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产业重特色 就业有保障 消费搭平台 千企帮千户(1)
日期:[2020-11-30]  版次:[T28]   版名:[广东扶贫特刊]   字体:【
■广州市海珠区赤岗街道办事处驻上漳村第一书记贾国胜(右)为贫困户郭海强及时解决就地就业问题。

■梅州市大埔县光德镇上漳村的瓷厂为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机会。

■梅州市大埔县高陂园区,瓷厂工人正在制作瓷器。

■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石涵村,丘孝伦通过养猪脱贫致富住进了新改造的房子里。

■梅州市大埔县通美实业有限公司每天生产各种加工产品至少需要5吨柚子。

■梅州市大埔县蜜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柚子被加工成柚子酥等产品。

广州市海珠区对口帮扶梅州市大埔县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我担心柚子卖不出去,自己卖了一点,一斤才0.7元。扶贫干部让我别着急,帮我们想办法,剩下的柚子卖了7000多元。”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西湖村,贫困户郑文峰的妻子严三妹笑着说,今年种柚子收入不错,多亏驻村扶贫干部帮忙。

2020年是全面小康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2016年以来,广州市海珠区帮扶梅州市大埔县35个贫困村,聚焦贫困人口精准施策,持续有力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工作,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海珠区今年在广州市各区率先启动“千企帮千户”行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海珠力量。

梅州市大埔县35个贫困村达出列标准

广州市海珠区对口帮扶梅州市大埔县35个省定贫困村以来,出真招、扶真贫、见真效,减贫效果显著。截至2020年10月底,35个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24户4781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1109户3683人,贫困人口均已达到脱贫退出标准,35个贫困村达到出列标准。

特色产业“造血”

村村联动形成产业规模

从2016年到现在,广州市海珠区农业农村局驻西湖村第一书记连辉汉一直没有离开过“火线”。在帮扶单位大力支持下,2016年、2017年,驻村扶贫工作队连续两年联系当地的农科所,累计向贫困户和其他村民发放柚子树苗4万多株。

郑文峰家原来种了约100棵柚子树,扶贫工作队进村后,他主动领取了树亩,使蜜柚种植扩大到500棵,目前挂果的有两三百棵。平时,他在家种柚子,严三妹有空就去别的果园打工,“去年打工120元一天,2020年去大的果场干活,150元一天。”

参与蜜柚种植的贫困户中,罗高允成了种植大户。在连辉汉眼里,他是一个很勤奋的人,经过这几年发展,现在他种植蜜柚达1700棵。“按一个柚子2.5—3斤、一斤1.6元计算,今年他家卖柚子的收入大概有5万元。”为帮助有需要的贫困户卖柚子,连辉汉及时联系了广州的企业来收购,价格为1.8元/斤,促进了贫困户增产增收。

“原来村集体没有收入,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10多万元,估计今年收入18万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走进西湖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党支部书记廖顺芳说,村党群服务中心原为空了十多年的小学,去年开始装修,今年5月才搬进来。“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很大,村村(自然村)通了自来水,道路修了好几条。”

目前,西湖村贫困户达到脱贫退出标准。10月份,村里的贫困户迎来了今年第一次分红,每户增收2000元。当眼前这位“80后”驻村第一书记无意中撸起了袖子,新快报记者看到他胳膊上露出了一道疤痕。到西湖村的第一年,他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跑山路,意外摔了一跤,在胳膊、膝盖上留下了伤痕。“连书记是我们的榜样!”廖顺芳说。

“帮扶以来,海珠区着眼稳定长效脱贫,整合优质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光伏发电、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项目。”海珠区驻大埔县精准扶贫工作组组长段卫国说,各帮扶单位结合贫困村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村级特色产业,茶阳镇西湖村等8村联动发展蜜柚种植,银江镇明德村等6村联动发展金针菜种植等,走出了一条“村村联动、形成规模”的产业大道,帮助贫困群众实现持续增收。

促就业稳增收

多措并举实现贫困户有工可做

家住梅州市大埔县光德镇上漳村的贫困户郭海强长期在外务工,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然而其父亲、妻子病倒后,他不得不回家照顾家人,没有了收入他心急如焚。

得知他家困难情况后,海珠区赤岗街道办事处驻上漳村第一书记贾国胜在单位大力支持下,及时为其就地提供了一个公益性岗位,是协助扶贫工作队开展工作。“除了解决就业问题外,工作队和村委还想方设法帮我减轻家庭负担。”2019年9月正式上岗后,郭海强终于舒了一口气,虽然他妻子的病情出现反复,但这份工作可以兼顾家庭又有稳定收入,让他有了信心和勇气撑起这个家。

“无论是出外务工,还是留在家就业,贫困劳动力有需要,我们就全力以赴帮助他们有工可做。”贾国胜说,除了郭海强之外,贫困户郭文君也在公益性岗位工作,现为光德镇护林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了鼓励有劳动能力贫困群众积极就业,上漳村投入15万元对务工贫困人口进行奖补,有效激发了贫困户务工热情。目前,全村贫困劳动力除了在家务农之外,其他人均已实现外出或就近就业。

驻村扶贫工作队每年还组织有需要的贫困户参加农业和非农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专业技能的同时,拓展了其农业知识,对他们的生产生活都有一定帮助,技能培训活动很受欢迎。”贾国胜介绍,上漳村通过培养3名致富带头人,创建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超过10户30多人务工增收。

海珠区还加强精准扶贫与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园劳务输出合作,对接产业园等岗位招工信息,积极推荐贫困户富余劳动力特别是院校毕业子女就业,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此外,采取务工奖补措施,鼓励有劳动力贫困户主动外出务工增收,今年已累计转移就业人数达2463人,其中贫困户1252人,1015人就地就业中有贫困户589人。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图片:新快报记者 宁彪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