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米闹的死胡同
日期:[2021-07-04]  版次:[A15]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米闹作品

■朱涛(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会员)

米闹是第一批获得兰亭奖的书法家,也是第一批用书法改变自己命运的人。米闹的三次转折都是与书法有关,第一次是1995年,经过多年的摸索,米闹第一次在全国第六届书法展获奖,也正是因为这个奖项,他告别了艰苦的工厂环境,从一线的工人调到焦作矿务局。第二次是2002年,他获得首届兰亭奖,当时市领导说:“焦作市的单位随您挑,您愿意去哪?”米闹选择了去文联,实现从工人向干部的转变。第三次是2007年,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换届,他当选为河南省书协副主席,成为一个书法专业的“权威”人士。

三次人生命运的选择,使米闹走进了一个死胡同。

在艰苦与安逸面前,他选择了安逸。生活就是一种体验,一个工作在生产一线的工人,虽然环境很艰苦,但却是在用双手创造价值,你能够体会到劳动给你带来的艰辛和磨难,如果你同时又爱好书法,那日久天长,这种艰辛和磨难终究会融入你的书法。而米闹却选择了清闲舒适,没有了艰辛、困苦,字里行间自然都是“甜蜜”,而这种甜蜜却完全不同于大家豪门的甜蜜,是他从古人那里“偷”来的。如果说字如其人,面对他“创作”的书法,有哪一幅是他人生的写照?又有哪一幅是他真情的宣泄。

在知识与技法面前,他选择了技法。告别了工厂,他可以上班写字,没人管。而书法所书写的内容大多是文人的诗词歌赋,照说应该利用这个机会恶补一下文化课,让自己的书写更能够表达心声。遗憾的是,先天不足的米闹却偏偏选择了他最拿手的技法,从楷书、章草、小行书、草书,甚至还发现了“在舔笔的时候,把笔锋稍微舔弯一点,微微往上翘的样子,这样写起来特别顺手,线条的质感也强,也有了弹性,而且转折异常方便,线条粗细变化得心应手”的秘密。他真的把自己当成了书家,就是临帖,他也不会通临,去熟习掌握全文的意思,研究书法与文章的相关性,而是“逮住哪是哪,无论什么次序,反正我觉得临帖的目的是学技法”。最终,他走上技法的“高峰”,却还是站在文化的起点。很难想象,如果离开了《人间词话》《世说新语》《古今诗话》,离开了《书家必携》,还能再创作什么?

在欲望和满足面前,他选择了满足。米闹从一个工人成长为公务员,他很满足,没有什么欲望,除了写字,他什么都不会。而正是这种满足,“谋杀”了他艺术创作的原动力。他的成功,是因为他在十分艰辛的环境中而发愤学习书法,他成功后,又恰恰是在十分优越的环境中放弃了学习。他成功前,书法是艰苦劳动之余的一种学习,也是他人生的一种追求。而经过三次选择后,他开始研究如何投稿参展,怎样拿奖,研究“色纸时代”,研究钤印要“宜少不宜多、宜小不宜大”等参展技巧,书法一渗入这种功利性,就停止不前了。

历代书法大师,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他们都致力于做学问、治国安邦,从来不以书家自称,甚至你说他是书法家,那是对他的低称,书法只是一个工具,是他们人生思想和情感表达的工具。即使是一个艺人,也会努力学习,打通诗书画印,流芳千古。一个不思学习的人,最终只是一个书匠。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