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世界的开平”——摄影旅游自媒体峰会暨第二届沙飞摄影周开平启幕
日期:[2020-11-30]  版次:[A03]   版名:[城事]   字体:【
■11月29日,“世界的开平”——摄影旅游自媒体峰会暨第二届沙飞摄影周在开平市拉开帷幕。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摄




新快报讯 记者夏世焱报道 11月29日,“世界的开平”——摄影旅游自媒体峰会暨第二届沙飞摄影周在“中国摄影之乡”“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碉楼之乡”“华侨之乡”“中国建筑之乡”“世界名厨之乡”“广东红色摄影先驱沙飞故里”——开平市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由中国摄影家协会纪实摄影委员会、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报社、开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的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家,各界嘉宾代表共同参加启动仪式。

中国红色摄影家沙飞铜像雕塑揭幕仪式同期举行。手持“莱丁娜”相机的沙飞雕像在沙飞家乡开平市美术馆揭幕落成。据了解,沙飞铜像雕塑由广东知名雕塑家张子猛先生经过4个月的潜心创作而成,旨在铭记沙飞为中国红色摄影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向一个摄影时代的伟大而平凡的战士致敬。沙飞小女儿王少军,孙子王平等人出席揭幕仪式并为雕塑献花。王少军告诉记者:“能够在沙飞的家乡亲眼见证这一时刻,感觉无比激动。雕像不仅是对沙飞的怀念,也是一种符号,希望沙飞的精神能够传承下去。今年的疫情,我们看到很多的摄影记者深入武汉抗疫最前线,留下了一幅幅生动的摄影作品,他们的精神就是‘沙飞精神’。”

本次沙飞摄影周分为三大板块、三大展区、七大展览,共展出了千余幅摄影作品。在美术馆展区举行的《开平文化旅游全国摄影大展》,《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特别展——黄谷柳朝鲜战地摄影展》,《粤港澳大湾区之明珠记忆——香港澳门老摄影家钟文略、澳门李公剑摄影联展》;在塘口祖宅村网红打卡地的《广东省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摄影展》;在塘口粮仓举办的《岭南无地不春风——成功、李好、张鉴来作品展》以及《大江大河影展》……其中,由中国摄影报策划推出的醉美摄影旅游地联展,以直观呈现的摄影作品展示了包括开平在内的全国二十个县市区的自然地貌、风土人情、建设成就及文化传统,彰显了影像对城市发展的助推作用。

此次摄影周除了丰富的摄影展览外,还有摄影名家分享会、纪实摄影研讨会、摄影旅游自媒体峰会等亮点活动在展览期间同期举行。

旧箱子里翻出抗战老胶片

在开平市美术馆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特别展——黄谷柳朝鲜战地摄影展》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黄谷柳是首位用纪实文学作品反映“南京大屠杀”史实的中国作家。他凭借长篇小说《虾球传》被读者熟知。生前从未将自己视为摄影师,相机在他手里纯属一件记录工具。他去世多年以后,他的家人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700多张他在解放海南岛战役、抗美援朝战争中拍摄的120和135胶片,后经外孙女黄茵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整理出版。此次展出的就是从中选出的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90多幅摄影作品。

2003年,在老房子的床底下,黄茵翻出了这批胶片。当时并不知道拍摄的是什么,后来意外地发现了有一张相片是巴金,黄茵十分吃惊。”我当时还是一名杂志的记者,曾经采访过巴金,所以一眼就认出来了。”后来经过多方核实,黄茵证实了这是外公黄谷柳在随团慰问抗美援朝战士期间拍摄的一批相片。因为时间久远,很多的胶片都出现了刮花和霉点,黄茵找到了专业人士进行修复,并奔赴全国各地,寻找相片中人物的原型。“我想弄清楚每张相片拍摄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这一整理就是十七年的时间。很多时候,当黄茵拿着这些相片找到了画面上的人的时候,对方都既吃惊,又感动,因为战事结束以后,很多人都失去了联系。没想到五六十年以后还能看到自己当初在前线的样子。这样的场景也给黄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希望通过整理这些历史相片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历史。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能够在这样特殊的时间节点,而且是在黄谷柳当时工作的地方进行这样的展览,感觉很有意义。”

三位广东本土摄影师镜头里的岭南故事

开平市塘口镇天下粮仓展区,一幅幅生活化的摄影作品让过往的游客纷纷驻足观看。在这里举行的是《岭南无地不春风——成功、李好、张鉴来作品展》。本土摄影家成功关注着游走在故乡与他乡之间的农民工兄弟姐妹;李好凭借自然天成的“马格南”式的影像观察,傍着大海一拍就是10年;张鉴来则以他质朴的影像一头钻进崖口人民公社,用农事、邻里、乡俗展示岭南大地农耕文明的乡情。

张鉴来现任中山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因其为人随和,容易交往,摄友们都叫他“阿来”。此次展出的作品《乡里》是他将镜头对准自己的家乡中山南朗崖口村,关注这片土地上乡里的生存状态。十多年间,他在那片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按下了十多万次快门。“他们虽无大喜大悲,但那些景,那些情,却真实地反映了中山这几十年来的乡村状态:务实,不求大起大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自己的路。这就是我按动快门的目的。”张鉴来笑着说。

作品《海在低处》取材于中国广东省茂名市沿海的一段海岸线。摄影师李好通过对当地渔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进行长时间的跟踪拍摄,试图以一片海的渔民的困境来反映大海的困境。

“在拍摄中,我从不刻意摆拍,也不那么在意构图和用光。我尽可能让镜头隐身在这些渔民的生产和生活当中,就像他们的渔船和渔网一样存在。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真实状态。透过镜头,我试图呈现的是生活的原本。”摄影师李好告诉记者。

每年的初春到清明,恰逢亚热带地域的甘蔗收割,成千上万的主要来自贵州水族、苗族的农民工像“候鸟”一样拖家带口成群结队,准时来到雷州半岛乡村,帮助当地农场或蔗农砍收甘蔗。摄影师成功从2001年开始便用镜头讲述这个群体的故事,一拍就是十九年的时间。此次展出的专题《砍甘蔗的农名工》就是从上万张相片中精心挑选出来的。

“能深入接触他们是不容易的,只有自己先放下身份,以平等的心态与其交友时才能真正被他们接受。”说起这么多年的坚持,成功有些感慨。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