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南工作组惠水小组:全链条劳务协作 托起群众“妥妥的幸福”
日期:[2025-05-12]  版次:[T07]   版名:[乡村振兴]   字体:【
■惠水县人力资源市场(零工市场)为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一个规范、高效、便捷的服务平台。

■惠水县2024年首期东西部协作焊工订单式培训班开班。

■贵州伊科达制衣有限公司是惠水县“一县一企”就业基地,目前有近300人就业。

■惠水小组考察惠水县茶叶企业用工情况。

3月18日至21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总工会组织26名劳模工匠和先进代表到广州市荔湾区开展交流活动,两地企业、医疗机构达成苗医苗药入驻、农业技术协作等多项初步合作意向,这是荔惠两地促进劳务协作的又一举措,为惠水高质量发展注入“湾区智慧”,为两地合作发展注入新活力。

劳务协作是激活农村劳动力资源、推动农民增收的关键抓手。近年来,荔湾区和惠水县不断深化劳务协作,通过搭建就业平台、做好公共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不断扩大劳务协作覆盖面,提高劳务协作辐射力,增加劳务协作吸引力,有效促进劳动力稳岗就业,共同托举起惠水群众“妥妥的幸福”。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从招聘到返程 全流程服务“稳外出”

2月10日,惠水县2025年“春风送岗”大型现场招聘会暨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在县城人民广场举行,在广州市荔湾区等地人社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省内外用工企业150家提供生产操作、技术研发、市场营销、行政管理等各类岗位8000多个,薪资4000元到15000元区间,为惠水群众送来了广阔的就业机会,当天就有239名求职者与企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同时,荔惠两地紧密对接、提前谋划,制定返岗专车专列方案,提供“轻装出门、专车送站、长途专列、出站接送、直达进门”的保姆式服务,保障惠水务工人员安全有序返岗复工。

东西部专场招聘会是东西部劳务协作的重要载体。荔湾区人社局副局长周华介绍,为了帮助惠水县劳动力更好地对接广州的就业岗位,两地创新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聘模式。2022年至2025年累计举办招聘会17场,累计组织广州工控、广州医药集团、大参林、立白等255家优质企业提供岗位12905个。近三年来,荔湾区帮扶惠水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广东省、其他东部省份和就近就业共计13698人,其中转移广东省就业6335人。

同时,为了鼓励务工人员稳定就业,荔湾区出台了对口帮扶黔南惠水县、龙里县劳务协作工作方案,制定了一次性招用补贴、转移就业稳定补贴、交通补助、就业实习补贴等一系列补贴政策;与惠水县合作建立“山海心连之家”,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权益保障、技能提升等全方位服务,有力稳定并带动更多惠水县劳动力到广州就业。

惠水县就业局局长杨小丽介绍,2024年,荔湾区与惠水县开展劳务协作互访交流6次,签订《2024年劳务协作对口帮扶合作协议》。惠水县以荔湾区为纽带,扩大劳务协作交流覆盖面,与潮州市、惠州市建立劳务协作关系,并通过与对口帮扶地共建、购买服务等方式,分别在荔湾区、潮州市建立2个劳务协作站,为惠籍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服务,“娘家人”般的贴心服务有效稳定了惠水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决心,也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就业信心。

从资金到政策 全方位扶持“拓就业”

在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稳岗就业的同时,荔惠两地紧密协作,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的政策和资金等有利条件,通过推动“一县一企”、就业帮扶车间、公益岗位等,为本地群众创造更多“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贵州省惠水县逢源贸易有限公司(简称“逢源贸易”)是惠水县粤黔协作共建的三个“一县一企”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之一。2021年至今解决了80余名搬迁群众、脱贫群众就业,月均收入3000元左右,有效解决当地脱贫群众就业和增收两大难题。

逢源贸易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县人社局的牵头下,公司为一些本地和周边困难或易地脱贫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并向荔湾区申请了一个就业帮扶车间,用就业帮扶补贴资金为帮扶车间的困难员工和特殊群体员工购买五险,确保他们在工作中得到全面的社会保障。

贵州伊科达制衣有限公司(简称“伊科达”)也是惠水县“一县一企”就业基地,目前有员工近300人。总经理助理李婷婷介绍,公司2020年认定为就业帮扶车间,曾获省级农民工创业示范点和省级先进帮扶基地,共获得东西部协作补贴14万元,“特别是2020年疫情期间,一次性获得以工代训政策扶持26万元,对公司帮助很大。”

“公司氛围特别好,从培训开始,一步步都有人教,只要肯学肯做,就不愁收入。”郭女士来到公司四年了,从一窍不通的“小白”成长为月薪6000多元的熟练工。

伊科达所在的明田街道办党务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韦林杉介绍,在惠水县和广东省粤黔协作惠水小组的帮扶下,明田街道已经建成就业帮扶车间15个,吸纳515人稳定就业。

杨小丽介绍,东西部劳务协作资金除了用于就业帮扶车间补贴、外出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开发公益性岗位。2024年,惠水县获得东西部劳务协作资金421万元,开发753个乡村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700多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发放岗位补贴、东西部资金补贴360余万元,有效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

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正成为稳岗就业的重要平台。荔惠两地工会也不断深化合作,推动两地劳务协作。在3月组织惠水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前往荔湾交流学习后,5月下旬,荔湾区工会将组织一批先进工作者到惠水开展疗休养。“通过两地工会互动,服务激励劳动者,也促进两地经济文化交流,助力东西部协作。”惠水县总工会党组书记王修标说。

从院校到大师 多渠道培训“强技能”

在东西部劳务协作中,务工人员技能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周华介绍,针对惠水县劳动力技能水平不高的痛点,荔湾区精准实施“靶向培训”计划。2022年以来,结合两地实际,联合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开设“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等特色培训班37期,培训学员1742人次。推动优质家政服务企业对接惠水优秀劳务品牌惠大嫂,探索新型技能培训模式,助力惠水家政行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就业。结合龙里优势,依托快递物流集聚区,提升快递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推动快递行业规范化发展,打造一县一特“物流工”特色劳务品牌。

荔湾区还积极推动“企业订单式培训”,在惠水制定焊工订单班培训和就业方案,引导广州金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惠水设立实训基地,并提供专业的培训设施设备和师资力量开展定向技能培训。“这种‘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的培训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首批40名学员,24名学员在广东就业,月收入较当地平均水平提高2.5倍。”周华说。

在推动技能培训的同时,惠水小组积极引入社会力量,为两地劳务协作开辟新赛道。王修标介绍,在县委常委、副县长、惠水小组组长李凌波的强力推动下,惠水县已经与非遗传承人广绣大师王新元签订合作协议,将在惠水开办广绣大师班,有兴趣的惠水妇女不仅可以学习广绣技巧,学成还能实现在家就业在家创收增收。

去年9月,惠水县人力资源市场(零工市场)投入运营,为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一个规范、高效、便捷的服务平台。“这里不仅为求职者和用工单位提供一站式的就业服务和便捷舒适的求职和招聘环境,也为更好地开展技能培训提供了阵地。”杨小丽表示,在东西部协作资金的支持下,零工市场将常态化开展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惠水劳动力的综合素养,助力群众更好增收致富。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