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梅社大讲堂”陈永锵开讲:家国情怀本身就是一种爱国主义
日期:[2021-08-01]  版次:[A13]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梅社大讲堂”第一讲由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陈永锵主讲

■梅社石刻。

■陈永锵 体直色正岭南花

2021年7月29日,“梅社大讲堂”第一讲“梅社精神与爱国主义的传承”,在广州纯阳观梅社书画院举行。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岭南画派纪念馆名誉馆长、广州梅社社长陈永锵,为现场近百名艺术创作者和各界听众,分享了自己对岭南画派品格及梅社精神等的看法。他说,90多年前,梅社基于大家的共同爱好和强烈的家国情怀自然而然形成,开放包容、务实创新、关怀民生,这些岭南文化的品格也一直在艺术创作中延续发扬。而“家国情怀本身就是一种爱国主义”,“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是最重要的”。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画画的过程就是人生的过程

收藏周刊:当年漱珠岗曾有漫山梅树,岭南画派在广州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梅社,也建于此。而梅社的首任社长,正是岭南画派先驱高剑父。您能否结合当年,谈谈岭南画派的品格?

陈永锵:今日梅社大讲堂开讲,诸位冒着风雨前来,让我想起古人说的一句话:最难风雨故人来。大家都是好朋友,都是从风雨中走过,人生实不容易。而今天,其实我也不敢说“开讲”。我战战兢兢。我只想与你们分享若干感受。

让我们从梅花讲起。千百年来,这种我们本土的植物,以其坚韧、谦卑、不争,成为中国文化人的象征。郑板桥诗言,“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梅花在我心目中很重要,对我成长起了很大作用。梅社,当年也是基于大家的同样爱好和强烈的家国情怀而诞生。大家同在梅花树下畅谈、创作,继而结社,它是岭南文化自然而然的结果。不拉帮结派,不居高临下。我们梅社要保持这种风格。

我对梅社的历史研究,实话说是很肤浅的。但可以说说高剑父。“上马杀贼,下马赋诗”,高剑父提出“艺术救国”、“为人生而艺术”,很重要。艺术家画画的过程,本身就是人生的过程,我们应该为人生而艺术,而不是为艺术而艺术。当年高剑父目睹清廷腐败、外强入侵,深感知识分子不应只待在象牙塔中,应走进民间、关怀民生,这也是岭南画派的基础理念。

岭南文化的品格,我觉得与众不同的还有四点:开放、包容、务实、创新,务实这点尤其重要。广州历史悠久,一直秉承开放,五湖四海人士在此互相包容,共谋生存,生存是一种务实,而要生存,也要创新——我们的画风也凸显了这些特点。

重要的是亲身体验

而不是屈从于概念

收藏周刊:我们看到您今天还专门带了一本书来,这是什么书?

陈永锵:《狱中书简》,德国女革命家卢森堡在监狱中写的。她认为,人的一生遭遇许多困难,实属正常,但要善于将注意力转向观察大自然,这样就不会那么痛苦。望着监狱外面的天空,她写道:“漆黑的夜幕美丽、柔软得像天鹅绒,只要你能正确地看待它。在狱卒沉重、迟缓的步履下,潮湿的沙砾所发出的吱吱声,也像在低唱浅吟一首短小悦耳的生活之歌。只要你懂得如何去听。”

这本书对我人生影响很大,提醒我不要钻牛角尖,多看大自然。贝多芬也说,希望艺术家多去树林走走。我们如何鼓励年轻人去学艺术?不是说都要成为大艺术家,最重要的是要明白生活中不缺少美,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好的事物,需要去发现。一个人学会了热爱美、热爱生活,就会热爱社会、热爱人民和国家,变得善良。

而且,人生重要的是自己亲身的体验,而不是活在别人已经设定的概念之中。这里又说到梅社,她对岭南画派所起的积极作用,并非刻意,而是大家各自走自己的路去努力,不用个人观念去规范他人的行为和艺术——每个人都努力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

爱国应从热爱自己的生命开始

收藏周刊: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那么,个人的艺术创作,如何与当下、与爱国主义产生关联?

