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儿童港湾”满溢爱与尊重 重燃青春热情
日期:[2024-05-28]  版次:[A08+]   版名:[新公益]   字体:【
■市未保中心工作人员为受助少年组织生日会。


■在市未保中心,受救助的少年参加季度生日会,吃着蛋糕。

■阿宇第一次参加生日会。


■在送教日,几个受助孩子上体育课。

广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尽职守护受助困境儿童

鬼马男孩小段(本文出现的受助儿童均为化名)曾经“很社会”,但过生日这天,他若有所思地凝视象征长大一岁的蛋糕和蜡烛,突然向身边的“大朋友”透露心声:“这次回家后,我想继续上学。”

朱莉、小杰和小伙伴们在崭新的体育馆里,认真跟随送教老师学习,挥拍击球的质量越来越高……

来自天南海北的几名青葱少年,因各种原因陷入困境,先后入住广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下称市未保中心)。市未保中心工作人员张开双臂尽职守护,不仅为他们组织生日会,还邀请志愿送教老师将课堂开设在这里……

近日,新快报记者走进市未保中心,用镜头捕捉“儿童港湾”里时时在上演的温暖故事。

镜头1

闯荡少年许愿 “我想继续上学”

“祝你生日快乐……”摆好蛋糕,点燃蜡烛,活动室内的工作人员拍手唱起生日歌。一向活跃的16岁男孩小段突然变得腼腆,悄悄对身边几名“新朋友”说:“这是我过得最隆重的生日会。”

季度生日会是市未保中心给受助孩子的“传统节目”。工作人员忙着派发各种小零食,在欢乐气氛带动下,小段和几名在中心新认识的少年鼓起腮帮子一起吹蜡烛、吃蛋糕。生日会上笑声不断,暖意融融。

小段一边玩,一边聊起自己“在家时想出去闯荡,闯荡时又想家”的心路历程。

他来自云南大理,是当地一家职中糕点专业一年级学生。“我家在大理古城里,经常看到无忧无虑的游客,所以我也想放飞自我。”小段告诉记者,今年4月,他“谋定后动”,偷偷踏上旅途,目的地定在广州。“早就想到广州看看。”小段是个机灵男孩,一路似乎很“懂”社会规则。不随便与人搭讪,会花最少的钱给自己找容身之处。“用千元左右在一个台球厅充值月卡,吃住都有地方,又能与台球高手一较高下。”说起台球,小段喜笑颜开,“在老家我也是‘高手’呢!”

在台球厅“落脚”将近一个月,骨感的现实浇灭了小段的“雄心壮志”。“没钱了,就尝试去餐馆打工。”他无奈地说,因为“年龄小”和“缺乏经验”,他四处碰壁,身无分文后只能报警求助。回想“囧途”经历,他尴尬得直挠头;得到救助后,他又直呼“幸运”。“这里的叔叔阿姨很关心我,他们跟我分析独自旅行的风险,教我正确认识自己。”

“小段很开朗。我问他这次旅游的费用从哪里来?他就‘秀出’了零钱明细,证明旅费是自己赚来的,没有拿家里一分钱。” 一位工作人员笑着告诉记者,市未保中心工作人员已与小段户籍地救助保护机构取得联系,等手续办妥,就会将小段护送回老家。

在生日会上,小段吹熄蜡烛后悄声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家之后,我要回学校上学,多学些技能再出来打拼。”面对男孩突如其来的懂事,工作人员不禁面露喜色。

镜头2

独居男孩第一次参加生日会

“季度生日会”对阿宇来说意义非凡。“我从未参加过生日会,得郑重一点。”阿宇特地换上工作人员送给他的新鞋子,盯着眼前的蛋糕看了很久,“好漂亮呀!这是水果蛋糕吧?”他转头问同样兴奋的小段。

两个少年是在市未保中心认识的,他们住同一间宿舍,平时喜欢在宿舍一起聊天、看书和做游戏。

小段有“家”,阿宇的际遇则相反。从16岁开始,来自湖南邵阳的阿宇因父母离异而孑然一身。离异的父母各奔前程,阿宇说:“回老家也只有我一个人。”缺乏父母关爱和监护,阿宇学会了自立。买菜、做饭、洗衣、打扫都能干。唯一遗憾的是,他初三毕业就开始打工,从老家所在的小县城,南下辗转到佛山、广州,换过十多份工作。

