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何俊华谈山水创作:继续描画大山大河 希望激起更多人对祖国的热爱
日期:[2021-07-11]  版次:[A14]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云图 1985年


■红军不怕远征难

■挺进大别山

谈到兴致处,现为广东省文联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的何俊华让助手把自己的巨作一一铺盖在地面,让记者一一观摩,目测两三百平方米的太和堂展厅,顿时被他的近十幅丈二尺寸的巨幅山水画所占据,俨然一场“山水画的盛宴”,记者逐步走近,巨幅山水的细节也逐渐映入眼帘,“等我再画一批,就要办一个大型展览,全面呈现自己在山水方面的探索。”近日,他在天河大院办了个展,谈及自己对山水创作的思考,他表示,“继续描画大山大河,希望能激起更多人对祖国的热爱。”

何俊华

1962年生于广州,广州美术学院艺术硕士、国家一级美术师、广东省文联委员、广东省关爱艺术家公益促进会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荣誉主席、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广东岭南美术院副院长、广东省直机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黎雄才老师跟我强调中锋落笔

收藏周刊:这次展览较全面地呈现了您的山水作品,艺术面貌的前后变化感觉很大。

何俊华:我十几岁的时候,通过机关大院的邻居认识了美院的几位老师,其中有周大集先生、李正天老师等,早期我画水彩、油画多,也是因为这样,有了扎实的造型基础与色彩感觉,后来又认识了广东画院的李云先生,被他的中国画所感染,开始了对中国画的尝试,从西画的严谨到中国画的写意,我感觉后者让我越画越过瘾,后来还认识了黎雄才、陈金章等老师,我经常把画完的作品拿给他们点评,有时候黎雄才老师还会亲自帮我修改,他们经常跟我强调要以线条创作,甚至只用中锋落笔,后也受到李国华老师的指导。所以,在不同阶段,跟了不同老师学习,也使得我的创作面貌多样。

收藏周刊:不少人不太愿意谈自己年轻时的作品,您怎么看?

何俊华:我愿意拿出来分享,一方面是希望给年轻人一种激励。让他们相信,只要认真去画,总会取得好成绩。另一方面,将自己不成熟的作品展现在人们面前,直面自己曾经走过的路,总结也好,怀旧也罢,这样才会有进步。敢于面对事实,我认为是一个艺术家必须具备的本色、一种道德精神。

收藏周刊:据了解,《云图》是您早期作品,这幅作品也是您创作长江题材的开端?

何俊华:《云图》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当时黎雄才先生和我说过一句话,他说:“广东人总是画自己家门口的东西,年轻的学生应该走出岭南,选择一些祖国的大好河山去深入描画。”

黎雄才先生的话,给我很深的影响。况且我本来就喜欢大山大岭、大海大河,尤其喜欢长江。长江奔流不息的江水,好像一曲交响乐,一直激荡在我心中,激励着我前行。对长江几十年来的追寻,怎么画都画不尽,每一次画都有不同的变化。

当年感觉气韵生动

现在看觉得有点草率

收藏周刊:您一开始对长江题材的创作有怎样的思考变化?

何俊华:1985年,我第五次到长江写生。当时是和三四个同学一起,来到瞿塘峡附近。在一场暴雨过后,江面上的云,一层一层地扑面而来,给人一种很奇异的感觉。有点像黄山的云,但也有别于黄山的云,毕竟它是在峡江里面,在江面腾空而起,就像孙悟空在腾云驾雾。

《云图》成画初稿,只有二三十公分。我觉得不过瘾,有同学就建议,不如用大纸把这种景象画出来。我欣然响应,在数易其稿后,一气呵成了这幅四尺整纸的《云图》。这也是我第一次画这么大幅的画。

我后来去过多次长江,也画过很多长江的景象,然而以云为主题的图像,再也没有画过。《云图》是唯一一幅,它是我早年的一次绘画探索,也是一种生活足迹。

收藏周刊:现在回看,当时的创作心得如何?

何俊华:年轻时的错觉画法是带着稚气的。用皴笔法画奔腾的江水,当时自认为很潇洒,但是思想成熟以后,我是绝不敢再用同样的笔法再现江水的。树的布局穿插亦不合章理技法的要求,“拖泥带水”(注:国画技法)的云层,虚与实的关系,现在是再也不会这样画了。

年轻时的冲劲,一挥而就的画面,肯定欠周详,然而可贵亦是在此。画的过程很畅快,自认为已经达到气韵生动,墨分五色,在这一瞬间跃然纸上,这是我当时的心境。现在回头看,觉得有点草率,但是这种草率往往就是我们天真烂漫的一面。现在的年纪和心态肯定画不了这样感觉的画。

收藏周刊:为何现在不再画类似的题材?

何俊华:专业山水画家里,擅长画“云”的有很多。远的,比如范宽、董源、李成、倪瓒、龚贤、王原祁等,近代的张大千、傅抱石、赵望云、刘海粟、陆俨少、何海霞、宋文治、赖少其,岭南画派的黎雄才、关山月、陈金章、梁世雄、李国华、林丰俗、郝鹤君、陈章绩、刘斯奋、许钦松、李劲堃他们对云的描绘都是独具风格的,大师们在宣纸上只是轻轻地用水破墨又或是墨破水的一段,就将云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我们的师兄,原广州军区空军政治部的当代著名山水画家庞泰嵩先生,他对云的描绘从无骨演变到有形有骨,又上升到另一个层面。这几位老师对云的表现,都有他们独到的心得,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我自认为无法超越他们,所以对云的探究也止步于此。

高楼是生活中的过客

把眼光放到河山之中

收藏周刊:在您看来,笔墨该如何随时代?

何俊华:时代在不断地发展,我们要与时俱进。我们已经发展到另一个阶段,就不可能再回过头去按古人的技法去画,那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古人作画多用绢和熟纸,熟纸不化水,可以慢慢地去勾勒、堆积,表现出一些很细节的部分。他们描绘云,会先用淡墨淡水,轻轻地将云勾现,然后用积染法,在云边层层加墨,将白与黑层层堆积出来,这样画出来的云,会让人感觉很优雅,而我创作“云图”时,笔下的云没有刻意的堆积,也没有把它画成江面上一模一样的云层,因为当时很激动、很感慨就大胆地去画,有种一挥而就的感觉,云随心走。

收藏周刊:很意外,身为广东人,您的笔墨目光却投向了长江。

何俊华:作为生活在广州的艺术家,我的用笔和题材好像与城市有点脱节,一方面是因为比起现代的建筑物,山水、蓝天、白云对我更有吸引力;另一方面,我认为高楼大厦只不过是我们生活中的过客,而不是永远的栖息地,所以我愿意把眼光放得更遥远,放到更开阔的祖国的河山之中。

笑谈当日长江云,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此时的心境,我会用“不尽长江滚滚来”。有年轻人问过我会不会退休,我的答案是不会。时至今日,我或许曾经在艺术上取得一些成绩,但这还不是我的终点,我会继续前行,就像长江一样奔流不息。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描画祖国的大山大河,也希望能激起更多人对生活、对艺术、对祖国的热爱,这亦是我的愿望之一。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