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笔墨当随古代”应是当随传统
日期:[2021-03-21]  版次:[A11]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清 王原祁 山水 天津博物馆藏

■清 王时敏 江山秋色图 旅顺博物馆藏

著名美术理论家陈传席:

编者按

由于山水画遭遇了现代化社会剧烈变化的冲击,使得历经前年发展的图式始终备受争议,甚至不少人以时间作为节点,把过去等同了传统,把传统等同了守旧,甚至盲目认为时间上的未来就是先进,致使不少人忽略了中国画中,传统部分的精髓。当然,也有画家坚持传统中的图式与笔墨,例如广东省青年美协副主席姚涯屏,他认为,“不能用‘进步’和‘超越’这种覆盖式的表述来谈论艺术,以为一种新理论诞生了,它就完全战胜了以前的理论。这是粗暴的‘艺术进化论’。艺术不同于科学。回头看那些古老的艺术作品,我们更多的是汗颜。”而著名美术理论家陈传席也曾在书中写道,“清代画道衰落,‘四王’一系并没有创造出宋元那样的高峰,可能和他们笔墨未随古代有关。”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中国美术史上,宋元绘画为两大高峰,我在《中国山水画史》一书说宋代的绘画史“从保守到复古”。元朝初,赵孟頫就力排“近世”,而极力倡导“复古”,他把“古意”列为绘画审美的第一标准。从此,以“古”为“高”,称为“高古”。以古为雅,称为古雅。

历史上的“复古”大多是学习古人的精神,以去除当时的浮华风气,以创造出更优秀更实在的时代或艺术,而不是重复古人的形式。相反的,韩愈还提出“陈言之务去”“务去陈言”,他是以“复古”为武器,扫除六朝的浮艳之风。北宋复古的青绿山水也远比以前的青绿山水要充实丰富得多。元人复古学五代的董巨,显然也不同于董巨,而创作出元人的特点,元人的绘画也正是继五代之后另一高峰。

“笔墨当随古代”,其实是当随传统,但是古代的传统,而不是现在的新传统。因为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所以,我提出“笔墨当随古代”以对之,以强调之。

石涛说的“笔墨当随时代”,似乎也是质疑的提法。石涛的笔墨就没有随“时代”,清初的时代笔墨是“四王”一系,他就没有随之,相反对“四王”一系笔墨不敢越“南宗”一系雷池而大加嘲讽。他说“画有南北宗,书有二王法……今问南北宗我宗耶,宗我耶。”“万点恶墨,恼杀米癫,几丝柔痕,笑倒北苑……”这都是针对“当代”的流行笔墨而言的。

清代画道衰落,“四王”一系并没有创造出宋、元那样的高峰,可能和他们笔墨未随古代有关。“四王”口中说的是学古代,画论中也提古代,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学古代。王时敏学的是和他同时的董其昌,后“三王”学的是王时敏和董其昌。他们所谓学古代其实都是学董。从明末的董其昌到王时敏,再到王鉴、王石谷、王原祁、再到“小四王”“后四王”,都是“笔墨随时代”的,不是逆向学古代,而是顺向学时代(当代)。当然,“随时代”“学董”也未尝不可,这和他们不善学也有关。

(据《北窗臆语》)

语录

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已故著名画家李可染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