阿宇今年17岁,还有半年就踏入18岁。他告诉新快报记者,最近一次工作经历是在白云区一个小工厂做流水线工人,但没有维持太久,“太累了,不想做。”当他想找下一份工作时,遇上了黑中介,一点点积蓄也被骗光,还丢了手机。走投无路的阿宇果断报警求助,被警察护送到市未保中心。

“我最感激每天都在照顾我的叔叔阿姨。离开工厂时,我身上行李不多。平时都在流水线上,很少有机会逛街买鞋买衣服。中心的叔叔阿姨见我的鞋子旧了,就送了一双崭新的鞋给我。很合脚。”阿宇说,自己很久都没有收到过礼物了,他非常喜欢这双鞋子。

实际上,工作人员都很心疼阿宇的不容易。由于阿宇尚未成年,需接受户籍地相关部门的救助保护,近期,市未保中心会安排工作人员护送他返乡。

而在安排护送阿宇回老家前,季度生日会也如期举办,“我觉得自己被爱护了,被尊重了……心里很踏实、很满足。”阿宇用力眨眼想掩饰满眶的泪水,看记者递上纸巾,又抿紧嘴唇做了个可爱的鬼脸,“想到就要离开,有点不舍得呢。”

镜头3

小机灵住在中心感觉“安全又温暖”

正午也是个小机灵,很会察言观色。“叔叔阿姨肯定跟我爸妈联系上了,这几天老说一句话‘想家了吧?别着急,快回去了’。”他模仿着工作人员的语气,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告诉记者,“其实我没那么想家,我只想多挣点钱。”

从云南曲靖坐十多个小时的大巴到广州,正午就是想“多挣点钱”。他说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初中没毕业就跟老乡出去打工,在很多小作坊当过一线工人,但“从业时间”都不长,“有些老板很坏,知道我年龄不够(不到务工年龄)不敢声张,所以发工资的时候就找借口狠狠扣钱。”

正午说“不能忍”,前几份工作都是他“炒”老板,这也让他总处在“揾工”状态。最近一次,正午在老家的一个中介公司看到招工信息,用人单位在广州,“是我想找的活儿,工资高,还不用加班。”他交了介绍费,买了车票,满怀期待地踏上“就业之旅”。但刚到广州,正午就发现被骗了。“带我们来的人收走了我的手机和身份证,转眼就不见了。”正午想不通为什么“黑中介”花这么大功夫骗他,“我的手机也不值钱。”

市未保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近几年,有不少像正午一样的少年报警求助,“刚入站时情绪低落,我们得想办法打开孩子的心结,教他如何辨别信息真伪,也对他懂得报警求助大大点赞。”

说起被警察叔叔护送到市未保中心的经历,正午一脸自豪,“坐上警车感觉特别安全,到了这里,更觉得安全、温暖!”

镜头4

16岁少年交了新朋友 要“变得更好”

小鹏(化名)来自西北,16岁的他已经有了几段务工经历。“在烧烤档做服务员,作息时间混乱,到现在都调整不过来。”他跟记者说,市未保中心的叔叔阿姨也在帮助他调整“黑白颠倒”的生活习惯,“我想赶快改过来,回家就要去读书了。”

对走过一段“曲线”之后重返校园的未来,小鹏很期待。“不想做学徒了,等我学好烹饪技术,出来就开店当老板。”他“呵呵”憨笑,“我挣的钱都给爷爷存起来了,没乱用。”

小鹏的父亲几年前因病去世,在他很小时候就离家的母亲一直没有再出现。和身边的很多农家少年一样,初中刚毕业,他就选择外出打工,在乌鲁木齐一家宵夜档做学徒,穿串、端茶、上菜……他说自己每月有五千多元工资,档口老板包吃住,除了买个人物品的花销,他的工资每月都寄回去给爷爷,“我想着存钱以后自己能开个店。”

