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递“十四五”开局之年广东好声音
日期:[2021-03-04]  版次:[A03]   版名:[全国两会]   字体:【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细花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中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陈海仪

在粤全国人大代表、住粤全国政协委员启程赴京参加两会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3月3日,肩负新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带着广东人民的期待与重托,150名在粤全国人大代表、部分住粤全国政协委员陆续启程,以饱满的热情奔赴北京,为民履职,参政议政。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放眼全国,开局之年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落地广东,如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着眼民生,如何解决住房难题、加强基础教育、深化医改,织密社会保障网……为了开好本次会议,代表委员们在前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做足功课,围绕上述热点、重点议题,精心准备议案提案,积极建言献策,传递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广东好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细花:

建立乡村振兴学院,定制培养人才

前不久发布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工作,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历年两会热门议题,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也对新时期的乡村振兴工作提出新要求。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细花拟在今年两会期间提交建议,充分发挥乡村旅游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她建议,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乡村振兴学院和文化旅游职业院校,鼓励国内知名旅游高等职业学校通过结对帮扶,为乡村振兴地区定制培养人才等方式支持文化旅游人才培养。

黄细花认为,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当地经济的新增长点和群众收入的新增长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最有效的路径之一。她也注意到,当前还存在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诸多因素。

譬如,在山区发展文化旅游的企业在财税、金融等方面缺少政策支持,影响了龙头文化旅游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基础设施依然是影响乡村地区发展的重要“短板”,公共交通和文化旅游设施滞后,制约了文化旅游的接待功能;产品形态陈旧,业态更新不够,许多地区同质化的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明显下降;保障不足,乡村难以吸引高水平的文化旅游人才。

对此,黄细花建议,在全国创建一批旅游特色村庄,开发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乡村旅游产品,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借鉴利用国债资金建设旅游基础设施等经验做法,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加大对乡村振兴所在村旅游公路、停车场、旅游咨询中心、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对乡村旅游经营户实施改厨、改厕、改院落、整治周边环境进行资金补助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建设一批富有吸引力的专题博物馆,加强和改善文化馆、图书馆建设。

着眼培育乡村旅游人才队伍,黄细花建议,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乡村振兴学院和文化旅游职业院校,鼓励国内知名旅游高等职业学校通过结对帮扶,为乡村振兴地区定制培养人才等方式支持文化旅游人才培养。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

推动内地和香港高等教育双向合作,深大正研究在港办学

如何推进深圳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撑?新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清泉将提交议案,就推动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议题发声。李清泉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框架下,积极推动内地和香港高等教育更高水平的双向交流与合作。他还透露,深大将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正研究在香港设立办学机构。

高等教育交流融合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多元文化交流融合”,例如“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鼓励三地高校探索开展相互承认特定课程学分、实施更灵活的交换生安排等。

“近年来,内地和香港高等教育交流合作速度明显加快,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李清泉介绍,香港高校纷纷在内地设立办学机构。目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经办学,香港科技大学在广州、香港城市大学在东莞、香港理工大学在佛山、香港公开大学在肇庆、香港大学在深圳等地办学也在建设或筹备当中。

李清泉认为,从生源、产业支撑、就业市场、学科水平、师资队伍、国际学术声誉等多维比较来看,广东高校与香港本地高校各有优势和不足。香港高校虽然国际化程度高,学科和科研整体水平较高,但科研成果的转化偏弱,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受限。因此,两地高等教育合作完全有双向互补的空间,应当努力实现双向互补的合作交流格局。

因此,他提出,“在鼓励境内外投资者在粤港澳设立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支持内地高校在香港设立办学机构。这有利于打造内地高校引进国际人才新通道,打造国际交流合作的新平台。为此,需要有人先行先试。”

李清泉说,目前深圳大学正在研究在香港设立办学机构。如果实现,可以发挥深圳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色,就近为香港青年学生提供更多适合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发展的课程,直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输送人才;同时深港青年共同学习和深入交往,有利于港澳青年对国家的理解和认同。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中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陈海仪:

建议立法破解婚姻纠纷中孩子探视困境

夫妻闹矛盾,抢夺、藏匿孩子的戏码频频上演。明明是双方共同的孩子,想见一面为何这么难?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广州中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陈海仪建议,通过立法明确,对阻拦探视孩子的情形,法院可以发出禁止令,甚至撤销监护人资格。

近年来,在婚姻家事纠纷中频繁出现未成年子女抚养、探视困局,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成长。陈海仪介绍,2020年广州法院审结5142件离婚纠纷案件,933件涉抚养权、探视权纠纷,其中涉及到未成年子女抚养、探视问题的案件中,超过八成都存在父母一方或双方都有将未成年子女私自带走过不让对方行使监护权等情况。

“根据2015年至2019年广州、深圳、武汉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普查数据显示,青少年有40%的心理问题来源于父母的婚姻以及家庭的关系。”陈海仪说,在某极端案件中,父亲一方为了不让母亲看到孩子,孩子从6岁开始就被改名换姓、辗转寄养在不同的家庭和寄宿学校,甚至被送到国外,长达8年未能见到母亲,在法庭主持下也认为母亲狠心而拒绝见面,母子关系难以修复。目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不得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有原则性规定,但缺乏预防与矫治处罚的配套措施。

对此,陈海仪建议,将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阻拦抚养、探视行为列入家庭教育不当行为中,并对干预措施予以立法规范。同时应赋予家庭教育法进一步保护未成年子女合法权益的“牙齿”,增加预防并惩治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的国家保护干预措施。

陈海仪还建议,民政部门对于申请协议离婚的夫妻,在冷静期内应给与相应的提示告知。有未成年子女的离婚夫妻,必须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方式、抚养费用、教育方式、探视安排等作出明确的约定,并且作为民政部门冷静期内重点考量并重点调解的内容,以避免离婚后因孩子抚养、探视产生一系列纠纷,影响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通讯员 李世卓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