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杨匏安:公忠不可忘
日期:[2021-05-13]  版次:[A08]   版名:[时政]   字体:【

“归意能无动?公忠不可忘”“借次清霜坚傲骨”,在杨匏安旧居陈列馆的杨家祠巷道两侧墙壁上,木刻着他所写的诗词,充满了慷慨坚定的革命豪情,可以引领我们去读懂杨匏安对真理正义矢志追求,对革命事业忘我牺牲的一生。

■新快报记者 邓毅富

少年学霸追求真知

杨匏安自幼好学。小学毕业后,家里卖了田地,杨匏安跟亲戚来广州,考进两广高等学堂预科,即现在的广雅中学。该校礼堂中仍悬挂着一副张之洞撰写的楹联:“虽富贵不易其心,虽贫贱不移其行;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杨匏安深受熏陶。

1915年,杨匏安东渡日本求学,他受堺利彦、河上肇等日本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开始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

1918年初,杨匏安举家迁往广州,落脚于广州越华路司厚街的杨家祠,在这里,也迎来了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与李大钊并称“南杨北李”

杨匏安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的理论家,他最早在华南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与李大钊并称“南杨北李”。

1919年,杨匏安在广州西关的私立时敏中学任教,兼任《广东中华新报》记者。1919年6月底至12月底,《广东中华新报》在“世界学说”栏目共刊登了杨匏安的40多篇译述文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和剩余价值理论,涵盖了马克思学说的全部内容。其中,《马克斯主义》一文,在《广东中华新报》上连载19日。这篇文章,与李大钊的名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差不多同时问世。杨匏安在文中热情地赞扬马克思的《资本论》是“社会主义圣典”,指出“现在之社会状态,实劳动者奋起革命,以求改造之时期也”。

正是有了杨匏安这样一批撒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火种的“播种者”,才改变了国人的思想意识和传统观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路向。

杨家祠成革命活动基地

杨匏安1921年入党,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53名党员之一,也成为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

杨匏安居住的杨家祠是广州党组织早期活动的重要地方。广州共产党小组成立后,在杨家祠内办起了“注音字母训练班”,培养从事基层宣传工作的干部。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杨家祠成为大会的总后勤部。三大代表瞿秋白曾一度在杨家祠居住。6月15日, 瞿秋白在《新青年》季刊上发表《国际歌》歌词,并在杨家祠教唱。

杨家祠的革命活动包括: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活动点中共广东区委活动场所、黄埔军校招生时应考的中共党员报到处、省港罢委员会给罢工工人发放各界捐款处、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邮寄广东团委收件处、中共三大筹备联络处、外地来穗中共党员临时住处、外地来穗中共党员医疗点等。作为杨家祠主人,杨匏安做了大量的工作。

1931年7月,杨匏安在上海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拘押在龙华监狱。蒋介石曾亲自出面劝降,杨匏安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从参加革命起,早就置生死于度外,死可以,变节不行!”最后,蒋介石下令上海龙华伪警备司令部就地枪杀,时年35岁。

“为官清廉,一丝不苟”的模范

杨匏安在国共合作时,身任国民党组织部秘书和代部长等要职数年,每月有300大洋薪俸,除了生活费外,他全数上交给党。

1924年,省港罢工委员会分发一笔捐款给罢工工人,麻袋里遗落下一个两毛钱的银币,被孩子们拿来玩耍。杨匏安发觉后立刻教育孩子说,这是公家的钱,一分一文都不能拿来玩,叫他们立刻送回委员会去。

1926年4月,广东党组织建立了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检查委员会,杨匏安担任区监委委员,这是中共建立监督机制的最初尝试。1927年5月,中共五大成立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纪律检查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杨匏安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

为了弥补家用,他除了加紧写作和翻译外,还帮助家人推磨做米糍,让他的母亲和小孩上街叫卖。

杨匏安被捕后,在给家人的诀别信中,他说,知道自己处境很危险,难免要为革命而牺牲。告诫家人不要麻烦组织,如果在上海难以生活就回到老家去。周恩来同志曾对杨匏安高度评价,他说:“杨匏安为官清廉,一丝不苟,称得上是模范!”

(参考资料:杨匏安故居陈列馆资料、杨匏安子女回忆录资料等)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