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东莞拟将松山湖科学城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日期:[2021-04-23]  版次:[G04]   版名:[新东莞]   字体:【

三大规划出炉

新快报讯 记者杨英杰报道 4月21日上午,东莞召开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政策发布会,解读《关于加快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重磅发布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功能规划和空间总体规划纲要。

松山湖科学城是新时期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战略平台。东莞提出,要举全市之力,聚八方之智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

五个工程支撑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

发布会现场,东莞市委常委、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对《若干意见》进行详细解读。

去年10月,东莞市审议通过《若干意见》,提出松山湖科学城将围绕打造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粤港澳合作创新共同体、体制机制创新综合试验区四大定位,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同时,提出松山湖科学城的重点任务,可以概括为“五个工程”: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发源地、创新人才集聚地、知识产权示范地、科学人文宜居地。

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工程为例,东莞将加快中国散裂中子源建设,积极争取一批国家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逐步形成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中度和显示度;高标准建设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华为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平台,有序构建一流实验室体系;加快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建设进程,促进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取得新进展。

在打造新兴产业发源地方面,东莞将抓住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创新链与产业链交融、科技企业培育、生产性服务体系等重点,汇集新兴产业集群;在创新人才集聚方面,通过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建构国际化科研人才交流平台等手段,促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聚集;在建设知识产权示范地方面,主抓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知识产权保护2个关键;在营造科学人文宜居地方面,通过融入大湾区交通生活圈、加强文化、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的供给,创造更加优越的综合环境。

“《若干意见》的出台,吹响了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冲锋号’,为松山湖科学城开启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刘炜介绍,为促进《若干意见》的实施,东莞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东莞还与中科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组建高规格专家咨询委员会,向“最强大脑”借智借力。

三大规划出炉

描绘未来科学城的新蓝图

未来,松山湖科学城将建成什么样貌?

发布会现场,松山湖管委会总工程师吴敬军发布并解读松山湖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科学功能规划、空间总体规划纲要,从顶层设计、科学专项规划、空间支撑三个方面,描绘松山湖科学城的蓝图。“我们要将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未来城市的示范。”吴敬军表示。

创新链和产业链,是松山湖科学城顶层设计的“鸟之两翼”。接下来,松山湖科学城将依托散裂中子源等大装置、大平台高端创新资源,重点突破材料、信息、生命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7大产业,打造湾区先进制造核心引擎。

在科学功能方面,东莞提出构建松山湖科学城的实施框架。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创新全链条及“重大科技设施、重大科研平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型龙头企业、高端创新人才、高品质城市配套、一流创新环境”8个创新要素。围绕这个蓝图,东莞在创新链和支撑要素两方面谋划了10大重点建设内容。例如在科技型龙头企业培育上,东莞将加大对一批龙头企业的资源倾斜,破解关键技术问题,在前沿领域率先抢占技术制高点。

在空间规划方面,松山湖科学城北接松山湖,南靠巍峨山,将塑造背山面湖的山水生态城市格局。

“未来的松山湖科学城,将呈现出‘半城山色半城湖’的迷人风貌。”吴敬军说,科学城规划“北湖南山,一核四区”的城市空间布局,以大装置集聚区为核,布局大学院所、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命科学产业、莞深科技成果合作“四区”,实现科教、科研、生活、生态有机融合。

其中,在城市中心,则规划了北部产业服务中心、中部城市服务中心、南部科学服务中心。科学城还优化住房、教育、医疗、交通、公园绿地等民生配套,到2035年,人均公园绿地12平方米,80%以上的市民出门300米就能进入公园绿地。

七大方面集中发力

一揽子政策激发科创活力

为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松山湖科学城创新发展,今年3月,松山湖管委会印发了《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关于加快松山湖科学城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提出加强源头创新、加快产业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营造科技创新环境、加快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加强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配合、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发展壮大科技服务业等十大政策意见。

以此为统领,松山湖管委会将围绕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科技人才、科技金融、营造创新环境等七大方面集中发力,搭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集聚科技创新全要素的科技计划体系,实施一揽子科技政策,全面激发科学城的科创活力。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