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收了百香果多了分红款 村委会的腰杆子挺起来了
日期:[2020-11-30]  版次:[T35]   版名:[广东扶贫特刊]   字体:【
■中行韶关分行驻黄洞村党建指导员詹敬辉(左一)、黄洞村第一书记钟小明(左二)带领当地村民采摘百香果。

■中行韶关分行党委书记申建国慰问贫困户董奀人。

■黄竹塘陂头改建落成,为黄洞村农业发展引进了“活水”。

中国银行韶关分行结对帮扶南雄市乌迳镇黄洞村4年,下足绣花功结出脱贫果

9.23公里的村道全部完成硬底化,214盏路灯亮起来了,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桌、健身器材等运动设施是一应俱全,综合文体广场成了村民健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今年9月,黄洞村造血式产业扶贫项目百香果种植项目迎来收成,在100亩自建自营的百香果果园里,预计年产量达10万斤,村里又多了20多万元的分红。”南雄市乌迳镇黄洞村驻村第一书记钟小明向记者感叹,当他们将销售百香果的货款,存入村委会的公户上时,大家都感觉像是在做梦!能够帮村民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这些年,村委会的腰杆子也挺起来了!

基础先行 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黄洞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倾注着中国银行韶关分行驻村党建指导员詹敬辉的心血。2016年6月,刚到黄洞村的詹敬辉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没有路灯,放眼望去,崎岖不平的山坡地、坑坑洼洼的黄泥路随处可见;村里几乎看不到楼房,就连村委会的办公大楼都破烂不堪,一到下雨天就到处漏水;一到傍晚,路上几乎看不到行人……

作为农村经济的“生命线”,交通是农村居民生活生产的保障。立足于此,韶关发改局、韶关中行驻村工作队驻村伊始,就确定了从改善黄洞村办公、道路出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开始,进而改变贫困村面貌的策略。“路通财通,必须先把路搞通了!”满怀热情的詹敬辉,便一头扎进了黄洞村的改造工作。

然而工作的开展并不如预想中的顺利,基建工作很快就遇上了“拦路虎”。因修路要占用到农户的用地,他们不同意无偿用来修路。不管怎么说,就是不配合。“这一天天干耗着也不是办法。当时,每天只要一有空,我就往农户家里跑。”为了做村民的工作,詹敬辉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几乎把村民家的门槛“踏破”。就这样坚持了大半年,詹敬辉凭着自己的真诚,逐渐获得村民的认可与信任,后续工作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最终,9.23公里村道全部完成硬底化,有效解决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后顾之忧,为实施精准扶贫奠定了良好基础。

引“活水”来 产业扶贫孕育新希望

“董叔,赶集回来啦!”“张姨,又去干农活啦!”詹敬辉在路上遇到村民时,都会热情地打招呼,跟村民聊聊近况。黄洞村村民告诉记者,詹敬辉的扶贫,扶出了感情。驻村扶贫的这几年,他是真的把自己当成一名黄洞人了。

三年驻村期到了,詹敬辉却选择继续留下来。“黄竹塘陂头改建项目没落实,始终像块石头一样压在心里,走得不安心。”詹敬辉向记者坦白,当初自己也有犹豫过,但想到整个驻村工作队全部轮换之后,整体扶贫工作可能会出现滑坡,他不敢离开。

詹敬辉的留任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在前三年沉淀的基础上,他带着新来的驻村书记接着“跑”,通过多次向上级部门争取,2016年开始谋划的黄竹塘陂头改建项目终于定下来了。2020年6月,黄竹塘陂头落地建成,为黄洞村农业发展引进了“活水”,村里从此有了灌溉农田的水渠,詹敬辉心里的石头也终于落下了。

扶贫,不能单凭一腔热血。为了让农户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黄洞村大胆尝试,多方争取支持,投入120万元,在村党支部领办创办下,自建自营,种植了100亩百香果产业,预计年产量10万斤。

为了帮助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詹敬辉等扶贫干部既当销售员又当送货司机,积极参加各种展销活动推介黄洞百香果,以及线下线上各种渠道销售百香果,助力产业发展增收。“每到星期五,他们一早就进来基地,自己动手打包、装车,一做就是一上午,有时连续几个星期,因为要带太多货,他们饭都没时间吃,打包好百香果就走了。”百香果基地队长叶润秀感慨道:“黄洞村百香果项目能搞起来,全靠詹经理他们的帮助,要是没有他们,我们的百香果都卖不出。”