陈永锵:爱国主义这个题目好像很大,其实也不是。它是自然的流露,梅社因为对艺术的爱好和对梅花的情怀,自然而然地,个中就流露出家国情怀。我认为家国情怀本身就是一种爱国主义。爱国是由衷的。从前陈树人看到鱼儿游泳愉快自在,感慨当时军阀混战,真是连鱼都不如,鱼尚能安乐相处;走难至四川,他又说,此地村庄宁静、家人均在身边,我怎好意思说自己在蒙难?你能说这个和爱国主义无关吗?不能。我们说爱国主义,为什么叫家国情怀,因为家是基础,家是社会的细胞。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是最重要的,这不是自私。爱国主义,从某种角度来说应该从热爱自己的生命开始。

同时,艺术创作要真诚。我三岁拿起画笔,不过坦白来说,我从没想过去当什么大画家,当时的理想,是做个骑兵。上世纪50年代,进城的解放军部队骑兵团,驻扎在我家对面,他们驯马深深吸引了我,有时候我们这些孩子也被允许去骑一下。后来我成为画马的高手,我觉得马是最好看的动物了,它们温柔而雄壮。我就是喜欢画它。后来,我山水花鸟人物都可以画,虽然不是很厉害;诗词歌赋也有作品,虽然也不是很厉害。我想说的是,我对这些都由衷热爱,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从前有记者问我为什么这样画,我说不知道,非要说原因,只能因为爱。画画不是为了别的什么,只是自然流露。所以罗丹说,艺术是一门学会“真诚”的功课!

收藏周刊:您如何看待艺术创作时,感性和理性的关系?

陈永锵:艺术家都是敏感多情的。最近的疫情也让我寝食难安,心中焦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又有语曰,“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艺术一定需要感性,但我们要用理性的缰绳勒住感性的马头。信马由缰,凭什么信马,因为有缰绳在。理性的缰绳会让感性这匹马走得更加稳当。

写生,是看着风景,写着心境

收藏周刊:您觉得您的创作,和别人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陈永锵:我画画和其他画家的一点小小区别是,我是画我生活所见。比如当年在甘肃见到向日葵,它们硕大,阳光下摇摆,我心头就跳出一个词,辉煌。雨后看到岭南大朵大朵红色鸡冠花,心头又跳出一个词,鸿禧。我用感情来画,不用技巧来画,“笔画等于零”,从某种意义上我认为是对的。情有所动,付诸画笔。从前有个学生跟我去写生花卉,她问我画草行不行?我问原因,她说,因为它们有力量。我说可以。我们也要从平凡中看出诗意来。诗歌是一切艺术的灵魂,诗的意境是一切艺术的生命,所以我建议画家都去亲近诗。写生,是看着风景,写着心境。像梅社很多的创作,其实都是在画他们自己,画自己的感动和诗心。

收藏周刊:回到今天的大讲堂所在地梅社,作为广州梅社社长,您对她有什么期许?

陈永锵:我认为,梅社不是一个有严格组织体系的团队,她有理念而无组织;但我觉得,梅社的影响辐射不亚于西泠印社。同时,岭南画派的杰出画家很多,也希望更多人能了解他们的艺术。

收藏周刊:您认为您的画属于文人画吗?和过去的文人画有什么区别?

陈永锵:无他,实实在在就行,英雄本色,英雄无非显出本色,坦坦荡荡。尽量贴近自己的想法去画,不妥就撕掉重来,不要给人牵着鼻子走。我画很多东西,不是想表明自己有多厉害,不是想炫技,只是想画下身边看到的、喜欢的事物,留下痕迹。这是爱的痕迹。我为人有点特殊,不是“叻”得很特殊,而是,我就是我。

宋代大儒朱敦儒有一首《卜算子·咏梅》,我觉得很能表达我的这种心境。他说:“古涧一枝梅,免被园林锁。路远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趓。幽思有谁知,托契都难可。独自风流独自香,明月来寻我。” 是的,独自风流独自香,我且来寻我。

各方声音

自2008年梅社恢复成立以来,作为岭南文化的载体,我们一直致力于弘扬岭南文化的发展,通过多种多样的书画展览以及“梅社大讲堂”等活动,宣扬梅花精神、岭南画派精神,讲好广州本土文化故事。而“文以载道”“艺以载道”“技进乎道”,是中华文化熏陶下艺术家特有的追求。

——梅社董事长潘崇贤

由陈永锵老师提议、潘会长等人支持设立的“梅社大讲堂”,将依托于原有的展览基础,推出理论画论的研究,进行岭南画派的延伸传播示范,力求让讲堂成为多方面全方位和大众接触的美育场所,以及同行交流切磋的研究基地。“梅社大讲堂”将不定期举行,形式多样,欢迎各界朋友积极参与。

——“梅社大讲堂”总策划、广州市美协副主席刘思东

梅社现已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文人墨客、名家云集的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它作为岭南画派发源地和岭南地区具有独特历史地位的文化胜地,特有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影响力、号召力,可说是中国艺术界的珍贵财富,也是现今岭南地区不可多得的纯粹而优秀的学术和艺术名片。

——梅社书画院院长张森霖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