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一代雕塑名家“驾鹤西去” 享年95岁
日期:[2020-11-23]  版次:[A04]   版名:[城事]   字体:【
■潘鹤 开荒牛(本版作品图摄于潘鹤雕塑园)

■潘鹤 艰苦岁月

■潘鹤 珠海渔女


潘鹤作品遍布世界68个城市,《艰苦岁月》《珠海渔女》等作品成经典

11月22日,艺术界可爱又可敬的雕塑大家潘鹤与世长辞,享年95岁。但如他的观点一般“人生苦短,艺术可长”。从艺70年,他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经典的雕塑作品,其中更成为了时代的记忆,《艰苦岁月》《开荒牛》《珠海渔女》……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广东美协主席李劲堃在接受新快报专访时称,“他的离去是广州美术学院乃至中国美术界的重大损失。他丰富的艺术经历和众多的经典创作将成为研究中国二十世纪以来雕塑历史的重要案例。”

■采写/摄影:新快报记者 梁志钦

潘鹤的经典创作成为研究雕塑史重要案例

11月22日中午,新快报记者从潘鹤儿子潘奋处获悉,著名雕塑家潘鹤于11月22日上午10时45分在广医二院与世长辞,享年95岁。潘奋告诉新快报记者,尽管近年潘老说话已经不利索,但前段时间入院调理后,精神状态还不错,正准备考虑出院,却突然离世,万分悲痛。

李劲堃在接受新快报专访时称,惊闻我国著名的艺术家潘鹤先生的离世,“非常震惊,非常悲痛。”他表示,“广州美术学院是潘鹤先生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他对广美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影响,他的离去是广州美术学院乃至中国美术界的重大损失。”他同时认为,“潘鹤先生是20世纪中国重要的雕塑家和艺术家、杰出的教育家,广美的学生和教师们都对潘老先生曾在教学上的智慧、风趣、幽默而别具一格的授课方式记忆犹新,他留下了非常多脍炙人口的教学回忆,他丰富的艺术经历和众多的经典创作成为研究中国二十世纪以来雕塑历史的重要案例。”

曾率先提出“雕塑的主要出路在室外”

潘鹤一生,与文艺相生相伴,尽管小时候对艺术的选择,遭到了父母亲的反对。而梳理潘鹤艺术历程可以发现,他是可敬的。无论是抗战前,还是新中国成立前以及改革开放后,始终伴随潘鹤的是诗意的心与浪漫的情怀,无论面对爱情,还是艺术,无论是面对挫折还是重建学院雕塑系,浪漫主义的潘鹤始终能化险为夷,用诗意的情怀面对现实。他曾用自己的五个作品概括一生:《无奈》《想不通》《睬你都傻》《自我完善》《笑到最后是我》。

20世纪80年代,他率先向全国提出了“雕塑的主要出路在室外”“社会主义是城市雕塑的最佳土壤”等观点并发表论文,并首次将城市雕塑创作引入高等艺术教育领域,成为中国当代雕塑艺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两年前,“发时代之声·铸民族之魂——潘鹤艺术研讨会”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办,这是继1997年,相关部门为潘鹤建立“广东美术馆潘鹤雕塑园”时所举办的“潘鹤艺术研讨会”后,再次举办的高规格研讨会。

在70年的艺术生涯中,潘鹤先生创作了100多座大型户外雕塑,分布在国内外68个城市,60多件中型雕塑也被国家级美术馆及博物馆收藏,屡获国家级最高奖项。

潘鹤趣事

古有郑板桥“难得糊涂” 今有潘鹤“戆居居”

说潘鹤是可爱的,艺术行业并不会有多少人反对,在刚年逾九十时,旁人哄笑其“90后”,他欣然接受。

祖籍佛山的潘鹤,1925年12月18日,生于广州中华北路(今解放北路)。九十多年来,“传奇”二字几乎始终伴随着潘鹤的人生历程。由于出生时母亲难产,惊闻一声鹤叫便哇哇落地,潘鹤父亲潘铁决定让他以鹤为名。潘鹤经常笑言,幸好当时没有鸡叫、没有狗叫,潘鹤就是这样,经常把众人逗得“人仰马翻”。