据了解,2020年9月黄洞村百香果进入摘果期以来,驻村工作队每周带货销售百香果,发动单位干部职工以及亲戚朋友购买百香果。粗略统计,9月至今,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带货销售百香果3000多箱,消费扶贫金额近10万元。目前黄洞村百香果销售收入已达30多万元,预计全年能为村集体带来40万元的收入。

扶贫要扶智 精准施策促脱贫

“现在一年年收入10万元左右吧,有了钱生活就有奔头了。”贫困户董诗龙是村里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在帮扶单位帮扶下,他顺利解决了资金、土地等难题。从2017年起,他年均种植了50多亩黄烟、100多亩水稻,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不仅脱了贫,还盖起了新楼房。

“现在有这样的生活,都要感谢帮扶单位,詹经理他们帮我太多了。”董诗龙告诉记者,自己腿脚不方便,无法像常人一样正常劳作,家里有两个孩子上学,生活的重担压在妻子身上。2015年,妻子患上了胆管瘤,一场手术不仅掏空了家里的积蓄,妻子也不能再干重活了,家里没了收入来源,经济状况急转直下。

詹敬辉知道董诗龙家的情况后,就隔三岔五上门了解情况,不仅帮助夫妇两人进行残疾二级鉴定,还帮他们家改造危房,为两个小孩领取教育补助、购买医保。

扶贫要扶智。2017年,詹敬辉等扶贫干部得知董诗龙有发展产业的意愿,但是缺资金,于是去跟他们宣传“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这是一款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制的金融精准扶贫产品。起初董诗龙还有顾虑,没见过这么多钱,担心到时还不起。在工作队多次解释工作下,董诗龙才打消顾虑,坚定发展产业的信心。

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2017年董诗龙贷款了5万元用于种植黄烟,到期后他按时归还贷款,下半年又帮助他贷款5万元用于发展生产,还通过奖补形式帮助他购买了耕田机和收割机。从2017年起,董诗龙每年收入也有10多万元。如今董诗龙对生活充满期待。他计划着再向银行借一笔钱,继续扩大生产。现在他和银行贷款那边十分熟悉,不用村委会担保,就可以和银行直接联系贷款事宜了。

这一切得益于詹敬辉等扶贫干部的精准施策。针对“五保户”等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他坚持“帮助”为主的策略,协助其申请国家低保、残疾金补助、购买农村医保;针对有劳动能力但家中有困难而致贫的贫困户,他坚持“扶持”为主的策略,通过培训再就业、转移就业、产业激励等方式帮扶他们脱贫。

在驻村扶贫的这几年里,让黄洞村村民特别感动的是,詹敬辉他们不但对贫困户关心,对普通村民也一样热心。黄竹塘村小组组长黄传兴的弟弟因为突然患重病,靠弟媳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生活一下子变得困难,但是他们家的情况又不符合政策标准,不能纳入贫困户。詹敬辉他们得知这情况后,积极出谋划策,不但协调村委慰问黄传兴的弟弟5000元,还前后争取到了两次临时救助,共计帮助近2万元,解决了他们一家的燃眉之急。

“当村民有困难找上门的时候,詹经理他们不会推脱,本着能帮多少就帮多少的心态,去帮助村民。”黄传兴告诉记者,真正感动村民的是詹敬辉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决战脱贫攻坚 践行金融报国

乡村路变宽了,村里变整洁了,村民脱贫变富裕了……扶贫路上,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驻村扶贫干部们的脚步从未停歇,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到扶贫项目落实,从解决村容村貌到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他们始终在“战贫”一线。

“黄洞村是新时期精准扶贫省定贫困村,由韶关市发改局、韶关中行共同帮扶。”乌迳镇宣传委员陈映宇介绍,黄洞村的扶贫成绩,与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的支持密不可分。自2016年以来,以詹敬辉为代表的驻村工作干部团结黄洞村两委班子,下足了绣花功夫,结出脱贫果,对口扶持的26户70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精准扶贫工作先后接受了省、市及当地的考核检查,连续4年扶贫工作均被评为优秀,驻村工作队荣获“广东省2016-2018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詹敬辉2019年也被评为优秀个人。

修复一新的文化礼堂,成为村民活动议事场所、村民活动议事场所、新文明宣传阵地,又是黄洞村精准扶贫的一大创新工作亮点,得到南雄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

“精准脱贫,要‘经得起看、经得起问、经得起算、经得起查、经得起验。’我们扶贫力度不会减,支持三农发展,金融扶贫农业龙头,带动当地农户脱贫,尽全力帮助黄洞村实现经济大发展、村民都致富。”中行韶关分党委书记申建国说。

■采写:新快报记者 刘威魁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