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22新快报“爱心团年饭”云端开席 四方大爱共烹暖心“家宴”(2)
日期:[2022-01-19]  版次:[A05]   版名:[公益]   字体:【
■快递小哥在现场准备配送盆菜。

■快递小哥在现场将盆菜装车。

■广东新快报总编辑冯树盛,广州市慈善会筹募部部长卢志芳等为本次活动的协办公益机构颁发奖牌。

■碧桂园学校师生捐出义卖款支持爱心团年饭,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来到启动仪式,介绍筹款情况。

佳节之约风雨不改,十年相伴温暖团圆

爱的回馈

助人也是助己

华南碧桂园学校融合项目部的家长代表王艳带着学生代表安琪来到启动仪式现场,见证运送仪式。王艳告诉新快报记者,因为义卖,学校与新快报“爱心团年饭”建立起桥梁,每年,由家长组成的义卖筹委会都看到孩子在义卖中的成长和变化。

“今年摆摊的时候,女儿突然问我,妈妈,你知道什么是富有吗?我以为她会说,拥有很多钱,就是富有。没想到,才8岁的她却告诉我:妈妈,真正的富有,不是拥有豪宅和豪车,而是内心富有,充满爱,懂得关爱他人。”王艳说,这是女儿连续三年参加义卖活动,获得的感想。

“今天听到‘爱心团年饭’组委会对小学、幼儿园同学的感恩,我很想说,施比受更有福,我应该反过来感恩‘爱心团年饭’,给了孩子们成长机会。”在启动仪式中,王艳更全面地了解了新快报天天公益的发展历程,“我也是一个瑜伽爱好者团队的负责人,很想发动身边的朋友,共同为新快报的公益活动加油助力”。

得到亦知回报

启动仪式上,受助家庭代表何淑娟泛泪回忆第一次参加“爱心团年饭”的热闹场面。

“是在一个餐厅的小宴会厅举办的。参与的受助群体,也只有在广州就医的地贫家庭,这些贫困的父母带着孩子第一次参加聚餐,心情都很振奋。”她说,当年参加活动的家庭还有尚未脱离困境的人,病友们知道后,还凑钱给孩子带去了奶粉。“不知不觉间,这场活动办了十年。”何淑娟感慨道,从地贫孩子到白血病患儿,还有单亲特困妈妈、孤寡老人、流浪人员……十年间,团年饭帮助的人越来越多,力量和力度都更大,这是薪火相传的力量,也是人间有爱的生动写照。

“很多地贫患儿得到过新快报和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会的帮助,他们的父母也懂得回报,积极报名参加志愿者活动,今天到场的五个受助者家庭,其中三个,父母都是广州的注册志愿者。”何淑娟是一名地贫孩子的母亲,也是广东省地中海贫血志愿者服务总队队长,长期活跃在公益领域服务特困地贫家庭,在她眼里,新快报“爱心团年饭”不是须臾温暖,而是长情陪伴。

现场还有惊喜

从2021年开始,因受疫情影响,“爱心团年饭”改变形式,从团餐转为线上“云团圆”+线下启动的模式展开。连续两年,组委会都邀请了特需家庭的代表前来感受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

让人感慨的是,来自广州市地贫家长的志愿者,一直为身边的困难病童对接资源。“爱心团年饭”的现场,便是他们的来年希望。2021年的云团圆现场活动中,一位叫冯宇恒的地贫孩子出席了活动,他当时最大的心愿,就是进行骨髓移植手术,盼获新生。启动仪式结束后,新快报记者专程采访了冯宇恒,并在天天公益版面刊登了他的情况,并迅速引得社会各界关注。2021年,冯宇恒筹齐手术费成功完成骨髓移植手术,目前正在康复中。

“感谢新快报,是你们的报道和关注让宇恒得到更多的关怀,也促成了他手术的顺利进行。”何淑娟说,通过新快报天天公益报道,像宇恒一样顺利“脱贫”、脱困的孩子,为数不少。今年的启动仪式上,志愿者又带来12岁的陈贤森,“孩子12岁了,刚好找到骨髓配型,春节后就可以做移植。然而,入仓押金还没完全到位,急坏了孩子母亲”。

可喜的是,了解到贤森的困难后,有不少爱心人士都愿意帮他一把。“别着急,我们一起来想办法。”王艳安慰着孩子的母亲,并亲手为她递上“爱心团年饭”礼箱。

盆菜上门

单亲妈妈盼儿女长高长大

“很感谢你们来看我们,还给我们送来盆菜!”略带腼腆的微笑,陈建娣对每一份关怀,都报以最真诚的谢意。三个月前,陈建娣的丈夫因病离世,留下她和两个尚在读小学的儿女孤苦相依。虽然有低保,为了照顾两个孩子,陈建娣只能做一些临时工来补贴家用,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盆菜上门时,广州市妇女志愿者协会的副秘书长徐淑荷也一同上门探望,拆包装、起锅、注水、煮盆菜,徐淑荷帮着陈建娣忙活,却发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你的煤气灶漏气,火都烧到灶台上来了,这可不行!太危险了!”徐淑荷马上着手安排,给陈建娣购买新的煤气炉。

新炉灶火力威猛,盆菜很快沸腾热透。陈建娣带着两个孩子收拾好桌子开始享受美味。“以前从没吃过这样贵的东西,以后也许更不可能了。”陈建娣说着,声音渐渐低了下去,良久,她绽放出笑容,把好吃的都夹在两个孩子的碗中:“你们多吃点,快长高长大!”

孤寡老人和社工提前过年

“一个人没心思过春节,人多就不一样了。”家住越秀区梅花村街的李婆婆今年88岁,几个月前,她经历了“白头人送黑头人”的痛苦。

“婆婆的丈夫于2006年去世后,就与儿子一同居住。2021年10月初,儿子突然中风不治离世。”梅花村街社工站工作人员阿勇经常探望李婆婆,新春临近,社工站的工作人员都担心她心情不好,孤独过节。

爱心盆菜送来的一刻,李婆婆愕然了几秒钟,“哇,这个盆菜有鲍鱼,有海参,太丰盛了。”老人笑眯眯地和社工一道烹煮美食,并盛情邀请大家一起享用。“他们经常叮嘱我,就算一个人,都要过好每天。现在有这么多人关心我,我一定努力过好日子。”李婆婆含泪微笑。

在天河区前进街社工站,六位独居老人也被社工请来共享团年餐。“好吃!谢谢你们!”84岁的凌婆婆行动不便,社工和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的志愿者一道,专程去家里帮她打扫卫生,贴好春联,推着轮椅接她到社工站。在前进街,碧心爸爸刘任能也赶来为老人理发,“只要新快报“爱心团年饭”开餐,我随时报到参加义剪!”

广州好人尚丙辉,也在其工作室煮热盆菜,招呼7名流浪人员提前过年,“他们都是找不到家的人,尽管漂泊异乡,但近年都有了新变化,有些人结束了流浪生涯,来工作室帮忙做志愿者,还帮街道做交通协管员,过上普通人生活。”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