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因地制宜找“富矿” “希望工厂”助产业升级
日期:[2021-03-31]  版次:[T18]   版名:[乡村振兴]   字体:【
■杜求卿(中)在菲牛蛭养殖孵化基地与游客畅谈。

■肇庆市广宁县洲仔社区富源村小瀑布。

■肇庆市广宁县洲仔镇党建文化小广场。

中山市人大办驻肇庆市广宁县洲仔镇洲仔社区第一书记杜求卿:

三月春风催人早,正是农忙备耕时。连日来,肇庆市广宁县洲仔镇洲仔社区的村民们正抢抓时机,积极开展春耕备耕工作,田间地头处处都是村民忙碌的身影。看着这一切,杜求卿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微信:“总能感动你我的纯朴农民。”

回想起2016年初到镇洲仔社区的情景,身为中山市人大办、市总工会和市人民医院驻广宁县洲仔镇洲仔社区联合扶贫工作队队长、洲仔社区第一书记的他感触良多:“曾几何时,这里连一盏路灯都没有,如今已是条条小路明灯照;曾几何时,我们在农村耕田都是用牛的,如今牛已鲜少可见,处处是农机开耕。这就是乡村振兴的一个微小缩影吧”!

声音

乡村建设要因地制宜,既要照顾当地农民的感受,还要体现他们的需求。

紧紧抓住村民的需求以及村民能够做的事情开展产业帮扶工作。

——杜求卿

因地制宜 贫困村变美丽乡村

杜求卿犹记得2016年4月刚来到洲仔社区的情景——社区路况差,连一盏路灯都没有。经过讨论,扶贫工作队在洲仔社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路灯。

总投资31万元的洲仔社区路灯工程项目于2016年12月建成亮灯,83盏路灯覆盖墟镇主要干道和墟镇至洲仔中学、洲仔中心小学两所学校的主要路段。

路灯亮了,村民不用再摸黑走村路。这一盏盏的明亮灯光,还照进了村民的心底。杜求卿说,路灯建好后,村民和扶贫工作队的心也靠近了不少,这件民生小事也更坚定了他要为村民多做事、做实事的决心。

“乡村建设要因地制宜,既要照顾当地农民的感受,还要体现他们的需求。”杜求卿说。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洲仔社区建设了“洲仔镇党建文化广场”“都塘文化小广场”等十多个文化小广场, 并配上群众体育设施;完善了社区部分道路硬底化,修建了方便村民耕作的泥土机耕路,还帮忙为村民开通了网络信号。如今的洲仔社区一跃成为了“2020年广宁县十大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杜求卿深谙这个道理。“当前脱贫攻坚任务已经完成,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为村民们打造一个‘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宜居乡村。”杜求卿说。

养殖菲牛蛭 打造“一村一品牌”

建设宜居乡村,需要因地制宜。

杜求卿认为,在产业振兴方面更需要因地制宜。杜求卿说:“产业振兴如何因地制宜?那就是紧紧抓住村民的需求以及村民能够做的事情开展产业帮扶工作。‘养殖’是能产生效益的最直接项目。”

这里不得不提洲仔社区的“吸金神器”——一种叫菲牛蛭的蚂蟥。

2019年6月,在中山市人大办驻洲仔社区联合扶贫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洲仔社区与一家生物医药公司签订战略协议,采取“公司+社区+贫困户+合作社”模式,由社区集体建设菲牛蛭养殖场,村民实施养殖,公司培训养殖技术。第一批的菲牛蛭给社区带来了十多万元的收入分红。

为了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杜求卿的带领下,扶贫工作队又对现有的菲牛蛭孵化和养殖项目进行转型升级,走“孵化-养殖-开发”的路子,同时以“一村一品牌”项目为目标,把养殖基地建设成“种植、养殖和游学一体化”的示范基地。

除此之外,扶贫工作队还建立起长效扶贫机制,打造光伏发电项目。至2019年年底,共投入近167万元,建设四期光伏发电站,进一步保证了集体收入稳步增收。

扶持特色产业 筑牢返贫防线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杜求卿看来,因地制宜还在于结合当地现有资源,扶持特色产业发展。

“洲仔社区根据本地种植竹子的传统,发展麻竹笋产业。如今已初具规模,现已有3000亩以上的麻竹笋专业种植基地。”说起这个麻竹笋专业种植基地,杜求卿一脸自豪。

为了进一步扩大“造血”功能,洲仔社区还引进了竹子加工产业。由中山各方筹集资金100万元的广宁县洲仔镇富足竹制品厂于3月底正式投产。

据杜求卿介绍,这个工厂共950多平方米,用三个月时间建设完成,并且作为洲仔社区的集体资产承包给私人经营者,每年6万元的租金成为集体固定收入。

杜求卿表示,洲仔社区有着丰富的竹子资源,许多村民都有过加工竹子的经验。竹制品厂投产以后,社区不仅有了收入,村民还多了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机会。“对于村民来说,这个竹制品加工厂,既能筑牢脱贫户返贫的防线,还是一个助力乡村振兴的‘希望工厂’。”杜求卿说。

重用人才

让农村真正“活”起来

身为美丽乡村,除了要有宜居的环境,更要有“人气”。在杜求卿看来,人是美丽乡村的“活水”,有了“活水”农村才能真正“活”起来。

他进一步解释说,乡村的人才有其独特性,因此,要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返乡创业青年提供全方位服务,使他们回来后更加热爱农业、热爱农村、心系农民。这样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又能为农村带来朝气蓬勃的新气象。

而这份热爱,在杜求卿身上同样展露无遗。对于坚持了五年的事业,他心中只有感恩。他说,回头看扶贫道路上取得的各种成果,一切都很值得。“我和我的队员们都很庆幸参与了这个伟大事业中。通过党建、产业、就业、教育、健康、新农村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帮扶,洲仔社区正变得越来越有活力。如今,洲仔社区里的各个项目进展顺利,筑牢返贫防线的措施有了,乡村更美了,乡亲们的笑容也多了。乡亲们的文明素质、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也因此获得大大提升。”

看着农机在水田里来来回回运转着,发出轰轰轰的声音,杜求卿信心满满地说:“感恩党的乡村振兴政策逐步落地见成效,村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美琪 / 责编:梁胤馨 / 美编:赖方方 / 校对:王萃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