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平安普惠“有温度的金融”,守护你的金融安全
日期:[2021-04-26]  版次:[A13]   版名:[财眼周刊]   字体:【

金融服务不再是冷冰冰的,而是像你身边的老朋友一样陪伴左右,让你感受到温情与暖心。数字金融时代,日益精细化的客户需求,“有温度的金融”服务成为趋势。中国平安集团以“初心、爱心、暖心、安心、舒心”为主的“五心服务”,深入诠释了何为“有温度的金融”,开启了金融服务有温度的新时代。

作为平安集团联营公司陆金所控股旗下零售信贷服务平台,平安普惠利用AI等技术打通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为用户打造“更有温度”的信贷服务。一边优化线上流程,大大提升了客户的贷款体验,一边利用AI等技术为客户匹配线下咨询服务团队,带来了更便捷普惠金融服务。

不仅如此,平安普惠“有温度的金融”还体现在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上。早在2018年平安普惠就启动金融消费者“维C行动”项目。今年一季度“维C行动”在全国共开展123场维C行动线下教育活动,有效宣导教育人群超过20万人次。平安普惠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客户提供有温度金融服务是平安普惠的初心,一直以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都是平安普惠战略发展的核心驱动要素。

然而,国民金融素养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更多有担当的金融机构长期践行。今天,平安普惠广东分公司联合新快报推出的特别报道,将从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谈一谈如何保护你的金融安全。

1.防止信息被过度收集,关闭非必要权限

一般而言,金融APP都是向用户申请开启权限来收集相应的个人信息。如“相机”权限用于拍照录像、人脸识别等;“位置”权限可以获取精准地理位置、基于位置的智能推荐等。

平安普惠广东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建议,市民在使用金融APP申请“打开权限”时,可根据其对目的的介绍或相关业务功能特点,简要分析和判断该权限是否与具体功能有关联。“如果并没有关联则可以选择不打开该权限,如果APP强制要求用户提供无关权限,则需要考虑是否继续使用该APP,防止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

2.不要轻信中介,信息可能被贩卖还可能被骗

“花钱就能消除不良征信污点……”市场上充斥着诸多所谓征信修复中介,通过伪造信息等欺瞒银行,美其名曰帮助客户消除征信污点。

然而存在诸多风险。其一,有泄露用户金融信息的风险,在网络中不少个人金融信息被这些中介明码标价“售卖”。其二,不乏一些中介机构打着为用户修复征信的幌子发展下线,收取不菲费用后跑路,用户的钱也只能“打水漂”。

除了可能面临财产损失外,平安普惠广东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用户盲目委托中介公司修复征信,可能也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近年来,部分公司采取恶意篡改信息、提供虚假材料等违法手段来获取银行信任,或是假扮当事人应付银行或监管部门,这一行为更是要承担相应的违法责任。

3.不使用的金融APP,要及时注销

根据近期新快报记者的网络调查,只有一成不到网友在不使用金融APP后会及时注销。由于很多用户在不使用金融APP后没有及时注销账户,个人数据也一直“躺”在账户中。

平安普惠广东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建议,金融APP的“设置”功能中都有账户注销功能,点击注销的同时也要注意需要点击删除账户数据,才能确保个人金融信息被及时删除。

4.不乱晒图,不要随意丢弃个人金融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用户要注意保护好个人金融信息。平安普惠广东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建议,注意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随意在网上晒含有身份信息的照片、发送地理位置;不要随意丢弃刷卡签购单、取款凭条、信用卡对账单等,如果一旦写错的金融业务单据,不可随意丢弃,以防不法分子捡拾后查看、抄录、破译个人金融信息。 (许莉芸)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