潘鹤的幽默,不仅仅在片言只语,他几乎把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融汇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新世纪之后,他的住处便多了一块匾——“戆居居”,三个憨厚拙朴的字被刻成了匾,如此的内容总让来客忍俊不禁。这是他专门请岭南画派代表之一、已故著名画家杨善深题写的匾,以此“讽刺”自己是一个“很蠢”的人。后来,杨善深为表达对他赞赏,又写了副对联:“能受天磨真好汉,不招人妒是庸才”。

清代有郑板桥“难得糊涂”,当代有潘鹤“戆居居”,看似诙谐,实在大智若愚。他既被称为“老愤青”,但言语幽默却又让人抱腹大笑,早年因公干经常出差,他笑称自己“差佬”;又因出差频繁坐飞机,又自称“机佬”。

尽管潘鹤爱开玩笑,但他日常对事却十分认真,2014年,新快报成立书画院,邀请潘鹤先生题写“新快报书画院”,一开始谦称自己并非书法家,不适合题写牌匾,但后来见来者诚意拳拳,他便拿起笔,一蹴而就,但第一张,他并不满意,接着写第二张,仍然不满意,直到写到第四张,终于点头,成了。

潘鹤艺观

“我现在感觉雕刻(雕塑)比绘画更伟大,更能使人激动向上,而且潜藏着慑人心魄的力量,在一件雕刻品前使你流连忘返,这是人格的表现,气质的表现啊。”

“我甘愿为艺术而牺牲。贫穷、苦恼打击着我,我虽然终有这样的一日,文学家的贫苦,画家的受俗人的轻蔑,我甘愿……我宁愿为艺术而夭折,而不愿虚度一生。”

——摘自潘鹤日记

名家点评

“广东出现了一大批名雕塑,比如潘鹤先生的《珠海渔女》《开荒牛》等。可以说,广东的雕塑与时代是同步的,在全国的雕塑界,广东也是走在前列。”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前不久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们找不到另一个雕塑家,在他一生的作品中,像潘鹤教授那样对20世纪的中国历史作了如此真诚而强烈、全面而深刻的表现。我们也找不到另一个雕塑家,像潘鹤教授那样,对本世纪的雕塑事业作出了全方位的贡献。”

——雕塑家梁明诚曾如此评价潘鹤

个人简介

潘鹤

历任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雕塑学会副主席、全国城市雕塑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潘鹤是广东当代艺术史上最具影响的雕塑家、教育家,是影响20世纪中国雕塑创作发展进程和教学体系形成的巨匠。曾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级‘五一’劳动奖章”“首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广东省文艺领军人物”“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更被载入苏联国家科学院、美术院编撰出版的《世界美术史》及中国出版的《中国美术史》,其传略被收录于《中国当代名人录》及《国际名人录》。

记者手记

没架子的潘老

跟潘鹤先生的采访工作,前后整整10年了。2008年,记者还是广美美术史学生,因课题研究,需约潘鹤老师到其工作室进行拍摄和访谈。对于这样一位大家,作为学生身份,对约访并没有多少信心,但让记者意外的是,他不但没有任何推托,更是欣然答应。

访谈当日,与同学约定在美院门口集合后到其家中再另行前往工作室,然而,距离约定时间还差约莫20分钟时,潘鹤先生拄着拐杖,正装打扮,步履蹒跚地走着,似乎一副要出席高端场合的气派。记者走过去,正担心他是否忘记约定,他却说:“不是说要到我工作室拍摄?我提前一点走过去。”

后来记者跟他说这事,他“义正词严”地说:“自己从不摆架子,我也从不喜欢跟摆架子的人一起。只要对方尊重我,都一视同仁。”

他的这句话,既让记者感到可敬,又感到非常可亲。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