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向牛致敬
日期:[2021-02-07]  版次:[A08]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刘济荣百牛图局部

■张森霖作品

■杨峻作品

■许鸿飞 野牛

■周建明作品

■朱光荣作品

■卢延光作品

“牛耕田,马食谷……”

这句粤谚一直在传唱,但牛的角色何时出现,已经无从考究。但也说明,牛的形象早已渗透生活的各个角落。

无论是西方的洞穴壁画,还是新石器时期原始洞窟,牛均已成为被表现的对象。

在中国古代以农耕为主的社会结构中,牛成为了主要的生产力,也因此被赋予了各种崇高的精神。但西方似乎有点不同,更多的是彰显力量或作为纯粹动物形象的表现。

唐代韩滉从不同角度画了牛的形象,十分写实,缔造了史上经典之作《五牛图》,而近现代的毕加索也有“类似”的试验,但他更为让人赞叹的是他连续创作了十一稿,手法迥异,几乎呈现了从学院派到后现代艺术的过程。

当然,近现代在牛题材上探索出自己面貌的,也不在少数,例如李可染斋号“师牛堂”、黄胄画牛喜题“俯首”、刘济荣“画牛不吹牛”等,显见文人画士对牛的无怨无悔的高尚品质的敬爱。这也是他们通过对“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表达”的描述和刻画,在平实质朴中诠释出人生大哲理。

这一期,藉牛年到来之际,特别策划牛的美术史,“犇”(谐音奔)往美好生活!

(收藏周刊编辑部)

■统筹:李世云 ■采编:潘玮倩 陈福香 梁志钦

艺术顾问(排名不分先后)

陈金章 梁世雄 刘斯奋 许钦松

梁 江 陈永锵 方楚雄 林淑然

张绍城 卢延光 周国城 李鹏程

许鸿飞 汪晓曙 卢德平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