4月中旬来到广州,小鹏本想在“开开眼界,长长见识”的同时再多赚点钱,可惜刚到没几天,就在网吧里丢了行李。“没手机、没钱,一个盒饭也吃不上,只能报警。”小鹏说,警察护送他来到市未保中心后,他仿佛穿越回过去,过上了久违的“学校生活”。

在这里,工作人员像师长一样,通过一次又一次亲切的交流了解他、开导他,让他下定决心先学手艺,再尝试创业。

在市未保中心,小鹏有了“舍友”“球友”,日子过得很充实,“我常和新朋友们聊天,大家互相鼓励,都希望离开这里后,能‘变得更好’。”

[工作重点]

引导受助孩子

以阳光的态度重返家庭

随着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保障制度的宣贯与深入,近年广州街面已鲜有流浪儿童的身影。“这与九年义务教育的贯彻执行以及全社会对少年儿童保护意识的提高息息相关。”市未保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近期受助的孩子年龄集中在15-17岁,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少年都是主动报警求助,“这也折射出孩子们都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因为是主动求助,他们会第一时间告诉我们家庭信息。”

为流浪儿童“寻亲”,已经不再是救助保护工作的“主角”。如今,如何在受助孩子暂时居住的有限时间内,让他们感受到关怀与温暖,借此为切口打开他们的心扉,引导其以开放、阳光的态度重返家庭、重返社会,成为市未保中心工作的重点。“在保证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我们每天都在和他们‘交心’,每季度为他们举办生日会,还请送教老师为适龄儿童上课……”一位工作人员说,包括护工在内的每一位与受助孩子有“交集”的人,都将尊重、关心体现在一言一行中,让这些孩子获得爱与尊重。

[链接]

探索救助保护服务新模式

专业教师定期为困境儿童授课

“热身运动开始咯。首先一起活动颈部……”每逢周四是广州高新区第一小学(下称高新一小)送教团队到市未保中心的送教日。这天,体育老师安排几个大男孩打篮球、乒乓球、跳绳锻炼,并主要为朱莉和小杰上体育课。

学打羽毛球小杰开心得直拍手

“老师带你们学习打羽毛球,好不好?”老师开心,朱莉和小杰更开心,尤其是7岁的小杰很喜欢这群送教老师,一听到学习新运动,开心得一个劲儿拍手。

“上课”没多久,小杰和朱莉就显示出了运动天赋,不仅学会了握拍,还掌握了简单的发球动作。只见球拍轻击羽毛球头,小杰完美发球,老师们不禁为他欢呼。

朱莉和小杰是姐弟俩,本与父母同住。后来,爸爸妈妈相继遇上意外,他们突然失去了监护人。热心街坊得知变故后寻来民警,由民警护送他们到市未保中心接受临时救助保护。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公安部门正在牵头办理朱莉姐弟俩的回乡手续,待手续办好后他们也将踏上回家的路。

送教团队带来语数音体等课程

在市未保中心,工作人员都喜欢这对性格开朗的小姐弟。尤其看到年纪并不算大的姐姐朱莉对弟弟照顾得无微不至,大家都特别感动。朱莉和小杰正是上学年龄,却因为意外来到市未保中心,为此,获得小姐弟同意后,工作人员联系了高新一小的送教团队,前来为小姐弟开展有关教学活动。送教团队组织了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等志愿老师,分别为小姐弟上课。

“孩子们的基础很好,尤其是表达和沟通,几乎无障碍。我们已经学会了好几首古诗。包括《咏柳》《春晓》《江雪》等。”前来教授语文的史老师介绍,“学好语文,就能阅读绘本、童话书,从书中懂得更多知识和道理。”

老师踊跃报名参加志愿服务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为市未保中心滞留的孩子们送教是高新一小的志愿服务活动。带队的邓老师介绍,学校一直与市未保中心合作,以“学雷锋 暖童心”为主题,探索“社会+学校+志愿服务+困境儿童”救助保护服务模式,由学校派出专业师资,定期到市未保中心为孩子们进行授课。

“送教到市未保中心,已经是学校的传统,报名参加志愿服务的老师非常踊跃。每次送教,老师们都用心准备了有趣的教具与小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统筹: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采写: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李斯璐

■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飞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