论是从书家到作品,从未对“气”的强调有所松懈。

书家“养气”养什么?既有道德人品之“正气、忠气、骨气”,也有“思想智慧”之“才气、大气”,还有情绪情感之“意气、心气”。而书家将所养之“气”形诸作品,则表现为内涵丰富的“篆籀气、金石气、书卷气”,还从对某一朝代总体风格的融合称为“魏晋气、秦汉气、盛唐气、宋元气、明清气……”当然,对于不善“养气”的书家则有贬称为:“匠气、腐气、江湖气;媚气、俗气、小家气”。

“养气”实为书家立身之本也。当代书坛之大弊何在?书家“养气”之不足也。“以技害作品之气、以利损书家之气”,乃书坛经年累月形成之“歪气”。还是回到刘勰《文心雕龙》“养气”篇所言:“率志委和,则理融而情畅;钻砺过分,则神疲而气衰:此性情之数也。”欲重振书坛“正气”,书家必如孟子所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禀阴阳、重德行、尚圣哲、炼技法、修艺文。以上缺一不可也。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