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少花钱 多办事 见成效 湛江廉江走出美丽乡村蝶变之路(1)
日期:[2020-11-30]  版次:[T04]   版名:[广东扶贫特刊]   字体:【
■廉江石岭镇盘龙塘村建起了红色文化广场。

■环村沥青路方便了廉江石岭镇盘龙塘村村民出行。

■廉江石岭镇盘龙塘村将红薯种植与黄牛养殖结合,形成一个纯天然原生态的种养循环机制。

■廉江高桥镇平山岗村将老房子改造成平山岗乡愁民俗文化馆。

■平检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电商扶贫专卖店帮助廉江高桥镇平山岗村村民推销农产品。

■廉江高桥镇平山岗村贫困户杨玉莲在廉江平检种养专业合作社红薯种植基地就业打工。

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设成效显著

路都通了,景变美了,产业旺了,人安乐了。在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湛江市廉江的贫困村正经历着一场场破茧而出的“蝶变”。高桥镇平山岗村从最差的一条村一跃成为2020年广东省十大美丽乡村的候选;石岭镇盘龙塘村的贫困户纷纷争当脱贫致富排头兵;河唇镇龙湖村里产业兴旺果园飘香……记者采访发现,这些贫困村“破茧”的第一步,不约而同都选择了从抓党建入手,将党建引领与扶贫相结合,成效显著。

扶贫概况

廉江贫困人口可支配收入连年递增

自2016年以来,在中直、省直、湛江市直、佛山市禅城区帮扶单位和廉江市各级各单位共同努力下,通过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扶贫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廉江市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220户39244人,全部达到退出标准;全市57条省定贫困村已全部达到出列标准。在全市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2016年达到5630.74元,2017年达到8585.51元,2018年达到10809.09元,2019年达到12969.70元。2019年,廉江市的扶贫开发工作,在湛江市的成效考核中,指标分数排第一,获评“综合评价好”,工作成效显著。

高桥镇平山岗村:

从贫困村“蝶变”成为示范村

古树新枝娇花、小桥流水人家,瓜田果林逛下,夕阳西下,公园小坐喝茶!沿着平整的水泥路在廉江高桥镇平山岗村走上一圈,荷塘月色、饮水思源、忠孝仁义、桃花溪、青龙湖、古树林……处处是景,又统一和谐,妥妥的乡村旅游网红小镇,很难有人还会记起,4年前这里曾是一个尘土漫天、到处残墙断壁的贫困村。

“花钱少、办事多、效果好”

2016年5月,湛江市人民检察院及工商银行湛江分行联合组成的驻村工作组来到平山岗村,拉开了蝶变的序幕。

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平山岗村要变,路很重要。“当时村里只有一条水泥路,其他都是泥土路,走到哪里都是灰尘滚滚。房子也是破破烂烂,残墙断壁,到处垃圾成堆,环境很恶劣。”初到平山岗村的湛江市人民检察院驻村第一书记曹巨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村内共修了10.8公里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现在再不会因为下雨没办法出门了。”

平山岗村肯定要变,2017年,村里决定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但也不能“随变”,如何在拆旧建新的过程中,既展现新气象,又留着乡村的精神内核?“正打瞌睡就碰到了送枕头的”。那年清明,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深圳开公司的陈昭荣回平山岗村祭祖,看着还是当年老样子的家乡,对比外面飞速变化的世界,原本给自家公司执笔做设计的他,决定要以青山绿水为底,为家乡绘出不一样的新农村画卷。全村整体规划,以“记住乡愁”为主题,融入当地民俗,尽量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布景……陈昭荣的这些设计规划理念,得到了村里的支持。

“村口印着村名的大石头,就是我们山上的;路边的栏杆柱子,都是不用的木材和以前搭大棚废弃的水泥柱,换个地方继续发光发热;乡愁民俗文化馆就是村里保留完整的一套泥砖房老宅子,里面还有不少老物件。”曹巨魁说,平山岗村的建设中并没有什么特别“高大上”的东西,大多用的都是村里的石头瓦片、旧物旧器材,通过挖掘自身资源潜力,强化乡村文化符号,打造出了饮水思源、忠孝仁义、荷塘月色等特色景点,打造出古朴与现代相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乡村。“总之一句话,花钱少、办事多、效果好。”曹巨魁说。

经过帮扶单位、镇、村和乡贤群众四年的不懈建设,平山岗村从高桥镇环境最差的一条村庄,振翅破茧,已经成为了廉江市党建示范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金融评级示范村、2019年湛江市先进文明村以及2020年湛江市乡村振兴建设示范点,并被推荐参加了2020年广东省十大美丽乡村评选。本月初,评选考察组到平山岗村实地考察后认为,平山岗村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可复制、可推广。

党建引领结合扶贫见成效

在平山岗村300亩的种植基地里,圆滚滚的胖冬瓜挂满了瓜藤,边上的桑椹刚刚种下去,火龙果已经开始抽芽了。番薯地里,贫困户陈文刚犁完地,推着拖拉机头半走半跳从田里出来。他刚走开,地里拣红薯的大姐们就忙活起来。贫困户杨玉莲从土里拔出了一个大红薯,得意地举起来给周边的姐妹们看,“这个大哦!”因为家里两个孩子都患有地中海贫血,她和丈夫的压力大,却又走不开。自从村里有了种植基地,她终于可以在家门口做上工,在基地干活,她每天可以拿到110元的工钱。“现在好了,有钱有米有油,他们(扶贫干部)经常来看我们。”杨玉莲满脸笑容地说,“有补贴、有慰问,我们现在不困难了。”现在,种植基地里平日有20多位贫困户在这里工作。

乡村的发展,离不开村民的支持和推动,而群众的信任,是工作队靠日积月累的真情实感一点点累积出来的。“我们刚来的时候,也想发展产业,但那个时候连10亩地都搞不下来,村民不愿意给你。”曹巨魁说,为了真金白银地增加贫困户收入,2017年,村里成立了种养合作社,养鸡、养鱼。工作队给技术、发种苗、送化肥,推动贫困户大力种植当地特产红橙。

与此同时,村两委和工作队把党建引领和扶贫相结合,通过宣传教育和带干部、村民外出参观,推动干部和村民思想认识的改变。“前前后后出去了十多次,省内外的村都有,带他们出去开阔眼界,看看别人的村是怎么发展的,每次回来都很有收获,村民思想转变很大。”曹巨魁笑着说,通过这些策略和党员干部们的真抓实干,2019年,当工作队想要成立合作社在村里发展种植产业时,300亩的土地流转很快就拿下来了。

有了产业发展,有了就业支撑,平山岗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真正被激发出来,走上脱贫奔康路。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杨升华

■图片:新快报记者 孙毅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