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各方应共同努力 把孩子吸引到现实世界中来
日期:[2021-09-07]  版次:[A16]   版名:[新教育]   字体:【
■廖木兴/图

扫一扫获取 更多教育资讯

“史上最严防沉迷新规”出台,家长叫好,

专家提醒——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自9月1日起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史上最严防沉迷新规”出台后,游戏商纷纷响应,家长一片叫好。然而记者采访发现,“熊孩子”们依然有多种办法绕过限制。可见要真正防止游戏沉迷的,除了政策规范,家长、学校和社会也应履行责任,给予青少年正确的引导,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活动环境,让青少年有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后生活。

■新快报记者 邓善雯 梁茹欣

背景

网游防沉迷已多年

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事实上,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早在2007年,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方案”便首次向公众发布,要求游戏商加入。然而,随着智能产品更迭并向“低龄化”延伸,青少年过度使用甚至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有所加剧。为此,近年来防沉迷规定不断更新,压减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时间。以腾讯游戏2020年防沉迷规定为例,未成年人用户每日22时至次日8时禁玩,法定节假日每日限玩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限玩1.5小时。

然而,不少家长反映,这个规定还是“太宽松”。有家长表示,每天的一个半小时对于孩子来说特别重要,直接影响作业完成度和学习质量。还有未成年玩家向记者透露,不同游戏之间的累计时长不能互通,这个游戏的时间限制到了,他们还能换另外一个接着玩。

走访

孩子仍手握多个账号

网上平台“租号”服务多

“最严防沉迷新规”出台后,迅速刷屏了家长们的朋友圈,“早该这样了!”“看他还怎么跟我讨价还价!”游戏商也纷纷响应政策,据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统计,截至9月3日,腾讯、网易、三七互娱等60家游戏厂商通过官方渠道发表回应。

据了解,为了推进防沉迷事宜,多数游戏厂商都已经搭建起了一套未成年人保护系统。上个月,腾讯游戏进一步升级了游戏内的管控措施,将限制疑似未成年人熬夜游戏的“零点巡航”升级为“全天巡航”,可疑账号全部重新认证,同时推出了禁止12岁及以下未成年人充值的管控举措。

在如此严格的限制下,“网瘾少年”们真的没辙了吗?记者采访发现并非如此。“我是用妈妈的微信号注册的。”家住天河区的五年级小学生小磊向记者透露。不少孩子都告诉记者,自己有多个账号,遇到了要求进行未成年验证的情况,“换个账号登录就行了”。即使无法从父母处取得账号,孩子们也有办法——“租号”。记者浏览某热门网购平台发现,大量网游专营店提供租号、买号服务,租借价格从每小时2元到8元不等,购买时不要求买家出示身份信息。“如果实在不行,那就玩国际服或者外国的游戏呗!”有高中生不以为意地说。

专家建议

防青少年网游沉迷 仅靠一方努力难有效

中国心理学会经济心理学专委会委员、广州大学教育学院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副教授窦凯告诉新快报记者,高冲动、低自控、喜欢新异刺激且经常采用回避、消极应对方式来应对压力的青少年更容易网游成瘾,游戏中的积极夸赞、基本心理需要被补偿等都会加剧成瘾,使网络游戏成为一种习惯和强迫行为,很难改变。

广州市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郑子殷在接受新快报采访时表示,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仅靠一方的努力难以取得成效,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多方共同努力。

他指出,针对各方职责,国家也从法律层面提出了要求。《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义务,家长应当提高网络素质,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引导和监督。关于学校方面,《未成年人保护法》除了规定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外,还要求学校发现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时,应及时告知其监护人,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社会方面,《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对多个主体进行了规定,相关部门应当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窦凯强调,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措施,将有利于从网络游戏设计、服务提供和营运时长等终端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网络游戏生态环境,是净化网络游戏不良环境的重要保障,但我们更应该从未成年人生活和学习的主要环境来思考网络游戏成瘾的防治措施。

他建议,政府、社区有责任为未成年人提供适宜的活动场地,如在小区内增加适合青少年的健身设施,使青少年能够获得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的环境条件,从而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 以身作则引导孩子

“双减”背景下,课余时间增多,为了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家长可谓是“各出奇招”。家住广州海珠区的黄女士表示,她的两个儿子都被严格要求不能玩网络游戏,家长手机和平板电脑上都没有下载游戏,“暂时来说,网络游戏对我的孩子没有太大影响。”还有家长表示,自己下班后会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带领孩子阅读,培养阅读的习惯;还有的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培养兴趣爱好,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兴趣爱好上,从而降低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窦凯强调,温暖的亲子关系、和睦的夫妻关系是家庭氛围的基石,也是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第一道防线。他建议,父母应与孩子加强沟通和交流,关注孩子日常的细微变化,倾听孩子的烦恼并提出适当的建议,共同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其次,父母要做好监管和榜样工作,不仅要关注孩子的生活,及时疏导孩子的消极情绪,还应起到榜样带头的作用,以身作则,主动减少手机、网络游戏的使用时间;最后,父母可以多组织亲子活动,增加家庭成员的积极互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减弱网络游戏的吸引力。

学校可提供更多体育与实践活动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湾区学校执行校长程惠云表示,学校将通过更多与生活紧密接触的实践活动把学生从网络世界吸引到现实世界中来,当学生积极与他人、社会、自然建立联系,并接触大量体育等各种活动和实践,沉浸在网络上的时间自然就会减少。

窦凯也建议,可将“如何理性使用网络”作为学生发展指导的重要内容。学校可以通过讲座、案例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讲网络成瘾的危害。另外,积极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如在班级内创建学习小组等,在榜样示范作用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小贴士

你的孩子“网游成瘾”吗?

父母可以根据世卫组织列出的以下9个标准来评估孩子的游戏行为,满足5项症状且持续至少12个月则需引起父母高度重视,必要时需寻求专业帮助。

(1) 完全专注游戏;

(2) 停止游戏时,出现难受、焦虑、易怒等症状;

(3) 玩游戏时间逐渐增多;

(4) 无法减少游戏时间,无法戒掉游戏;

(5) 放弃其他活动,对之前的其他爱好失去兴趣;

(6) 即使了解游戏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仍然专注游戏;

(7) 向家人或他人隐瞒自己玩游戏时间;

(8) 通过玩游戏缓解负面情绪,如罪恶感、绝望感等;

(9) 因为游戏而丧失或可能丧失工作和社交。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